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摘要: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英语口语相对落后的背景下,针对一所少数民族高中,探讨了分组教学法在英语口语中的应用。旨在研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口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86
分组教学法源于19世纪末,西方教育家把这种方法用于尖子生和具有特殊能力的学生。他们被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对他们加以指导。只要学生人数达到20人及以上,西方教育家认为就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天资进行分组教学。然而,分组教学法引入中国后,大多数研究者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高等学校或发达地区,但很少有人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口语方面。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很薄弱,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分组教学法运用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英语口语课中。
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按照学生特点分成不同类型的组别,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提供更好、更有效、更详细和更全面的教育手段。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通过组员的才干和思维能力,构建有效的学习型小组,共享学习源。
话语行为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所学语种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按一定的节奏和语调类型正确发音,来口头表达思想的行为。为了学习英语,学习者不仅必须要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而且要训练话语行为。知识和技巧才能被记忆和掌握。如此,模仿和练习对于学习英语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大环境来实现学习者的模仿和练习。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由于家长不懂、胆怯心理以及缺乏语言环境导致不想说英语、不敢说英语的局面。分组教学法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型小组,通过共同探究、资源共享,提供了学习语言的环境,挖掘了学生的才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分组教学法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的大环境,让学习者在大环境下互相“同化”,从而达到“顺应”。
本次研究就两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第一,这种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英语口语成绩有关系?第二,如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成绩?
为了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笔者选取了黔东南州镇远县镇远中学高二(3)班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分为两组,每组30人。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是控制组。笔者将实验组分为五组,选举一个组长,并使用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而控制组则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因此,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口语能力也相对滞后。笔者在实验前对两组进行了口语测试(前测),试验后又进行了一次口语测试(后测),并收集这两次测试的数据(学生口语成绩)。现将这两次的测试结果列表如下:
注: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从表一中看出,实验组在使用分组教学法后,口语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而控制组的口语成绩并没有提高。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与英语口语成绩有关系。
那么,这种教学方法是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成绩的呢?笔者将实验组分为五组进行口语教学。笔者让学生与组内同伴互助识记词汇,用短语造句;给定一个场景,让学生在组内组建对话并上台表演;假设一个场景,让每组成员共同合作写一段话。笔者通过两组比赛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评价机制,并对获胜组进行奖励,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也很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互相“同化”,达到“顺应”。
本文做了一个在中国少数民地区高中阶段,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证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口语能力相对落后的共同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阶段英语口语的能力。
同时,笔者发现在口语课中,使用分组教学法在这所少数民族学校不是很普遍。笔者分析了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法。分组教学法的优越性也是昭然若揭的。笔者通过使用实验法后总结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教学方法能挖掘学生的才干,每一个组内任务能体现学生的才干;它能激发学生挖掘自我才干,积极完成组内任务,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口语能力;它能使学生在组内交换学习资源,并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最后,笔者给予以后研究这种方法的研究者一些建议。笔者建议着重于词汇、对话和编写口头作文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组长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在选举组长时应考虑他(她)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同时,笔者也建议应选择一所普通的学校,这样得到的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镇远中学 55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