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路海东,刘 桐
(1.伊犁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3.伊宁市实验幼儿园,新疆 伊宁 835000)
双语儿童汉语学习幼小衔接研究与建议
张冬梅1,2,路海东2,刘桐3
(1.伊犁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3.伊宁市实验幼儿园,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做好双语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对于双语儿童小学学习与适应极其重要。研究选取39名双语儿童,对其小学入学前的汉语水平和小学一年级期中与期末语文学习进行追踪,发现:(1)小学入学汉语水平越高的双语儿童,其后的语文学习成绩会越好;(2)小学入学汉语水平低的双语儿童语文学习的进步更快。可考虑从家庭、校园、社区语言文化环境建设着手,促进双语儿童语言幼小衔接及其学龄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语儿童;汉语学习;幼小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一次重大转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巨大差异,使得较多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做好幼儿入学准备教育,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幼儿语言教育一直是国内外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P73~79)国内盖笑松、张向葵提出我国儿童的入学准备包括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等5大领域。[2](P614~622)幼儿具备良好的语言发展水平将会促进其小学阶段的学校适应。入学准备良好的儿童在一学期后学校适应状况良好,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的儿童则学校适应最差;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形成的认知与知识、学习方式、情绪和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身体健康和动作能力等会直接影响到其入学后的学校适应状况。[3](P24~30)也有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学习品质与语言入学准备水平呈高度相关。[4](P105~108)入学准备是一个具有文化差异性的课题。[2](P614~622)对6岁藏族儿童小学入学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藏族儿童入学准备突出表现在汉语学习上,藏族儿童汉语日常对话水平较好,但运用汉语进行思考、推理,尤其是跟一些学术性内容结合起来时的应对难度较大,同时,对语言的重组能力、再创能力较低。[5](P102~105)
对于双语儿童来讲,具备良好的语言发展水平对于其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双语儿童语言入学准备与后期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不够丰富,本研究将在探讨新疆双语儿童小学入学前的汉语水平对其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新疆双语幼儿语言教育提出建议,以期在丰富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疆双语儿童语言入学准备提供指导。
二、双语儿童汉语学习幼小衔接实证研究
1.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新疆阿勒泰地区某双语幼儿园学前班幼儿39人,均为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母语非汉语的双语儿童。该幼儿园主要运用汉语作为组织教学的主要教学语言,民族语辅助教学。
(2)研究工具
采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及配套的由郭乐静主编的测试卷三套,每套试卷共有10题,分别包含拼音、书写、写作三部分,拼音部分总分为14分,书写部分总分为76分,写作部分总分为10分。
(3)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研究者承担主试,在双语儿童幼儿园学习结束时对其进行一次汉语水平测试(6月),进入一年级之后收录该班幼儿的期中(11月)、期末(1月)成绩。数据录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研究结果
(1)入学汉语水平不同的双语儿童小学一年级期中与期末语文成绩对比
对小学入学汉语水平不同的双语儿童其小学一年级期中与期末语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入学汉语水平高、中、低的双语儿童在小学一年级期中与期末的语文测试中拼音、书写、写作及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比较显示,入学汉语水平高、中等的儿童其期中书写、写作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s>0.05);期中测试的拼音成绩与总成绩均表现为入学汉语水平高的儿童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的儿童(ps<0.01),入学汉语水平中等的儿童显著高于入学汉语水平低的儿童(ps<0.01);期末测试中拼音、书写、写作成绩和总成绩均表现为入学汉语水平高的儿童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的儿童(ps<0.01),入学汉语水平中等的儿童显著高于入学汉语水平低的儿童(ps<0.01)。
此外,对双语儿童小学入学已有汉语水平与其期中和期末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小学入学拼音成绩与期中和期末时的拼音成绩呈高水平的正相关(r=0.794、0.809,ps<0.01),儿童小学入学书写成绩与期中和期末时的书写成绩呈高水平的正相关(r=0.793、0.872,ps<0.01),儿童小学入学写作成绩与期中和期末时的写作成绩呈高水平的正相关(r=0.700、0.788,ps<0.01),儿童小学入学测试总成绩与期中和期末时的语文测试总成绩呈高水平的正相关(r=0.794、0.868,ps<0.01)。
可见,双语儿童小学入学已有汉语水平越高,其一年级期中与期末语文学习成绩越好。
表1 入学汉语水平不同双语儿童一年级语文成绩对比(M±SD)
**p<0.01
(2)入学汉语水平不同的双语儿童小学一年级语文成绩进步率对比
描述统计显示,入学汉语水平不同的双语儿童其小学一年级期中与期末测试拼音、书写、写作及总分均有进步,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入学汉语水平双语儿童小学一年级语文成绩进步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见表2):入学汉语水平高、中、低的双语儿童,其拼音、书写、写作和总成绩在期中与期末时的成绩进步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显示,期中测试时,入学汉语水平低与中等的儿童其拼音、书写、写作及总分的进步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1),而入学汉语水平低和中等的儿童其拼音、书写、写作进步成绩均显著高于入学汉语水平高的儿童(ps<0.01),(ps<0.01);期末测试时,入学汉语水平低的儿童其拼音、书写、写作及总分的进步成绩显著高于入学汉语水平中等与高的儿童(ps<0.01),入学汉语水平中等的儿童其拼音、书写、写作进步成绩显著高于入学汉语水平高的儿童(ps<0.01)。
可见,随着小学学习的深入,入学汉语水平低的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更快。
表2 入学汉语水平不同的双语儿童语文成绩进步量的差异检验(M±SD)
*p<0.05,**p<0.01
3.结论与讨论
(1)双语儿童小学入学汉语水平越高其后的语文学习成绩会越好
