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张颖颖
细谈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
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张颖颖
数学是一门理科,因而对学生逻辑紧密联系、想象力、应变、计算、实际解决问题等不同能力都有所要求,只有学生学会了自己推敲、分析、探究和实践,才能得之以“渔”,更好地应试和应世。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我认为合作教学则是较好的选择,“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既是新课标提倡利用的,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合作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构建和谐的氛围,并使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起点水平、个性差异、可持续发展、实际生活等互相关联、彼此适应。可见,数学教学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引导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再激起创造的思想火花和提高学习热情、学习能力。
2.合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合作教学由来已久,不同学科不同老师都有自己的解读。然而据现实总结,我发现合作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比如低效合作下学生只是议论而无果、不必要的合作使教学更加烦琐无趣、合作中的成员的表现与进步与否均呈现不可控制状态、组员合作过久因熟悉而较难进步、环境或时间的限制影响合作效果、合作教学里纪律得不到维持、合作教学中的灵活度适应性都难以把握,等等。
3.小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多仍有调皮好动、贪玩的天性且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因此虽然在学习最初会有极高的热情,但是也会经常出现粗心大意、畏难、厌学心理,所以合作教学中团队的集体约束力和荣誉感会改善这一问题;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和课堂依赖大,所以合作教学中体现的是老师的点播、引导和被需要的作用,会提升老师魅力,“亲其师,信其道”而促使教学得到高效;最后,小学生也有挑战欲和难以抽象、灵活思维的情况,加之数学知识大多烦琐、枯燥,所以合作、互动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循环反复”地去加深和理解记忆知识,群体中满足学生的挑战欲和提高学习主动性。总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才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重要前提——有分组、有分责、有记录
由于我经常使用合作教学法,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有原则地规范和指导科学分组——我会根据座位变动或组内人员发展状况加以调整,一般以3~6人为宜,以兴趣、能力互补为分组标准,小组名称鼓励学生商议自拟。有效地分工可以让学生发挥长处和实现高效配合,因此我会鼓舞权责合理分工,如亲和力强、引导性强、责任心大的做组长,而小组讨论的记录员——“师爷”则要有快速记录的特长,想要挑战或改变自己胆怯内心现状的人也可以自荐为“常任发言人”等。为了方便小组的成绩内外展示和老师对合作教学进行研究、调整,我还设置了新型记录——“小组档案袋”,档案袋由组员轮流分工管理,老师半月批阅检查一次,记录内容是每次讨论的成果和每次出现的新“诸葛、快舌”,此外“课内学习收获和发言夺分记录、课外互帮互助学习成果(组内资料和学习法等的分享)、课外素材积累讨论”等也要记录在内。
在这个学习的形式里老师是引导和督察者,要注意指导学生发挥合作和自主学习欲望,学会团结、包容,分析组内文化、团结意识强弱、组内的头领、贡献最多的人和低频次参与组员等情况,来进行改进和质量督察。
2.合作内容——不同领域不同法
由于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有限,所以我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常细化引导到各个环节,基本上此方法可长久、有效用于计算、图形和实际问题解决的常见教学领域中。
数学中计算是常见的,因此不同形式的计算教学内容我会采取小组组内合作刺激大家计算能力的提升,如两人为一组训练口算反应、三人为一组实现“出题、计算、检查”高效学、四人为一组比赛组内笔算的准确和卷面效果。
图形教学中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做模型、感知图形和寻找学习解题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更快、更准、更好,如“数学与交通”的课程中学生对相遇和相向等词语不理解,我则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寻求“智者”答疑,并通过模拟相遇来画图作答,而“认识图形”中老师则要求组内成员自己随意画图出题给组员来巩固所学。
实际问题解决考查的是学生活学活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一环节是课本中新出现的探究内容,更是我常用的作业布置方式。而实际问题的解决实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我常要求学生根据组内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作业。例如,“面积”的学习过后,我要求组内完成以下作业:计算装修家里电视影壁需要多大的壁纸,而厨房贴地脚线又需要多长,学生也可以寻找实际生活中哪些需要计算面积的实例并加以实例解决。这样的实际解决使学生很有成就感,更让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合作方法——思议里求同存异,比拼中求效荐优
组内合作可以促进互帮互助,而组外的合作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和优化组内学习方法,刺激各小组踊跃前进和互助双赢,所以我在常见的高年级自学预习环节及各年级都可以用到的组外比赛教学设计中都采取了合理的合作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在自学环节尤其是复习课时会给学生提供合作机会,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组内在合作中必须要注意的细节则是“先思后议”,以免部分人懒于动脑、依赖组织或避免个别学生被冷落在组外而参与度不高;“求同存异”则是提倡小组讨论中要对答案进行筛选、挑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因为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不止一种。
另外,为了全面了解组内外学生对自身应变、举一反三、梳理逻辑和语言能力的非智力因素的考查,所以我会设置限时的考题竞赛比拼,然后推荐优胜组分享成功经验,使学生明白组内合作效率、组内向心力、组内学习法、组内课外的学习都是影响成功的因素。我也会根据课堂时间设置“自问自答”节目,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然后组内利用自己的资料搜集结果可以在“自问自答”环节出考题给别组,可对别人的解法进行讨论和学习。
总之,合作教学就是要始终坚持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核心地位,老师通过鼓励、引导、监督、评价等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实用创新学习,这样才能逐步落实成才目标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