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春,刘 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0087;.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
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刘永春1,刘 洋2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表现为进取精神、尊重合作、规则意识、超越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对于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奥林匹克精神的德育价值体现为提升青年学生的精神境界,规范青年的思想道德,塑造青年的诚信品质,促进青年的身心健康,铸造现代青年踏实的做人品德。学校应积极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提高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改善青年体育课教学,开展奥林匹克精神践行活动,从而起到提高青年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青年;德育教育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举行,北京将会成为第一个同时举行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开展更利于我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也是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全面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契机。
1.进取精神。奥林匹克精神首先是一种进取精神,勇敢的挑战自然的设限、自我的极限。古希腊人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前面的未知世界勇敢地去挑战,去探索发现,所以才有了古希腊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奥林匹克精神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得到奥运会金牌的只是少数运动员,但是其余的大多数运动员并没有放弃拼搏、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敢进取,不断地刻苦训练,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推动着世界文明进步。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参与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挑战自己,都应当积极进取,而不能止步不前,安于现状。顽强拼搏、勇敢进取是使人变得高贵的必要因素,懒汉只能把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只是追求低级的满足,而不能发展人的能动性,人性的光辉不会得到彰显。虽然体育运动发展的是人的生理机能,但是通过对更快、更强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具象化。
2.尊重合作。奥林匹克精神还体现为对人的尊重。古希腊人尊重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得到尊重。一个人如果尊重自己的价值就应该尊重他人,因为他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精神。参与体育运动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对手,因为对手的存在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尊重教练,因为教练把运动员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己欲立而立人;尊重裁判,因为裁判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尊重同伴,因为同伴是前进路上的良师益友,没有同伴的顶力支持,在团体项目中就没有胜利的可能。尊重他人,也被他人尊重,这样就为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打下了基础。团体项目需要精诚合作,个人项目同样需要精诚合作。
3.规则意识。奥林匹克精神还体现为对规则的尊重。在古希腊人看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规则,一切体育比赛都没有意义。体育的赛场,不是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是阴谋诡计的跑马场,而是光明正大赢得尊重的地方。体育比赛把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暴露在千千万万的观众面前,让大家来检验,容不得作伪。体育界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在这里一切都要按照规则行事。体育赛场上的竞争“其争也君子”,不管是胜利还是失利都保持互相之间的友谊。也许“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是一场公平的比赛,可以让赢者不自满,输者心服口服。奥运会的本意就是为了增加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就会加深矛盾,引起互相的猜忌。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在公平的旗帜下互相尊重、相互友好。
4.超越精神。奥林匹克精神还体现为对人的发展的强烈追求。古希腊人认为,人应当超越自己,追求全面的发展。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人也不例外。人们应当自觉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不断地超越环境对人的限定。每个人都必须超越自我才能获得成长。“人是现实的存在,然而,现实的人却总是不满足和不满意于人的现实,总是要把现实变成人所希望和人所向往的现实。”[2]120人的本性就是属于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人总是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并去实现。体育运动体现了人对自己的身体机能的不断超越。当我们看到世界纪录一次次被打破,不能不为人类的进步感慨。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
顾拜旦曾经在《体育颂》中指出:“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的体魄,它同心理学的关系和其它生理学一样,能够影响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因而它是服务社会的道德改良剂”。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活动可以为德育增添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为青年的精神世界注入正能量。当代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冷漠、狭隘等缺点,加上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程度受到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普遍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意志。针对这一状况,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显得格外重要。奥林匹克精神可以给青年学生注入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一扫靡靡之风。奥林匹克精神是与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崇尚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奋斗而不是享受、精神而不是物质、集体而不是个人、团结合作而不是个人至上。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果青年都能树立奥林匹克精神,那么他们的整个思想境界将会大大提高。这样一种道德境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高度一致的。
2.为青年的团结合作公平正义观念奠定基础。公平、正义、团结、合作等道德范畴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是人们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不论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哪一个领域,这些都是基本的准则和要求,奥林匹克精神尤其要强调这些道德原则。当代青年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是人所共知的,在一些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青年的公平正义信念也受到一些扭曲,一些青年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冷漠处之。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正义的观念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就是公平,奥运赛场消弭了一切的不平等、不公正、偏见和歧视,只以你本身的运动能力来分胜负。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团结合作的大会,没有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协作,奥运比赛不可能有序进行。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青年学生就会养成公平竞争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从运动场上转换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3.培养青年的诚信精神。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健全、法制的不完善导致在当前中国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精神。“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欺人,也不自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从事道德修养;对他人,要开诚布公,无所隐瞒。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也是一个人为学和立业的根本。”[3]170信就是遵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遵守自己的诺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文化修养首先必须诚信。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崇尚诚信的精神,弄虚作假取得的一切比赛成绩都要取消。虽然奥运赛场上失信现象偶尔发生,但是整个奥运会过程的公正性、严肃性,比赛的严格性、公平性是得到世界公认的,奥运会上的失范现象很快就得到纠正,媒体高强度曝光,让当事人在全世界失去名誉。奥林匹克精神有益于青年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奥林匹克精神鼓舞着人们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获得人格和修养的进步。
