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栋 潘 娜 鲁婷婷 陶 珠
(1.常州大学 江苏常州 213164;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林栋1潘娜1鲁婷婷2陶珠1
(1.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64;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博洛尼亚进程是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开展的欧洲本土高等教育改革。参与国家广泛,目标方针明确,实施措施多样的博洛尼亚进程对欧洲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提升和转型的考验,而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 高职教育; 启示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加深和美加澳等新兴教育大国的兴起,欧洲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为提升欧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1999年欧洲29国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开始进行欧洲高等教育的改革。《博洛尼亚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全面启动。博洛尼亚宣言明确提出至2010年建立共同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从1999年至今已经有46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各国的教育部长通过定期的欧洲教育峰会达成共识,并以公报的形式,使其政策和目标得以不断推进和深化。
“博洛尼亚进程”的具体目标为:构建容易理解、可比较的学士或硕士学位体系;引入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为基础的学分体系;促进师生的流动性;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可比较的、可兼容的高等学校毕业资格框架;鼓励学生参与博洛尼亚进程;加强高等教育的欧洲维度;增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吸引力;制订终身学习计划;将博士生教育纳入博洛尼亚进程等[1]。欧洲以博洛尼亚进程为核心,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区域化改革,构建了欧洲共同高等教育区和欧洲高等学位结构,确立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采用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实现了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的整合,构建了终身教育体系资格框架,为建立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也逐年扩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从宏观层面而言,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而言,高职院校都面临如何坚持效益和规模并重,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协调多方利益的关系;如何解决自身功能定位并处理好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沟通;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等诸多现实问题。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高等教育面临困境时期的转型和变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洛尼亚进程的特点及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国际化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动力
20世纪末,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了教育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和交换,使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中所倡导的融合共赢,就是为了推动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来促进欧洲居民的就业水平和能力,以实现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
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外向型战略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更应该以前瞻性的眼光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在国际化浪潮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国际化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同时,教育的国际化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师生交流、科研合作、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国际优质平台,促使高职院校吸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自身发展和转型。所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诉求,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着力点和推动力[2]。
2建立区域学分制度,统筹规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博洛尼亚进程以“建立欧洲学分转换的学习体系”为基本原则,是对学生最为直接的改革措施,成为协调欧洲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ECTS)正日益成为各国学分体系的共同基础,ECTS通过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度来确保学分的可转换性,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简化的、可转换的和可比较的学位体系,从而促进最广泛的学习流动[3]。由于ECTS的建立,使课程结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所学学分可以在欧洲不同学校间流通转换,打破了学校间的藩篱和障碍,增强了学生流动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特定岗位(群),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或管理人才[4],所以,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开放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出台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但落实不到位,多数停留在纸面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体系构建、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寻求共性,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忽略了人的能力、素质差异;在学制上多以学年制为主,强调整齐划一的管理;教学模式、配套政策等方面都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实施。相对与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中通用性与灵活性并存的教育框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是在教学管理的制定上要体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设计上要突出弹性学制以及学分制的要求;在配套政策上,特别在师资、课程、教学资源等诸多资源配置上,要满足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课和选择教师的需要,推进学分互认与转换。
在高职院校比较集中的区域,可以通过学分转换的原则,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可以在两个或者更多学校里面进行学分转换,以保证学生不受约束地学习或深造。统筹规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出发点是让各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教育资源和硬件资源。加强与当地企业、政府等多方联系,各部门协调,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办学成本。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是课程衔接和共享资源方面的成功范例。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而言,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正常的学习交流,就需要解决课程的对接问题,以保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也避免了高职类课程开设趋同性严重的问题,刺激各高职院校开发自身优势课程、专业,实现区域内的良性竞争。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多元参与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
博洛尼亚进程中明确说明,大学教育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欧洲各国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在毕业资格认定中投入(教学内容、学习年限)导向的传统,开始向产出(学习结果、学习量)导向转变,在进行学分计算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学时间和自学能力,实际隐含着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导向向学生学习导向的转变。让学生进入认证机构或委员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政策制定,支持学生进行教学评估,强调学生在大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博洛尼亚进程强调终身教育,学生所学学分长期保留,建立不同专业间衔接、转换及学习成绩评价等认可机制。对学生而言,则可以获得继续深造以及培训的机会。对于教职员工而言,则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访学和科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方案、质量保障等方面仍由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和考核,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估体系,缺少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参与评估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义,鼓励学生参与评估和考核。同时,如果高职院校之间实行学分互认、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会对教育质量的考核增加难度,所以,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考核除了学校自身的评估外,更需要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平行评估,使得教育质量的评估更加准确和客观,借此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真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面向全球化的活力和竞争力。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具有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特点,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还不是很重视职后教育,没有把职后的培养培训当作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和绿色经济的兴起,对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性、技术性等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科技的进步与升级,使得众多的在职人员需要重新进修学习,这势必更加依靠以高职教育为代表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持。所以,我国高职院校需要明确终身教育的意义,发挥高职教育的特色,拓宽社会全民教育的渠道,加大服务地区经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承担社会人士的职后培训,真正实现人才职前职后综合化和终身化的培养。这不但是我国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4以外部评估为补充,完善内部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之所以能顺利实施,其质量保证体系是先行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欧洲各国先后制定了符合本国的学术资格框架及标准、质量保证体系等。多数国家对自身的高等教育的管理既强调学校内部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又坚持外部评估和质量监管的补充作用。内部质量评价体系规定了质量保证政策和程序、资源保障要求、教师的任职资格、学生评价等。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让社会能认知的报告标准、结果分析、周期性调查等。外部评估需要内部评估作为基础和支持,内外结合则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中,欧洲各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授权、高校自我评价、企业对工作人员能力的反馈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构建了高校、企业、社会之间信任的平台,给欧洲各高校提供了准确客观的信息和值得信赖的质量保证。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首要任务便是进一步强化办学者的教育质量意识,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促进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和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根据客观条件,建立自身有效的、长效的质量评估体系,同时以外部评估为补充,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从过去只注重基本办学规模、基本建设、学生人数、专业发展、管理规范等外延式评估监管,逐步转变为重视人才质量建设、深化改革、激活活力的内涵式评估监管。
参考文献:
[1]徐理勤.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08(3):72.
[2]雷炜.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7(6):61-62.
[3]刘涛.启示与展望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博洛尼亚进程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09(5):60-62.
[4]贺继明.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4):36-38.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项目: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计划(K2014310/K2014204/K2014318)
作者简介:林栋(1982-),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化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6)03-0005-03
Revelation of Bologna Process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LIN Dong1PAN Na1LU Tingting2TAO Zhu1
(1.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2.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 bologna process is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Europe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background. The bologna process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wide participants, clear goal, varie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it has deep impact o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t same time, under the tide of higher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lso faces the test of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e bologna process in Europe ha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Bologna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