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
摘 要:诗言志,史言智;历史是往昔之风云,先人之旧事,王侯将相,朝代更替,学好历史,一个人即能拥有无穷的智慧。本文从情境创设、创新教学两个角度对历史教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期待对同仁教学有所裨益,是为深幸。
关键词:历史教学;趣味性;情境创设;创新教学
一、情境创设的利弊
万事皆有利弊。好的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但是如果情境创设一味只考虑到趣味性、直观性和探索性等,而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走进了创设情境的误区,无法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情境创设的误区有以下一些。
1.情境创设没有考虑到知识性。
活动情境要针对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创设,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如果只创设情境却没有与知识挂钩,这样反而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
2.情境创设有始无终。
有的教师只把探究问题的情境化当做是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摆设或是点缀。课前的情境创设激起了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结课时对新课开始提出的情境问题却没有一点点的小结和说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看着热闹非凡,实际学习效果甚微,学生所得有限。
3.创设的情境太多,导致“本末倒置”。
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一节课上堆积太多的情境设计,反而让学生眼花缭乱,在一阵喧闹中一无所获。所以说,情境创设不能一味求多,应该是以能否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为标准,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
课堂上把需要探究的问题情境化设计,来激活学生的认知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渴望学习的天性上,充分调动学生潜力,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破臼除窠教学历史
1.改变观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人的观念是很重要的。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我们不能不了解历史,不光我们祖国的历史还有外国的历史,我们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
2.培养兴趣:兴趣数最好的老师。虽说兴趣不能决定一切,但培养兴趣对学好历史也很重要。没有兴趣,会觉得学历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3.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4.“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
5.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6.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7.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5年、1776年、1777年、1783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8.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9.写历史小论文。例如,纪念长征70周年时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电子报展出在校园里,这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撰写历史小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我在讲秦长城时布置了《长城断想》,让学生在班级朗读他们的作品,让学生选出喜欢的作品发表在刊物上,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同时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教师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教育,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让满腔的挚爱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通过不懈的努力,长此以往,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