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1 12:3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组内交流评价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曹 琴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曹琴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尽可能地使小组的组成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组内异质可保证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考虑性别的平衡、个性的差异、常规习惯等情况,我们进行了小组人员的分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小组,并确立了较稳定的“学习同伴”。

实践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本人将几年来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与读者共享。

一、如何处理好目标与形式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总之,形式服务于目标,目标是神,形式是形。

二、如何处理好小组合作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由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作为小组的一员在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同伴的表现,给同伴提建议,相互鼓励,培养其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实际,用适当的语言和教学方式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教师应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另外,教师应注重合作交流方法的培养,如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运用合适的语言方式交流,学会质疑等。另外,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新课标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体现得尤为充分。

三、如何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数学课标》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作为老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合理把握合作的度。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前,必须留足够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个体的独立学习让每位成员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是学生积极合作的“资本”。合作之后,要个让学生独立反思学习过程,以达到取长补短、消化吸收的效果。把握好了“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序关系,即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学习,这样搭配利用二者,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其实真正的学习都需要个体内在与外界发生连接,合作学习只是提供了学习个体与外界发生连接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途径更好地让学习个体接收、内化学习内容。

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有实效评价也很重要。一种适时利用即时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介入小组,用语言做即时性评价。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就单个组员或整个小组的学习状态、交流方式、情感态度、思维亮点等点滴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大多是教师在巡视各组情况或个别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进行,使小组成员共享教师的指导。大组交流时,引导组际间进行评价。其一,促使学生倾听别的组的交流;其二,建立一种“取长补短”的组际交流关系。这种评价是全班学生共享其他组的成果,真正做到共同促进。另一种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阶段性评价。定期一般每天班会课和每周班会课会抽取一些时间进行当天和一周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内容包括:合作组的合作情况,组长的组织情况,组员的参与情况,分工合作情况,等等,不定期主要指表现特别突出的及时进行表扬或一段时间后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组长评,推选出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另一方面,小组间也开展自评、互评、师评,对小组团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表彰。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但是真正将这种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中去,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点认识的误区,走一些弯路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组内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