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玮琼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汉语言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学习过程与体验是我们进行汉语教学的重要参考,汉语学习者会受到地域环境或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中亚地区的学生又有其独有的特色。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期望纵向的顺序出发,调查分析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
[关键词]汉语学习 学习动机 学习体验 学习期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87-02
在吉尔吉斯伊塞克湖州孔子课堂的汉语学习者当中,男性占到了32%,而女性则占到了68%之多。由于中亚地区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存有差异,这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时间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访谈过程中,孔子课堂的乔朋老师表示吉国的女孩儿在12岁左右就开始承担做饭的任务了,除非有姐姐或者嫂子,男人是一点(家务)都不会做的,男人被认定可以做外面的事情:在院子里喂牛养羊、种树打理,但是房间里的家务一定是女人在做。除非洗很重的被子,女人洗不动,才会请男人帮忙。也就是说超过6年级的女性学生会开始承担家里的各种工作,在每个家庭来说,这些工作时常比上学更重要,比如宴请客人、照顾弟弟妹妹、收土豆、放羊、照顾店里的生意。所以7、8年级的汉语课出勤率明显低于5、6年级。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下面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期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不仅包括使其开始学习的诱因,还包括能够让学习持续下去的动力,①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东干族的学生,对于与东干语词汇相近的汉语词汇更感兴趣,理解吸收更快,得益于文化渊源的优势。根据笔者调查分析,伊塞克湖州各教学点的汉语学习者学习动因主要包括经济动因、家庭动因、学校扶持。
在伊塞克湖州,一个普通双职工的家庭月收入是5000索姆(人民币500元左右),一个家庭子女人数平均在3个左右,如果没有副业,外语学习的成本对学习者来说是难以负担的。鉴于此,怎样才促使学生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在汉语学习上呢?孩子们在家可以决定自己想学的专业,如果自己没有主意的话,有些家庭由父母来决定,现在大学一年26000索姆的学费对一个家庭来说很昂贵,而且住宿费用也很高。
个案1:乔朋老师上大学之前有这样的培训班,如果想读某个专业就需要做一些预科准备,比如想去银行上班就上A班,想学习数学或者计算机程序方面的就上B班,想当医生的就读C班。她从很小就想当医生,在吉国想学医费用很高,成本很贵,而且要学习8、9年才可以毕业,最少是6年。当时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父母负担不起:“你就不要去比什凯克了,就在卡拉库尔②吧。”她不想在这里,所以很迷茫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她当时只有18岁,她的姐姐就在伊塞克湖州国立大学,姐姐建议她考大学的时候选择历史,当时历史学院有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起初乔朋不想去,但是冬天的时候从中国来了一个董芳芳老师,请他们去中国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去4年,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去1年或者半年,学校老师们有机会可以上两年制的研究生。当时只要有出国护照就可以去中国学习,四年的学费全部都是公费,每个月还有1400人民币的补贴,住宿、书、保险全都免费,只需要自己支付签证和路费,正是因为这些优待她才最终决定去中国,如果没有这些,也许就会放弃了。2009年9月份上大学,12月就有了这个机会,当时班里7个人,2个人报名去了中国,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开始对乔朋来说特别难,四年过去了,回忆这四年,她一点也不后悔。2012年伊塞克湖孔子课堂开班了,2014年回到孔子课堂工作。
个案2:Kiyial是受到家庭影响开始学习汉语的典型代表。Kiyial的爷爷今年已经74岁了,早年在中国生活,虽然汉语已经遗忘了很多,但仍旧非常喜欢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现在依然有很多朋友在中国居住。中学刚开始开设汉语课的时候,爷爷非常支持,拿出家里的很多中国古书给Kiyial介绍,讲很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她听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学习汉语的热情与日俱增。现在Kiyial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拿到了HSK3级的证书,并且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作文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还有一类学生是被动选择的,属于从众,并且居于学习者中的大多数。因为学校对汉语工作的支持,所以安排有固定班级和兴趣班级参加汉语课程的学习,尽管他们对汉语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但由于条件便利,很多学生会开始尝试学习这门外语。
二、学习体验
11年级的Janara觉得学习汉语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花时间去额外学习别的课程了,真正从汉语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因为汉语桥唱了《中国味道》,所以得到汉语桥第一名,得以去中国两周。去中国以后,从学习环境到生活环境都耳目一新,她觉得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穿衣服的品味也改变了,现在的穿衣风格就很像中国人。她在卡拉库尔市第三中学习汉语的效果更好,因为是中国人教学,与努尔吉扎老师的教学方法相比,她更习惯中国人的教学特点。遗憾的是,卡拉库尔市第三中学每周只有2次课,如果能上4次课学习效果会更好。汉语的学习是从5年级开始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处于发展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并且对老师的形象比较信服。相较于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时间很充裕,不需要面临找工作或者继续上大学的问题。此外,卡拉库尔市有很多中学,但是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只有3所。
