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贤玉
摘要: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是把外语看作工具来掌握,以达到生活交际的目的。英语教学交际化的基本原则决定了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虽然教学效果的好坏由多种因素决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却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问题,更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之中,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心理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英语教学交际化的基本原则决定了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虽然教学效果的好坏由多种因素决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却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问题,更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之中,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一、强化(Reinforcement)
斯纳金认为,任何能增加先前反应频率的事件都可以起到强化作用。一种积极的强化物可能是某种有形的奖励,也可能是表扬或注意,或者也可能是一种行为活动。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看到学生有进步或者有好的行为都可以作为表扬的理由而去鼓励学生。在单元听写测验中,在获得满分的同学名字后贴上笑脸,但是对于进步者也给予奖励,这样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强化,进而在听写测验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另一种消极强化是通过减少或消除令人厌恶的刺激而强化某一反应。对于因听讲效率低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或委婉示意从而不断地有意提醒他抛弃走神的坏习惯而集中注意力,学生因此提高了听讲效率,最终成绩得到了提高。我们可以运用强化这一手段,让学生获得我们想要的行为和消除那些不想要的行为,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戴维·迈尔斯说:“以两种不同的、却在逻辑上等价的方法,来描述同一问题是否会得出同一答案,这是对合理性的进一步验证。”这种描述问题的方式被称为框架,它的效果就是框架效应。在公布考试成绩时,如果听到班上有75%的人在120分以上,或听到有25%的人在120分以下,前者会更让学生振奋,觉得整体成绩不错,所以如果想鼓励一下他们就采用前者描述问题的方式,但如果想打击一下,则可采用后者,依具体情况而定。另外,问题顺序和措辞的微妙变化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批改学生作文时,尽管整体上写得不好,但为了给他自信,可以先找出亮点句式,在试卷上给予“这个句子很好,继续努力!”的评语,然后再指出学生的问题,这样会让他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懂得构思力量的人可以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别人的重要决策,让别人做出判断时,戏剧性地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也有人译为“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中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曾经班上有一个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但是进班的英语成绩却很好(后来听他自己说那是唯一一次过了一百分),笔者就一直把他当成绩好的学生对待,要求和期望也自然而然高一些,他也从此越学越带劲,最终高考英语135分,考入了重点大学。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学生习惯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此爱上英语、学好英语不再是难题。
四、反复学习增强长时记忆
高中英语教材每个模块一个学生用书,有五个教学单元,一学期学习两个模块,即十个单元,记忆的内容除了单词还有笔记和语法,任务应该比较繁重,只靠早自习的时间应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要引导学生每天找出3-5次零散的时间对近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所谓零散的时间,就是吃饭排队的时间、课间十分钟时间、在楼下等人的时间等,因为这些零散的时间可以让你有更加集中注意力,同时也不会占用大块的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当我们分阶段进行间隔复述时,也能更好地保持信息,这种现象称为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Bjork,1999;Dempster,1998)。哈里·巴瑞克认为为期末考试、升级考试或总复习而一再反复地学习材料,可以增强个体的终身记忆。
五、时常进行自我测试
考前复习时,学生主要依靠的可能是课堂笔记,不是对教师所讲内容逐字逐句地回忆,而是对其重构起来的记忆模式进行回忆,用自己的语言吸收课本知识和做课堂笔记,即对言语材料进行编码。最好的编码方式有三种: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它们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听觉编码可以使记忆的难度降低。克雷克和塔尔文(1975)的实验表明:对你所听或所读的内容进行有意义的构建,会在很多程度上巩固我们的记忆效果。艾宾浩斯也说过,与学习无意义的材料相比,学习有意义的材料只需付出十分之一的努力。要检测所学内容的情况,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复述。比如:笔者想测试学生对于倒装这一语法点的掌握情况,在帮助他们完成有意义的构建之后要求他们把要点写在空白纸上,并且让他们自己解释每个要点的具体意思同时举出例句,然后是做练习,通过练习反馈出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测试,这既是一个复述的过程,又可以帮助你诊断出自己未掌握的内容知识,复述和批判性思考更有益处,通过它学生可以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六、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形成某种反应。切斯特菲尔德说:我们有一半以上的行为是通过模仿形成的。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形成的。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动的注意。如果人们对示范行动的重要特征不注意,或不正确地知觉,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然后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接着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做出示范行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语言的习得更需要观察学习,耳濡目染。为了发音更地道,可以让学生跟读录音材料,看英文原版电影,听美国之音广播,并且开口模仿。为了提高写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读英文原著简易本,读21世纪报,中国日报。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听读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说写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学习语言知识实质是对语音、语法、词汇的记忆;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要求记忆语言材料的水平达到自动化,是记忆的高级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究记忆方法和合理地组织复习,要根据记忆的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是把外语看作工具来掌握,以达到生活交际的目的。因此,交际本领的培养必须贯彻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英语教学过程交际化。由于学校一般缺乏交际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情景化。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英语的环境越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收效越大。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