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初探

2016-04-21 06:50卢燕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卢燕

[摘 要]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数学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建数学知识综合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 初中数学是中学乃至大学数学知识的基础,学好初中数学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道路起着奠基石的作用. 作为初中数学体系的基本单元,数学概念无疑是初中生最先需要掌握的知识,而这些概念的有效教学自然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本质. 概念是人们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本质属性概括出来的. 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数学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建数学知识综合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主要包括数学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 初中数学是中学乃至大学数学知识的基础,学好初中数学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道路起着奠基石的作用. 作为初中数学体系的基本单元,数学概念无疑是初中生最先需要掌握的知识,而这些概念的有效教学自然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新教材对部分概念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作了较大的改动. 如新教材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加了观察、实验、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突出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因此,新教材在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上,比原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然而,在当前的概念教学中存在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的现象,概念的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综合来讲,有如下几种常见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概念有效教学的问题所在

1. 概念教学走过场?摇

不少教师片面重视应用教学,而不重视概念教学,在讲概念时一带而过,常常采用“一个定义,三项注意”的方式,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着墨不够,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概括本质特征的机会,不注意讲懂、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把注意力和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了应用教学上,认为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目更实惠.

2. 概念教学不得法?摇

有的教师在教学概念时往往把一些新概念和盘托出,强输硬灌,要求学生去记一些现成的结论,学生囫囵吞枣,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只会死记硬背、照搬照抄,不会灵活应用. 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3. 教师的认识和教授方法的程度不同?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由于个人的素质不同,其自身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理解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因此概念教学对学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运算”时有些教师认为要补充“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要补充“十字相乘法”. 有些教师又认为不需补充,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4.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任何教学水平上,概念的形成乃是孩子活动和个体经验的结果. 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生变化的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理解是一个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 例如,“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不是单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不是分式)的积(不是加、减、除)的形式.有少部分学生在应用时还是没掌握,例如,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 B )

A. m(a-b)=am-bm

B. 4a2+4a+1=(2a+1)2

C. x2+1=xx+

D. a2-b2+1=(a+b)(a-b)+1

选A,C,D的学生大有人在. 事实说明,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转折,是因为他们首先在学习、掌握数学概念时遇到了困难,影响了后续的数学学习. 因此,研究概念教学的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初中数学课堂概念有效教学的操作环节

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为: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提出数学新概念→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文将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的简要分析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能通过代数式变形和等式变形辨别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列出具体情境中的方程,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概括、类比的能力;通过经历代数式变形和等式变形,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 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作用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解决问题中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的重要性,感受方程模型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渗透类比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1. 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

(1)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一切事物间的数量关系都能用方程解决吗?②有关新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课前:①布置探究问题;②提供查询方向,将学生探索的结果进行引导、加工、组合.

(2)学生活动:①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问题通过多渠道查询(如网络、图书馆、个人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他人等),准备答案及素材;②亲身体验有趣而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的过程,并形成一定的观点、看法;③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与教师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加工信息,写出结论.

简析:使学生通过收集和思考问题,尽快地投入到对新概念的探究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创造欲望. 将获得的材料、信息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比较分类,分析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喜欢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3)教学活动:学生收集问题举例(选择部分内容).

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一个两位数,十位数比个位数大3,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7,求这个两位数.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根据题意得______.

②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15,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根据题意得______.

③甲、乙两人做某种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3个,甲做45个零件的时间与乙做30个零件的时间相同,问:乙每小时做多少个?设乙每小时做x个,根据题意得甲每小时做?摇______个.

④如图1,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 m,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 m2,求花圃的长和宽. 设与墙垂直的一边为x m,则与墙平行的一边为______m,根据题意得______.

简析: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作对比,为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数学化,与学生共同从中提炼出上述问题的共性特征: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幂是2的整式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2. 提出数学新概念

教师活动: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幂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 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

学生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①1-x2=0;

②2(x2-1)=3y;

③2x2-3x-1=0;

④x2+1=0;

⑤(x+3)2=(x-2)2;

⑥ax2=5-4x(a为常数,a≠0);

⑦ax2+bx+c=0(a,b,c为常数,a≠0).

学生判断结束后还可观察①和③两个方程在形式上有何特点,进而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师活动: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形如ax2+bx+c=0(a≠0,a,b,c是常数)的形式. 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可取任意实数,而二次项系数a必须是不等于0的实数.

简析:通过揭示新概念内涵、外延及其与旧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使学生关注“一元二次方程”获得的途径;这番阅历使学生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感人.

4. 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

略.

教师活动:

练习:把下列关于x的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

①2x2-x=2;②2(x-1)(x+1)=3x;③3x2+mx-2x=3m.

变式训练:已知关于x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5,则这个方程为______.

能力提升:

1. 若方程mx2-x=2-3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为______;若方程mx2-x=2-3x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______.

2. 若关于x的方程(m-2)|m|+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______.

3. 若关于x的方程(m-2)xm2-2+mx=7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______;若关于x的方程(m-2)xm2-2+mx=7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取值为______.

拓展延伸:

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5m=0有一个解是2,求m的值.

2. 若a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4=0的一个根,求2a2-6a+1的值.

在教师活动中,教师先给出例题,随后选代表回答,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掌握程度. 化成一般式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再配2道题进行练习,加上前面预习题中的4道题能够较好地突破重点.

能力提升部分的问题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的常见题型,通过此题让学生加深对定义和一般形式的理解,为其他字母系数问题做好准备. 其中第3题的第2问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得到升华.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讨论,小组将讨论结果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简析:引进“变式训练”教学:①不但将学生的练习巩固化整为零,同时进行了整理分化以达到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明确、清晰的描述.②“变式”带来的“对比式”教学: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实施知识的迁移,领会蕴含其中的方法要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概括、类比的能力;通过经历代数式变形和等式变形,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

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而是结合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较多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进行引导、启迪,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应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选择恰当有效的教法,必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