个案3:乔朋老师在没有学习汉语之前,对于中国甚至亚洲的印象就是武术,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是从中国出来的,比如质量差的商品,手机很便宜但是很快就壞了,所以对中国不感兴趣,电影就是李小龙、成龙,首都是北京,仅此而已。但是学习汉语以后,印象全变了,自己去过以后发现中国也有好的东西,但是好的东西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脏、那么差,比如盘子所有都made in china,但是她觉得不是这样,好的东西也有,只是大家不了解。
个案4:12年级的Kiyial回国以后觉得不同的地方,中国人很努力工作,而吉国人经常看电影睡觉休息,不爱工作,中国人不懒,但是吉国人很懒。
个案5:Janara的姐姐在新疆师范大学学习两年,但是回来并没有从事和汉语相关的工作,因为国内的工作单位并不认可中国的大学毕业证。只有土耳其、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留学毕业回来,才会被认可。尽管父母支持她学汉语,但她担心留学中国以后会找不到工作,所以决定在比什凯克的玛纳斯大学学汉语。
笔者在与当地汉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中学的学生之所以在9年级以后不再选择继续学习汉语,是因为不论他们的HSK成绩如何,吉尔吉斯的当地企业或单位是不认可的,而吉尔吉斯国内又没有设定任何与汉语水平相关的评级系统,在面临就业的同时,学生们不得不选择将时间用在医学、经济、计算机等预科辅导班上,所以这就使汉语的学习者断层,缺少高层次的汉语学习者。
个案6:以努尔吉扎为例,她的梦想是开一间汉语培训机构,给学生们颁发当地(吉尔吉斯斯坦)的证书,因为HSK证书在这里官方不承认,去中国学习回来的证书很少地方认可,但是有些当地机构有本土证书(教育部认可的),没有HSK证书,老师说哪个学生成绩好,就颁给他证书,但是中国方面不认可。
三、学习期望
根据笔者对学生学习汉语的短期目标调查(表1),48%的人选择旅行需要,31%的人选择掌握日常会话技能,11%的人选择能够看懂中文报纸、书籍。由此可见,更多的人倾向于实践性的功用,真正将语言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
表1 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 人数比例%
看懂中文报纸、书籍 11%
掌握日常会话 31%
掌握旅行用语 48%
得到学位 6%
其他 3%
对于汉语学习的长期目标(表2),60%的被调查者选择去中国留学或工作,25%的人希望留在吉尔吉斯斯坦做和汉语相关的工作,16%的人没有长期打算,只是依据个人兴趣,用来提升自己而学习的一门外语,不准备长期从事。
表2 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 人数比例%
去中国留学或工作 60%
在本国做和汉语有关的工作 25%
不准备从事和汉语有关的工作 5%
只是了解 11%
留学是最实际也最容易实现的长期目标,是大多数学习者的选择。孔子课堂的乔朋老师经常用自身的经验告诉学生们,学习一门语言就应该去讲这个语言的国家去,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地缘优势,去中国留学要比美国简单得多,在吉尔吉斯四年学习的内容去中国一年就可以学到。
个案7:Kiyial说她的梦想是去中国上大学,父母支持她去国外,因为父母还年轻,他们知道在吉尔吉斯没有很多工作机会,大学也不太好,但是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大学。去中国上大学的时候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最好做和笔者一样的工作(志愿者),但是希望能够在中国5到7年,一直工作学习,然后再回到吉尔吉斯来。
出于经济原因选择在中国或从事与汉语相关的工作也是很多汉语高级水平学习者的选择。努尔吉扎今年已经结婚了,虽然工作家庭都很圆满,但她仍然有意愿去中国继续读研究生,并且希望可以带丈夫一起去,享受每月500美元的奖学金,边学习边挣钱。现在在伊塞克州国立大学的工作是4000索姆(人民币400元)一个月,在中学的兼职是每月1000到9000索姆,凭任教资格决定工资的高低。
但是也会有一些汉语学习者迫于经济压力和时间限制,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放弃汉语转而选择别的语言。在伊塞克湖州国立大学,很多大四学生会选择去土耳其打工,因为大学和土耳其的大学之间签有合同,大学里面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土耳其,首先要掌握俄语,一点英语,就看学生个人能力,不管学习成绩。在那里找工作很简单,暑假期间就可以去土耳其工作,无需购买机票,免费提供服务生之类的工作,每月薪资500美元左右。这些大四学生工作一年的积蓄,可以满足他们回国买房子、买车。面对优厚的条件,汉语系的学生也会去土耳其打工,这样不仅学习了一门新的外语,还能挣到钱。
四、小结
从对学习者的调查分析来看,学生遵从学校安排而选择汉语的学习者缺乏学习持续动力,有效把握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动力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并且,学生期待更具实践性的就业前景,但是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影响,国家汉办和中国政府的高层决策会大大影响到学生在汉语学习以后的择业情况。但是在汉语评价缺少当地教育系统认可的前提下,学生会在择业阶段放弃汉语学习。缺乏具有高层认可度的汉语水平等级证书,不仅使学生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也使本土教师的汉语教学工作无法长期顺利展开。
注释:
①李艳.在文化传播中拓展语言传播,以语言传播深化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4(08).
②卡拉库尔,伊塞克湖州的首府。
【参考文献】
[1]刘谦功.汉语国际教育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吴伟平.语言学与华语二语教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
[3]李艳.在文化传播中拓展语言传播,以语言传播深化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4(08).
[4]马洪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7.
[5]閆丽萍,班振林,吴霞.吉尔吉斯斯坦大学生汉语学习的社会影响因素调查[J].语言与翻译,2014(02).
[6]闫丽萍,彭国庆.吉尔吉斯斯坦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奥什国立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4).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