范华
摘 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文化事业,对图书馆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民间图书馆应该定位于基层一环、有益补充、文化空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补位服务、特色服务、社区服务作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该体系中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民间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分馆
分类号 G258.8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02
Researches on the Positioning and the Participatory Approach of Independent Libraries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Fan Hua
Abstract As a major cultural undertaking of our countr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ill bring huge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ianship. The independent library should be defined as base unit, useful addition and cultural space, and to provide covering service, featuring service and community service. The independent library should become more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o ensure a plenty development space through various ways.
Keywords Independent librar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entral-branch library.
从二十世纪初出现的阅书社算起,民间图书馆(以下简称“民图”)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1]。长期以来,民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的城乡基层地区提供了稀缺的文化服务,但“非官方”的出身使民图发展迟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事业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民图在价值追求、服务内容、公益性质等方面很好契合了该体系的要求。新的形势下要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民图发展的新契机,必须要明确民图在该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参与途径。
1 民间图书馆研究现状
1.1 概念和类型研究
民间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较长、形态各异,众多学者对其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例如,从投资主体角度出发,马艳霞把所有依靠社会力量而非国家财政经费创办的图书馆(室),定义为民办图书馆[2]35。胡洪彬则兼顾公益性质把民图界定为由民众自发融资建立,并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3]。王子舟涵盖投资者、创办人和公益性质三个角度,提出民图是指非政府力量创办的公益性图书馆,主要包括NGO、企业、个人等创建的图书馆,使得“民间图书馆”这一概念被普遍接受[4]。
民图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类型划分。根据所有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自办和团体(组织)创办;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社区、学校和专门民图;根据公益性程度可以分为纯公益性、半公益性民图。
1.2 发展环境和发展策略研究
对民图的发展环境,张金路[5]、范秀英[6]、王子舟和马艳霞[7]等学者做了广泛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是公众文化意识的增强和基层文化服务的现实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能力的不足,社会公益意识兴起和公益组织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民图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力公共图书馆,争取公共图书馆对民图的支持,包括技术和业务指导、物质援助、组织建设多个方面[8];二是立足自身发展,准确定位,谋取馆藏和服务的特色化与个性化[9];三是互助合作,通过建立行会组织,建立标准的行业规范,互通有无,共同发展[10];四是吸收社会资本发展,走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1]。
1.3 案例研究
关于民图的案例研究相对较多,既有针对某个或者某一类型民图的活动介绍,也有一些在此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规律研究。例如,姜澎撰文对复旦大学的“同人堂图书馆”进行了专门介绍[12],王大伟与张靓涵以新世纪梦想图书馆为例总结了民图在乡村少儿阅读推广方面的经验[13]。
1.4 综述研究
对知网进行检索,仅能查到相关综述4篇。马艳霞汇总了1996—2007年民图研究的主要内容,认为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逐步深化、理论性探讨增多的特点,指出存在方法单一、定量研究少、内容趋同、结论简单等问题[2]36-38。雷鸣、于蓓莉对1993—2011年我国民营图书馆研究的时间、数量、核心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研究的不足在于纵深不够、研究主体偏向性突出和个人化偏向明显[14]。张玉珍总结2007—2011年民图研究的热点,提出了研究具有主题更深入,创新性研究有突破,研究视角逐渐扩大,研究方法新颖多样的特点,但也认为还存在科学细分不够等问题[15]。吴汉华从基础理论研究、民图史、国内学者对国外民图的研究等方面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认为民图的学术研究正在走向繁荣,事业正处在发展高峰阶段[16]。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及功能意义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第一,价值目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心;第二,服务对象要包括全体人民在内;第三,服务性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第四,资金来源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第五,服务主体要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六,服务内容要保证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第七,评价标准要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为标准,突出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保障民众享有公共文化权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各省陆续出台的实施标准对公民享有文化权益提供了政策保障,设定了具体实施标准。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公共文化体系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要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共建、公民参与的综合模式,管理体制的创新、市场机制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第三,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是指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制度安排的公利行为、非政府组织、自愿性团体及有效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交往形式和社会自治[17]。现代社会普遍认为政府是有限政府,其职能边界是有限的,无法包办所有的社会事务。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民众、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壮大了公民社会的发展。