小学生良好的入学准备对其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发现,入学汉语水平高、中、低的双语儿童在小学一年级期中与期末的语文测试中,拼音、书写、写作及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入学前的拼音、书写、写作成绩与入学后的各成绩均呈正相关。这说明,双语儿童既有汉语水平越高,到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就越好。此研究结论与卢富荣、王侠等对于汉语幼儿的幼小衔接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3](P24~30)良好的语言入学准备将直接为双语儿童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园语言教育更多体现在口语交际用语的教学与掌握,内隐地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语言课程中。在幼儿园大班或者学前班时期,幼儿教育需要关注“如何通过外显的教学使幼儿的语言学习为其小学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这一语言幼小衔接问题,尤其对于双语儿童,这一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新疆的双语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时大致会存在三种学习模式,一种模式是进入汉班与汉族学生一起接受汉语教育;第二种模式为双语儿童组成教学班增加一门汉语课程的学习,而其他课程学习主要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教学;第三种模式为双语儿童组成教学班增加一门汉语课程的学习,维语文或哈语文课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而其他课程主要运用汉语授课。无论是哪种模式,对于双语儿童来说其已经具备的汉语水平均会对其小学语文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开展幼小衔接语言教育活动对于双语儿童是极其必要的。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入学准备,需要循序渐进,且需注意避免小学化倾向,在低年级阶段注重语言的内隐学习,而学前教育最后一年的教学中需要涉及一些书面语的外显学习。[6](P12)
(2)小学入学汉语水平低的双语儿童语文学习的进步更快
研究发现,入学汉语水平高、中、低的双语儿童,其拼音、书写、写作和总成绩在期中与期末时的成绩进步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汉语初始水平低的学生进步率高于汉语初始水平高的学生,但低汉语起点的双语儿童小学一年级期末的语文学习成绩依然显著低于高起点儿童。随着小学学习的深入,双语儿童入学汉语水平的优势效应可能会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减弱。据此结论,我们应相对乐观地看待低水平汉语入学准备的双语儿童,积极开展补偿教育,入学的语言准备劣势极有可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新疆学前双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汉语水平不断提升。[7](P11~17)然而,目前关于语言入学准备欠佳儿童的补偿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却较少。本研究中双语儿童入学汉语水平的优势效应随着时间发展产生减弱的效应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教育干预的效应,依然值得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领域开展深入探讨。然而,小学学习期间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应能够对于双语儿童的语文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双语儿童汉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考虑从生态学理论出发,从学前儿童的人际环境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着手开展语言环境创设,内隐地并全方位地为双语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生态学理论视角下幼小衔接的教育建议
语言学习环境对于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双语儿童来讲,汉语语言交流的文化环境对其汉语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模式认为,成功的幼小衔接不能只强调儿童自身入学准备的评估,其中的生态学动力模式认为,儿童、家庭、学校、同伴和邻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对儿童幼小衔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动态关系网,因此,我们要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幼小衔接所起的重要作用。[8](P86~90)从家庭、学校和社区汉语学习文化环境的创设角度出发,促进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为其入学作好语言准备。
1.家庭中开展亲子汉语交流与阅读
双语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更多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对其汉语学习极为不利。因此,建议双语儿童家庭有意识地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汉语开展家庭对话,例如,辅导孩子学习或玩游戏时使用汉语。[9](P55~61)少数民族儿童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养成双语儿童良好的汉语阅读习惯,积极促进双语儿童语言入学准备,例如,购买汉语图书,家长给孩子运用汉语讲故事,家长给孩子播放汉语故事录音等均有利于促进双语儿童的语言入学准备。[9](P55~61)家庭教养活动对双语儿童的影响因素中,隔代教养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隔代教养不仅仅对双语儿童入学准备有重要影响,在汉族儿童的入学准备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老人看护的少数民族孩子语言发展发展水平显著低于父母亲和老人共同看护的孩子,老人看护的孩子与父母亲和老人共同看护、父母亲看护的孩子在学习方式、情绪与社会性、总体入学准备状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9](P55~61)可见,双语儿童家庭生活中父母积极参与儿童的教养将有利于促进其语言入学准备。
2.创设汉语交流的校园文化环境
目前,教师“幼小衔接”观念有所更新。早期教师持纯知识角度的准备观,即认为儿童仅需要学拼音、认汉字,使学生上学后学习“不吃力”,这种儿童入学准备观已被全面的准备观所代替,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10](P61~63)从语言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幼儿园与小学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对于双语儿童的汉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疆大力发展双语教育的出发点之一便是在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校园双语文化环境的创设,促进双语儿童汉语发展,为其学龄期的语言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等奠定语言基础。幼儿园与小学的语言环境创设,可考虑从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进行。精神环境创设,可以从满足幼儿的倾诉需求、模仿需求、言语交际需求、阅读需求、问话需求、语言素材需求等方面着手,[9](P55~61)如双语教师鼓励并指导双语儿童模仿汉语儿童的语言发音和表达习惯,鼓励并指导双语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同伴交往和教师交往中运用汉语倾诉需求,鼓励并指导双语儿童在课程学习中运用汉语参与互动,鼓励并指导儿童开展汉语阅读等。物质环境创设注重班级双语语言活动区和公共语言活动区的创设。[11](P49)根据双语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汉语既有水平的差异,可开展差异化的班级双语语言活动区和公共语言区建设,营造双语交流与互动的氛围。例如,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取适宜的图书,创设汉语阅读区角,并为双语儿童提供阅读指导;在班级语言活动区角中开展民汉儿童共同参与的讲故事、悄悄话等活动并给予教师指导等;小学教育中,开展民汉儿童合作探究学习、民汉结对子等活动。
