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课教学中学困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2016-05-07 23:10时建芬
文理导航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积极情感学困生

时建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学困生。学困生,顾明思义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如何减少和避免学困生的形成,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思考和探究,一直是各位老师、各个学校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和认知目标同等重要,但由于我们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和重视,以致单纯地把教学解读成学生掌握知识的经验过程,没有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性格的个体,客观上只是当作消极接受知识的贮存器。这种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厌烦心理,这也是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重要原因。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学生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而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飞跃。哲学课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乐而为之”的积极情感,通过学习动机的激活,学习兴趣的激发,师生情感的培养,成功的内心体验来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积极情感;哲学课教学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的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困生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而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进学困生认知过程的飞跃。那么,在哲学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呢?

第一,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困生对哲学价值的认识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我们教师要设法提高哲学思维的魅力和趣味,提高学好哲学思维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辨证思维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充分,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才会舍得投入,才能保持动机不减弱,以充分调动学生学好哲学的热情。哲学课对刚升入高二年级的新同学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但也存在着许多疑问,尤其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了学生的首问。我们教师在《哲学常识》的前言课教学中就要重点分析学习这门课的意义: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为了应考,主要是通过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它有助于我们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我们诚实、勤奋、忠诚、谦虚、自信等良好品质,树立起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义务感和崇高理想;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我们的人格素养,树立起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奋斗终生的远大志向。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能培养自己的辨证思辩能力,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指导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中学生在校可否使用手机”?又如:我们应如何来正确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当我们身处顺境或逆境时,又会怎么做?等等问题,学好了哲学,我们都能作出满意的选择。再次,更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己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大有裨益。比如:从高考作文来看,高考作文的立意不外乎三大领域,即哲理、伦理和艺理。单从哲理看,哲理就是作文立意所属的哲学范畴,也就是所给题目或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明白这一点,就可以从宏观上正确定向定位,避免失误。如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或涉及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或蕴涵着“全面地、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道理。又如:某乡政府在招聘机关文员时,曾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谈谈“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但许多应聘者由于不了解“弹钢琴”真正的含义——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結果,他们都答非所问了。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困生切身感受到:哲学这门课有用!它能让我们明理做人,它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工作……体味越深,学困生学习的需求越强,学习的动因就越足。

第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学习哲学对个人修养、充实自我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意义,更要根据哲学学科特点和教育心理学原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发出学生以良好、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只有对哲学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如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导入新课;可以准备一些与哲学内容相关的传说、成语或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哲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如当今社会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如何扶?”等事例,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及时点拨,边讲边议,引发启发学生,以科学的观点、方法去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应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哲学教学,这样能使哲学课的抽象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深化学生对哲理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抓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使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地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然而,要强调指出的是,并非培养任何兴趣都是优化非智力因素,因为兴趣有倾向性,有的高尚,有的低级趣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决不能试图用一些低级趣味、庸俗、不科学的东西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兴趣同责任感、理想、崇高目标相结合。让兴趣深化为志趣,使学困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作用。

第三,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在哲学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师生之间亲切、友善的情感交流,对于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厚爱、信任、期望和鼓励都能成为激发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强化机制。不断鼓励、信任他们,在学生不断得到确认和鼓励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信心大增。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鼓励性语言和学生交流。比如,可以说:你内在的力量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矛盾的特殊性,内因是关键);热情、大胆去学,主动提出问题,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管说,对错无妨,与昨天相比,今天的我是最好的我(要把事物如实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懒惰会毁了我们的一生(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并应用它,并努力去当学生的朋友,而不要当严厉的师长,而要把学生当作科学文化知识和真理的共同探索者。我们要意识到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过程,而不能把学生假设为无知者,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要体贴关怀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积极帮助学生,一句话就是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观。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表示赞赏,特别对学习落后的学生也要寄予热情的期待,帮助、鼓励学生走出困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要具体做到:首先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举例说:我们考察一个同学的表现,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考察,既要了解他原有的基础,又要分析现在的表现水平。具体的说:一个后进的同学,如果已经转变,现在进步向上,即使现在还存在一些缺点,也应该肯定、鼓励。正像我们有些同学虽然过去学习比较差,但现在在进步,我们应该表扬他,向他学习,不断进步。

第四,提升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而且要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并予以评价,丰富和深化学生的情感。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有效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如针对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的现状,教师就要选择那些相对简单和基础的问题请他们作答,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发言机会,这样便于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好哲学的信心。

当然,学困生可能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三分钟”的学习热情,但是一段时间后,在考试中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可能又重新回到原点。因此教师还要在哲学课教学中,用一些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决心、信心、恒心等优良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如可以用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也可直接讲述:司马迁本人也是在蒙受冤狱和遭到肉体、精神双重折磨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写作了十八年完成巨著《史记》。再如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能直面人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等等。通过这样的分析,既让学生懂得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之所以能最终成就伟大事业,常常是同他们具有的博大的精神境界和超人的意志力分不开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等哲学道理。教师在讲述“量变引起质变”道理后,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何功课,都要有恒心、毅力;学习的成效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正如古人所云:“才(才智)不如力(努力),力不如不息(恒心)。”教师还可指导学困生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让他们从小的目标,容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着手,同时让他们自己记录一下自己的每一步的成功,教师为这些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与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收获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欢乐。

总之,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学困生的广泛参与,还需要他们积极情感的投入和体验。一旦学困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為学困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哲学课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积极情感、情理有机结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有智慧、有情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我们教学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张明霞主编.《做成功的教师》

[2]梁妍主编.《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等

猜你喜欢
积极情感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英语教学中激发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情感态度的因素研究
亲,我站在你这边
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