3 民间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3.1 基层一环,开展补位服务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政府主导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政府自上而下单方面进行文化资源的区域配置。这种单一的模式难以满足基层人民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需要,无法吸引基层人民参与和互动,进一步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压抑了其他主体、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与活力。以农家书屋为例,国家从2007年全面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取得相应成果的同时也发现实践中存在“图书以次充好、地方保护、强势垄断、图书中介渗入”等问题,导致图书更新慢,针对性差、利用率低和管理不善等问题[18]。
民图兴起的主要原因就是所在地区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的供给不足,地处基层使民图在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有天然优势,而且其创办者、管理者往往也是该地区的普通居民,能够贴近用户,及时方便了解用户的需求。例如,北漂姑娘毛菊在北京东北五环外的草场地村建了草场地免费图书室,为和她一样的外来打工者的子女提供服务,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图书、结识伙伴、分享快乐的场所。孩子们还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对其他读者的服务中去,传递了奉献精神[19]。正因为民图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能发挥巨大的服务补位作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基层图书馆应该彻底走向民办,即社区乡镇图书馆私有化的理念[20]。
3.2 有益补充,开展特色服务
图书馆特色化发展理念是指图书馆基于规模、地域、性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在资源、服务、管理、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于文化需求的个性化要求日益突出,这是特色化发展成为图书馆一条重要建设理念的内在原因。
民图的产生大都有特殊的文化背景,有的是创办人关注到某类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儿童、打工者、残疾人等),有的是创办人从个人的经历、专业爱好出发。民图的规模一般较小,资源和服务能力有限,无法走“大而全”的发展之路,只能针对部分固定的服务群体提供资源和服务。这种在资源和服务上的专注反而容易形成特色,满足了那些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忽视或难以兼顾的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成为有益补充。例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张铭创办了杭州音乐图书馆,该馆以中外音乐书籍、唱片为馆藏特色,为当地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了欣赏音乐、感受艺术的好去处[21]。
3.3 文化空间,开展社区服务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22]。作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不但承担了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公共教育、组织休闲娱乐和培育社区文化等职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区居民建立人际关系的场所。
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合办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民图的规模较小,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社区居民、本村的村民,基本处于“熟人社会”之中,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容易沟通,便于民图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调整改善服务,也有利于用户积极参与到民图的管理与服务活动中去。没有了体制上的局限,民图的管理和服务更为灵活,除了文献信息服务,有条件的民图还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吸引和满足用户,实际上发挥了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例如,重庆市熊家镇农民谭明海2006年在古城村建立了“金龙文化大院”,除了提供各类图书和光盘借阅服务外,还提供电影放映、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组建农民艺术团等服务,其提供的文化节目多数是农民自编自演[23]。
4 民间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途径
4.1 争取政府支持,获取发展空间
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者、推动者和管理者。民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争取政府的支持,在政策许可的空间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条例对于个人和组织创办的民图在行政审批和登记方面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很多民图只能处于“非法”组织的状态。但是在宏观政策方面政府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态度已经十分明显。
民图在弘扬公益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导向、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支持民图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达到树立典型、营造基层文化氛围、活跃居民文化生活的作用,民图则借助政府的宣传扩大影响、增强了发展能力,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山西祁县农民权勇1996年开始在村里创办农民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提供图书阅览和电影放映。山西省文化厅先后多次授予他“先进电影个体放映户”“先进农民书屋”和“文明放映示范户”等荣誉称号,并提供了图书、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24]。实践表明,民图只要坚持开放、公益的方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4.2 提供付费服务,获取发展资金
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下,政府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201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列出了政府可以购买“民办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面向社会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25]。
