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2016-04-13 18:36:31蔡高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关键处时机创设

⌾蔡高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蔡高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列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以便使问题提得巧,能发人深思。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园林作为苏杭美的代表有什么特点呢?它到底美在何处呢?同学们认真读完《苏州园林》后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显然,这样设疑导入,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进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握住提问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了提问把握住时机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握提问时机。如果提问早于恰当时机,学生会因为准备不充分,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如果提问晚于恰当时机,解决了问题,提问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想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就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把握住提问的恰当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讲授《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有学生根据文中注释,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河豚要浮上水面,那不是成了死鱼了吗?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提前预想到,要随机应变给出恰当的理由,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问题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这首诗是题画诗,那它的内容是紧扣画面的,大家想想画面上究竟有没有海豚呢?这个问题能启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画面上没有必要显现出海豚,这一句体现出了苏轼题画诗的核心所在。这样创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引导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指出课堂上既要注重师生互动,也要注重同学间的互动。教师要针对所有学生提问,可以叫一个学生回答,但决不能让其他学生脱离思考;一人答问发言时,其他人必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抬头转身注视发言者,并认真思考别人的发言是否正确,讲得好,鼓掌认可;还有不足,举手补充;一个学生回答后,再问其他人是否有不同意见,或由其他学生评价、补充。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认真地思考问题。教师在理答时,要善于追问,有追问,才有探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所有的结论,在追问中生成。面对学生正确的应答,不要急于表扬;面对错答,也不要急于否定;应该引导他说出思考的过程,说说答案的由来:“你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或整篇课文出发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地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特征是什么?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没变,那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由于有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最后,再顺势提出“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等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由课文内容的关键处提问。这里所说的关键处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句、段,在关键处提问,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学习《詹天佑》这一内容时,学习全文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再引导学生根据中心句提出一些问题,如课文主要写了哪些问题?其中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是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这些问题都是根据中心句提出的,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二是由课文内容的空白处提问。一些作者为了体现行文的简洁特点,会使用简略、省略等写作方法,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如讲授《丰碑》一文时,有一处写到:有人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将军愣住了,久久站在雪地里。将军站在雪地里在做什么?想什么?读者没有明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从空白处提问,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好奇”和“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的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理川小学 748500)

猜你喜欢
关键处时机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24
善抓关键巧析文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甘肃教育(2017年4期)2017-04-06 22:01:25
几何入门阶段做好“接枝”教学
师生互动4时机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