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杰
【摘 要】目前农村学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存在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的落后等不少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其人文性。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困因;行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合性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其教育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那么,这些问题在哪里?我们该怎样找出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缺乏。农村初中学校普遍缺乏思想品德专业教师,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学校已到了严重脱节的程度。在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些农村初中学校,很多学校除九年级部分班级是专业教师执教外,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大都是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大都把握不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技能大赛脱颖而出的优秀年轻专业教师,大都想方设法要挤进城市学校里去。所以,师资量少质弱的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教师教育观念落后。面对新的课程,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农村初中仍有很多教师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没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教师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同时由于留守学生多,他们大都缺乏家庭的亲情关爱和成长引导,不少留守学生成为“品学双差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成效。
3.教师的教学技术落后。大多数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上课仍是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即便配备了一些教学设施,也很少使用。多数教师重讲授,轻学生的探究;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的培养;重书本的内容,轻学生的生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课程价值取向偏差。长期以来,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却次要。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认为这是一门“副课”。学校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教学研究、常规管理等方面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往往把年富力强的专业教师安排在毕业班,而把那些即将退休的、上不了语数外的教师安排在七、八年级来应付。
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的应对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严把教师入口关。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问题。教育决策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规划和质量评估系统;师范院校政治教育学院(系)要优化专业结构、开发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业管理,严把人才出口关;人事和教育等行政部门要优化教育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精选高素质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严把教师入口关。
其次,切实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要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教师集中培训,深入有效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在外出进修、社会考察、晋升职务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并予以优先保证。
2.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学会做人和终身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最主要的是要开好课程、上足课时,在资源开发、课程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学科与其它学科等同对待。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思想品德课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3.保证经费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仅靠书本知识不足以体验和感悟本学科的教育价值。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我们西部偏远农的山区学校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够,造成教学设备设施较差,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成效,必须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如开辟单独的思想品德课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让教师和学生能及时收集了解有关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效组织教學。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持续有效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足额投入,大力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切实保障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在内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成效。
4.强化观念更新,凸显人文性。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征之一,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追求。在思想品德课中凸显人文性,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教师要能够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其自身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可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渗透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掌握学情。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程度,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智力水平,以此组织和实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性。
第三,恰当融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的内容是直接宣讲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这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价值观念,增大教学物质投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其人文性等方面入手。城乡教育差距一定会不断缩小,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