3.鼓励并支持双语儿童融入社区汉语交流团体
社区生活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社区中的同伴交往是促进其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家长指导并帮助双语儿童开放性地与汉族儿童开展同伴交往,了解汉语文化,有利于双语儿童的早期汉语水平发展。少数民族家长应重视儿童早期在社区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孩子选择一些汉族同龄同伴,并与其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在社区的同伴游戏活动中鼓励双语儿童主动融入汉语文化交流团体中,对双语儿童与汉族儿童交往中遇到的困难给于帮助,提升其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和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在语言与文化的交融中内隐性地提升其汉语水平。社区生活中,少数民族家长可有意识地鼓励双语儿童形成对于不同民族儿童的开放、接纳、包容、理解等民族团结意识,注重双语儿童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
社区应注重开展对少数民族家长的教育支持工作,少数民族家长对于双语儿童融入汉语交流团体的问题,自身可能存在交流意识较低和语言交流能力过低等条件限制。因此,社区应发挥其组织和帮扶功能,从增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家长的交流与交往的角度,从提升少数民族家长的汉语交流意识与交流能力的角度开展社区活动,发挥其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社区民汉语言与文化的互动意识与氛围。
参考文献:
[1]Gredler, G. 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hat the Future Holds[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0, (1).
[2]盖笑松,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J].心理科学进展,2005,(5).
[3]卢富荣,王侠,李杜芳,张彩,王耘.小学儿童入学准备的类型及其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
[4]刘昆.儿童语言学习品质与语言入学准备水平的相关性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2).
[5]杨红.甘孜州藏族儿童入学语言准备现状调查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2).
[6]陈黎霞.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7]周兢,李传江,杜丽君,王飞霞,陈思,张莉.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情境中民族儿童的汉语发展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8]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9]郭璇,朱远来.家庭文化环境对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以新疆伊宁市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
[10] 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11] 孙敏.摭谈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J].甘肃教育,2015,(10).
Research and Suggestion of Bilingual Children’s Chinese Learning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ZHANG Dongmei1,2,LU Haidong2,LIU Tong3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 Xinjiang,835000;2.Facult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sych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4;3.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Yining City,Yining Xinjiang,835000)
Abstract:Bilingu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s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and adaptation of bilingual children’s primary school. The study selected 39 bilingual children, surveyed their Chinese level before entering school, and tracked their Chinese performance in the middle term and final term examination of the first grade in primary school, found that: (1) the higher the Chinese level before entering school of the bilingual children, the better the Chinese performance in the middle term and final term examination will be; (2) the bilingual children whose Chinese language level is lower, will be progress faster in Chinese learning. We should consider constructing from the family, school, community language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bilingual children’s languag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first-grade school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 age.
Key words:bilingual children, Chinese learning,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作者简介:张冬梅,四川南充人,伊犁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新疆专项“ATI视角下双语者汉语文本阅读中的知识反转效应及机制”(15XJJC190002)的研究成果。
路海东,吉林柳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刘桐,新疆伊宁人,伊宁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小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