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陈 萍
关注解题能力 达成授之以渔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陈 萍
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所在,更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解题能力的深入关注,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重心工作。
解题能力;审题;方法;错题
解题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强化初中学生的审题能力,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整理错题,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
解决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审清题意。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给学生更多的审题技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练习题,教给学生怎样更好地审题,传递给学生多种审题技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进而间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应用练习题:有一列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过桥,已知通过第二座铁桥比通过第一座铁桥多花费了5秒的时间,还知道第二座铁桥的长度比第一座铁桥的长度3倍还短0.1千米,请问第一座桥长多少米?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做题,给出最后结果,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教师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师:在读题时,注意将其中的关键词用笔圈出来。这时,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读题,很快学生就用笔圈出其中的关键词“0.1千米”。学生发现这道题中,其他的单位都是“米”,而只有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千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也是题中设置的一个陷阱。所以,为了避免陷入陷阱中,将其勾画出来,提醒自己。在具体列算式之前,必须要进行单位统一,这样就使得0.1千米=100米。用笔将其圈出,起到一种警醒的作用。之后学生再继续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相等关系。
案例中,教师传递给学生一些审题技巧,使得学生的审题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中,强化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题能力,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个审题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的思维去采集题目中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的过程,并教会学生应用这些信息桥连接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很多数学内容、数学问题都存在很强的抽象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给学生借助图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4cm,周长=32cm,那么AB长为多少?很多学生在拿到这道题时,只是在脑海中思考、想象,如何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出错率很高。还有部分学生读完题后,不知从何处入手。为了改变这一学习状况,教师就借此机会,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形象的几何图形。教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这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画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在其图上标上字母ABCD。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所绘制的图形和练习的题意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最后,结合自己所绘制的图形,依据题中的数据,清晰地发现这其中解题的关键之处,并准确地给出最后结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将抽象的数学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数学图形,使得数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式,教给了学生解题技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了建模法、类比法等,而这些方法都是我们需要慢慢渗透的,真正达成授之以渔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恰好是学生在知识层面所存在的盲点。如果学生不将这些错误放在眼里,或者只是改正而已,这样只会使学生的误区、盲点一直存在着,学生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可以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错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错题,加深了学生对错误点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出错率,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以此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养成,并引领学生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渗透一些解题的技巧,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以更好地实现高素质人才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