4.培养青年踏实苦干的时代精神。当代社会是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也是一个享受的社会,远离了物质的匮乏,人们不再需要忍受过去那种苦日子,同时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越发匮乏。整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幻想一夜暴富的人越来越多,愿意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少。一些现代青年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心态浮躁,行为短视,不愿意扎扎实实学习,不能艰苦奋斗。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要向人们展示,崇高的荣耀是凭借踏踏实实的训练得来的,没有速成的方法,也没有灵丹妙药,有的只是不断吃苦、流汗。荣誉之路是由荆棘铺就的,要靠艰苦奋斗得来,妄想投机取巧,只能是一败涂地。青年学习奥林匹克精神就会明白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才能收获人生。进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就是要去除现代青年浮躁、浮夸、浮华的心态,把心沉淀下来,树立艰苦奋斗的意志。奥运冠军正是踏实做人、艰苦奋斗的榜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体现,值得青年学习。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把奥林匹克精神深深植根于现代青年的精神世界里。用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尊重规则、公平竞争、超越自我、全面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来铸造青年学生的灵魂,就会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要求。
1.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首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增添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讲奥林匹克精神很方便,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来目的是通过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超越意识从而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在讲课中贯穿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这样还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太多的运动明星的例子和奥运会的历史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进行教学。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古希腊文化、现代体育文化天然地适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讲授。其次,编写现代青年奥林匹克精神学习读本,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把奥林匹克精神学习读本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辅助材料。可以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奥运会的奇闻琐事,也可以介绍世界著名运动员的奋斗事迹。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书籍和资料种类繁多,可以有选择地推荐给现代青年阅读,尤其是体育名人传记,这是最常见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读本。
2.改善青年体育课教学。首先,提高体育课教师的素质。体育课教师对于向青年学生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身上应该体现理解包容、和平、友谊和公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样才能让青年学生感到奥林匹克精神在人格魅力上的展现,自觉学习和践行奥林匹克精神。要提高体育课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使他们具备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觉为青年学生讲授奥林匹克精神,把奥林匹克精神有机融入体育课教学。其次,体育课教学要加强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教育。当前的体育课教学过分注重体育运动项目的指导,而忽略了对于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教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于每学期初开设一场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讲座,这样就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活动的兴趣。在学期中开展体育文化节也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途径。
3.开展奥林匹克精神践行活动。首先,为青年学生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创造条件。奥林匹克精神教育要落到实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育赛事等,可使青年学生切身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活动,为青年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条件,给经费、给场地,解决开展体育活动的实际困难。其次,加强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奥林匹克教育。培育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落脚点是由内向外把理论变为实践,利用奥林匹克精神资源培育青年的道德素质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理论思考的层面上,要将重点放在践行上,要开展广泛的践行活动使青年将奥林匹克精神贯穿于学习和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朱建峰.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3).
[2]孙正聿.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王爱玲)
The Role of the Olympic Spirit in the Promotion of Youth Moral Education
LIU Yongchun1,LIU Yang2
(1.Institute of Philosoph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schoo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inseparable;the Olymp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sports,which is shown by the enterprising spirit,respect,cooperation and awareness of the rules.The Olympic spirit education for growth of young people has an important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The moral education value of Olympic spirit is embodied in enhancing the young students in the spiritual realm,regulating the youth's ideological and morality,shaping the honesty of the youth,promoting the health of young people and casting the quality of modern youthto behave themselves.The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Olympic spirit educ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lympic spirit,improve youth sports teaching,carry out the Olympic spirit of practice activities,and thereby enhan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the youth.
Key words:Olympic spirit;youth;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2-0116-03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2.031
【收稿日期】2016-02-01
【作者简介】刘永春(1983-),男,陕西千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2级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