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理想教学的准则

2016-03-30 21:25马调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想课堂自主学习

马调琴

摘 要:理想的教学是一种追求,永无止境。理想课堂的真正落脚点恐怕永远都停留在教师的启迪、引导是否精当、科学和有效的层面上。营造氛围、善假于物,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思考的主人,成为鲜活的学习生命体。

关键词:理想课堂;预习质态;自主学习;善思善学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一直是课堂教学的追寻目标,也是理想教学的基本观点:“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是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理想的教学就得让学生动起来,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经验等坚实地行走在探索的路上,从而使学习变成幸福的体验。总之,最理想的教学最终都以学生的姿态和学习的质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关注预习质态,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十年课改,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层出不穷,洋思的“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理念,昭示着教学基本策略的转变。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阐述了人性释放的创造力。尽管有许多模式和理念受到质疑,但我们应该看到某些充满灵动和智慧的光晕,也正是这些,为我们追寻高效课堂,打造有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让我们的理想教学之路愈加平坦和顺畅。

笔者认为发展学生预习的能力就是理想教学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良好的预习,来提升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感悟力,提高解疑释难的水平,从而有助于有效学习的形成,有助于理想教学的打造。

首先,学会质疑式预习。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学会看到知识点外的内容,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提出困惑、不同的观点,从而显示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在设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预习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要除以2?它的根据是什么?……面对疑问,会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教师的讲解、同伴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因为疑惑存在,也会促使更加关注课堂的教学走向,更能集中精力把握课堂的实践操作,理解每一步骤。质疑式预习,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具活力,也使数学学习更具靶向性,从而能极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活力,让真实的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

其次,学会归类式预习。预习本身就是动口、动手、动脑复杂的动态过程,学会归类式预习则有可能达到“不教”的美好境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定会促进有效学习的顺利实施。如在指导“比例尺”的预习时,通过引导学生审查比例尺的基本意义,使其自觉地连接到比例和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知识,使原本看似单个的知识点成为知识链,成为一个较为科学的整体。这种归类式预习,能够使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群活类,并能够与旧知形成有效沟通,利于学习的深入,利于学习的理解。养成归类预习的习惯,能促进知识的顺利迁移,促使学习能以点带面的铺陈开来,也为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发展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

■二、培养善思品质,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学习方法的精辟论述,旨在引领学生做到学、思融合,将自己的思维贯穿于求知的历程之中。埋头死学,则会使知识更加呆板,也会使学习者的思维趋于固化;仰天空想,则会是一片虚无,对学习、对求知,丝毫没有推进作用,则会使学习进入虚无缥缈的境地。

首先,学会巧设问题。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催化剂,是思维发展的磨刀石。指导学生结合学习,巧设问题,从而使学习方向明确,深度拓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在不断质疑中明晰知识架构,明晰知识渊源,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的活力。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的过程中,引导思考:是不是圆柱的体积就是圆锥的3倍?为什么这么多组的实验结论不尽相同?主要的问题在哪儿等。当学生进入思辨的状态中,学习的激情就会放大,学习的效度也会呈几何级的上升,理想的教学就会成为现实。

其次,学会辨析问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对学习历程的明确阐述,也就指导我们广大教师因势利导,科学地引领学生去学习、思考,从而实现辨析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学习的有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中就要引导学生合情地迁移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实践、思考和集体研讨,从而使学生进入“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理想状态, 找出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吃透形体转换的紧密联系,实现认知的有效拓展,加速建构,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三、营造和谐氛围,激活自主学习的潜能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祥和的学习氛围,是理想教学的基本架构所在。只有这种让心情愉悦、心灵安宁的情境,才能真正实现把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可以多学”的主阵地。诚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所指出的那样:“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浓烈氛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使学习充满快乐,使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把文本研读权交给学生。自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恐怕是学生的解读文本的水平和思考辨析的能力。如,在教学《素数、合数的认识》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大量列举实例中感知一个数的因数有多有少,指导分类尽管有一定的表象积累,但对其中本质的理解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细读例题,感悟到其中的奥秘,很敏锐地把握分类标准,很科学地理清错综复杂的关系。因为提供了读的机会,通过圈画出自己认为的关键点,再通过集体辨析,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把握就更为透彻,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必定长久和牢固。

其次,把研习的时空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够多学的前提是教师的信任,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积累。多读拓展了视野,达到“博学之”的境地,为学生自学和自练提供了丰厚的储备。同时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索,也能够实践求索,也可以合作研讨,总之通过自由空间的给予,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去思考、去合作,必定会形成一个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理想课堂。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教学中,就可以让不同的组别进行交换学具再实验,从而感知到实验的结论不尽一致,势必会诱使学生去深究其中存在的奥秘。学生在不断争论、不断辨析中会逐渐梳理出实验有差异的本质因素,因为每一组实验的圆柱和圆锥不都是一致的,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底面积和高是影响实验的最根本的因素,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时才会有一致的结论。因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大量经验的有效叠加,所以会使学生正确地建构起对应的认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状态是理想的,学生的质态也是优异的。

■四、指导合作交流,提升合作学习的活力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共同探究,必定会开创课堂学习的新天地。

一是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揭示了学习必须是群体性的,是一个智慧不断交互、情感不断碰撞的理想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引领孩子们去交流切磋,阐述不同的观点,进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角,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感知,促进学生的经验、表象等诸多方面的积累。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无论是活动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上,都要引导学生学会追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道理是什么?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径和更巧的方法等。总之,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问,学会追问,指导前因后果,能够追根溯源,从而打造真实的课堂、有意义的课堂。

二是把体验权还给学生。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成功,体味幸福之旅。为此,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互助评价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体验中来,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信心。采取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洋溢着智慧,流淌着细腻的情感。为此,我们要创设不拘于形式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积极地加以引导;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犯点错误,使其明白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曲折不断,有时更是坎坷有加,同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探索;要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激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勇敢地探索,但永远不能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审视构筑理想课堂的漫长历程,留给我们是无尽的遐想和许多宝贵的财富。寻根溯源,高效教学、理想课堂的真正落脚点恐怕永远都停留在教师的启迪、引导是否精当、科学和有效的层面上。孔子泗水河畔的讲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启迪,以水为媒(因水游春、遇水必观、悟水论世、借水育人、如水境界),孔子没有刻意地大谈特谈,而是善假于物,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地辩论、积极地思考,从而呈现出一幅永久的绚丽的画面。这应该是教师施教的理想所在,也是教育的智慧所在。

猜你喜欢
理想课堂自主学习
构建理想课堂 彰显白板魅力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理想课堂浅见
和谐课堂和理想课堂标准的研究
理想课堂: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从实然到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