民图应该利用有利的政策条件,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参与到有关的政府招标项目中争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这方面已有先例,如2011年北京市启动“政府购买民办文化场馆公益服务项目”,北京华藏图书馆和金彩艺术图书馆就参与了这次政府采购活动,由政府购买门票,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26]。对于民图这类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基层文化组织,政府要多设立一些针对性的基金和项目对民图进行重点扶持,这样也能达到引导和规范民图组织和活动的目的。
4.3 通过总分馆模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近年来,为了解决公共图书馆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差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进行了总分馆建设的探索。主要是以省、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总馆,下级公共图书馆或者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作为分馆,总馆与分馆在协议基础上形成合作关系,总馆向分馆提供图书、设备和业务指导,分馆提供场地和人员,具体负责开展业务活动。这种以总馆作为业务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心,分馆作为基层业务活动具体承担者的体系,纵向体现了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层级性,横向突出了服务覆盖范围的网络化,有利于灵活调整资源配置,实现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民图在保持独立性和服务特色的前提下加入公共图书馆组建的总分馆系统,适应了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要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采用这种方式,已经不乏成功的例子。2009年在北京创立的“纽带中英文图书馆”是以少儿和社科类英文原版图书为馆藏特色的一所民图。2010年7月,该馆与首都图书馆少儿部合作,成为首都图书馆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分馆。分馆定期接受首都图书馆提供的英文原版图书和业务指导,在增强自身特色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帮助首都图书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27]。
5 结语
民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丰富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内涵,更体现了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愿。政府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给予民图在政策和财物方面的支持,就能鼓励个人和社会公益组织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去,最终有利于我国多层次、多方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 1 ] 祁汉生.阅书社:近代民办图书馆[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8(4/5):74-75.
[ 2 ] 马艳霞.我国民办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8(3):35-38.
[ 3 ] 胡洪彬.社会资本与民间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1(4):7-11.
[ 4 ] 王子舟.看民间图书馆之兴起[J].公共图书馆,2014(2):2.
[ 5 ] 张金路.民办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1996(3):13-14.
[ 6 ] 范秀英.让我们共同关注民营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5):131-133.
[ 7 ] 王子舟,马艳霞.民间读书社的兴衰与新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21-27.
[ 8 ] 张静.从非政府组织的角度看社会转型期民营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9(3):6-9,74.
[ 9 ] 丁建琴.我国民营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80-83,96.
[10] 黄梅林.民间图书馆的困境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3(9):84-86.
[11] 杨易.民间图书馆发展亟待解困[N].光明日报,2010-12-26(02).
[12] 姜澎.大学宿舍开出民间图书馆[N].文汇报,2010-12-10(003).
[13] 王大伟,张靓涵.民间图书馆与乡村少儿阅读推广:兼以新世纪梦想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1):59-62.
[14] 雷鸣,于蓓莉.我国“民营图书馆”研究综述[J].公共图书馆,2012(1):7-10.
[15] 张玉珍.近5年我国民间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30-135.
[16] 吴汉华.国内民间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13(6):1-7.
[17] 武经伟,高萍美.公民社会的人文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道德文化与政治生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15.
[18] 董夫才,周伟.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乱象”[J].出版广角,2015(2):94-95.
[19] 王叔坤.7平米的乌托邦[N].工人日报,2012-12-22(04).
[20] 吴建中.社区乡镇图书馆宜走向私有化[N].图书馆报,2014-03-21(A10).
[21] 徐昱.杭州西湖边有个“音乐图书馆”[EB/OL].(2005-09-09)[2015-03-12].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09/content_3464996.htm.
[22] 钟萍.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社区图书馆建设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5(7):88-90.
[23] 金龙文化大院[EB/OL].[2015-04-0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QB4PsiMO-4K2tAsPU3aQR_X8IB6tY
UEccco5CO_yZ19cH7v8yLMyuikZYsttSe7N-bHsxLM
reVRlKdRwBYl99a.
[24] 翟少颖.祁县权勇:“破烂王”办了一座“文化大院”[EB/OL].(2007-04-20)[2015-04-09].http://www.sxrb.com/sjdsb/tg/1915123.shtml.
[2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2015-05-11)[2015-05-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1/content_
9723.htm.
[26] 童曙泉.北京市启动“政府购买民办文化场馆公益服务项目”[EB/OL].(2011-01-17)[2015-04-20].http://www.gov.cn/gzdt/2011-01/17/content_1786150.htm.
[27] 王永丹.少儿英文图书馆特色服务创新研究:以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1):69-71,81.
范 华 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馆员。山东济南,250103。
(收稿日期:2015-10-15 编校:刘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