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2016-05-14 03:10马奋平
新一代 2016年8期
关键词:弘扬德育工作传统文化

马奋平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儒家教育思想和传统道德教育理念,为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弘扬;传统文化;德育工作

一、学习儒家思想文化,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核心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些理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着重要借鉴的意义。

(一)儒家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儒家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儒家追求生命的不朽,主张必要时将生命奉献给仁义和群体利益: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又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以“三立”作为衡量人生有无价值的标准;同时,以生界定死,探讨死亡的价值与意义,如“死有重于泰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轻于鸿毛;死于义合者也”(《隋书·诚节列传》)。用儒家所倡导的这些思想来教育学生,能使其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展精神空间,奋发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儒家文化倡导见利思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又包括义、礼、智、恕、忠等一系列道德信条和道德法则,即提出了人们之间要友爱;同时指出了人们的思想、行动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遵纪守法和见义勇为等道德行为相吻合。在价值观方面,孔子以义利作为君子和小人的分别,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小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些明显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有益于当代的德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用儒家文化义利观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时,一要借鉴其完整的体系;二要充分肯定学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三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诚而有信、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三)儒家文化强调整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华名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屹立于当今世界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整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如“舍生取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体现着整体主义精神,都表达了为国分忧、报效祖国的精神境界。儒家文化饱含的这种浓郁的爱国情愫,非常值得借鉴。因此,教育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整体精神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汲取儒家教育思想精华,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一直影响着后世人生,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遵循“教人成人,教人做人”的育人思想。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儒家的教育,是教人“成人”的教育,教育的性质是面向人生的,其目标是培养完美的人格。孔子认为,完美人格就是表里和谐,智、仁、勇兼顾。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才能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儒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让学生成为“仁、义、礼、智”的“仁人”。

(二)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继承儒家“启发式教育”的教育方法。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启发。在我国启发式教育源于孔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想明白而未明白的心理状态;“启”是开其意。“悱”是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心理状态;“发”是达其辞。也就是说,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科学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实施“因材施教”的方针。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也就是说,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在内容上、在具体操作实施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学校“德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品德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智力水平都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学生思想觉悟的水平高低不同。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德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学生的不同思想品德来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也要“因教而学”,两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至今魅力常在,仍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我们应当从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儒家思想,以儒家教育思想洗涤学生的心灵与灵魂,从而更快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弘扬德育工作传统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