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贵
思维锻炼在初中数学教学里的重要作用
⌾王荣贵
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思维锻炼,它是数学课堂的中心,是数学课堂的基础构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行为方式和数学思维放在重要位置,在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的进行纠正且进行正确的指导。通过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思维能力;初中数学;重要方式
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给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一个好的基础。现在教育都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这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在这个动手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有效的教学。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1.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为主,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让学生从没有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到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对整体体系认识清楚了,学生才能清楚的理解到这个数学知识构架。也许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让学生有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态,这样数学的学习才会有进步,才不会急功近利而导致反的效果。
2.数学教学反对教师全部包办 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只顾着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用自己认为对的教学方式,不和学生沟通交流,这样学生就不能及时反馈至我学习的状况,这样的课数学课堂是无效的。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切全部,做完要让学生参与进来。
3.反对教师对学生约束过严 教室如果要求学生一定要这样做,一定要那样做,这样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约束过严很刻板,就会约束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终结个别学生自己的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停留在一个阶段,而没有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和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样学生的数学水平永远都不能提高,都是死记硬背背出来的。
4.教师教学蜻蜓点水,没有重点 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只是噼里啪啦的讲了一些理论知识,学生们也就是雾里看花,不明白也想不清楚我怎么运用这些方式。这样的数学教学又有什么效果呢?他缺少对教学方法科学性的指导和研究,就是不知道学生有没有运用这些方法,学生也不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些方法,这样的教学不就等于是纸上谈兵。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阅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解决数学问题同样需要加强阅读。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深刻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真正掌握数学中的微妙关系,进而形成自学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后继学习,乃至终身自学的需要。
(1)指导学生预习时要阅读课本:要让学生养成通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教师可以准备一份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课本。
(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三到”:口到、心到、手到。口到指阅读数学课本时了要流畅地读出声音来,以免遗漏。心到指对所学内容的要有深刻地体会,把握好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手到指在阅读的同时要对精要的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或者把提炼出的知识点写在页眉上。
2.要不断推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去探索问题的能力 探索科学永远都是一个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任何一个成功,无一不凝聚着科研人员探索的无数心血。所以数学课中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赋予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教师在数学课上无论是情境引入,还是新的学习内容引导时的巧妙设问;无论是学生相互讨论,还是老师的修正归纳总结;无论是学生的口答、做作业练习还是整理所学所得,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处处凝聚着老师能力与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数学就要做题,甚至有些数学教师将自己和学生都禁锢与题海之中。做题无可厚非,但没有目标与针对性地做下去,师生心力交瘁亦一无所获。
其实我们可以在做数学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是先做后看。先独立完成,然后与同学交流,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看参考书如何分析,最后去挖掘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做到这一点,一定能解决很多问题。
我们要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并非能得到广泛应用。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是受益终生的,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4.在吃铺墟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不仅要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路,还要使学生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才能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一般包括反思、整合、运用、创新四个环节。
1.系统的原则 数学学习方法必须是一个完整体统,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从整体上构建学法体系。
2.序列的原则 在系统性原则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各年级学法的密切联系,低年级的学法是高年级的学法的前提和基础,高年级学法是低年级学法的延续和发展。这样年级与年级之间,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一个学法序列。
3.创造的原则 在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总结,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法的过程。学生是学法的探求者,加工者,创造者。在学法指导中,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允许学生敢于创造,不要千篇一律。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它不仅仅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还需要各种方法的配合,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最后就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培养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数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想一劳永逸,但是,其实只要是用对了方法,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可以是事半功倍的。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二中学 6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