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船精神”引领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2016-03-28 15:43肖明朗邹建良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

肖明朗,邹建良



以“红船精神”引领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肖明朗,邹建良

摘要:以“红船精神”引领指导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科技竞赛、项目研究、发明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红船精神”;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肖明朗/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讲师(浙江嘉兴314016);邹建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教授(浙江嘉兴314016)。

“红船精神”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是革命时期形成的特有的文化形态。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高度概括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红船精神”所特有的内涵不断引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更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红船精神”引领大学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内涵

1.弘扬创新思维、追求卓越的“首创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培养首创精神为目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重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做到早启动、早培养、早积累,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以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为载体,建立班级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专利发明等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在农林畜牧食品、化工环境、机械控制、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进行发明创新、技术革新,在旅游管理、社会服务等专业进行市场调研、专题报告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2.弘扬勤学苦练、发奋钻研的“奋斗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以各类技能竞赛为抓手,开展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打造技能文化校园品牌。结合专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改促教。例如我院根据专业设置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注塑模具CAD与主要零部件加工、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等专业技能大赛。以此促使学生苦练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发扬奋斗精神。专业技能素养具体来说指应具备以下能力:能顺利完成岗位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知识和技能;能快速、高效完成岗位任务和工作职责的技巧和方法;能将专业性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相似的工作情景或比较复杂的工作情景中去,并能完成与岗位任务和工作职责相关联的其他工作;由专业性的技能和知识、技巧和方法发展为综合性的职业素质,能完成所期望的角色任务,具备“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或“岗位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的转岗能力。

3.弘扬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真抓实干的职业素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带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明白在学校期间要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给予者、奉献者和促进者。要脚踏实地、讲奉献,要扎根基层,只有具有优良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才能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劳动典范。

4.弘扬不怕苦难、不屈不挠的“敢为精神”,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品质。要大力宣传“红船精神”,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学生兴趣着手,以道德提升为目标,大力建造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树立自主、自立、自强意识,规划远大理想、建立短期目标,完善文化结构和道德结构,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让他们在实践中敢于面对困难、理智解决困难,培养敢做敢当、迎难而上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敢为精神”,引导其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利、对人民有福的人。

二、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

1.建立创新创业团队。积极挖掘创新型人才,每年新生入学之际,进行新生赛事经历和兴趣特长摸底调查,建立创新创业学生人才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师资特长以及学生兴趣爱好,以学科、专业(群)为依据建设一支创新创业教师指导队伍,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或卓越班,每个学科、专业(群)建立不少于1个团队,国家级、省级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应建立2个或2个以上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积极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遴选和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落实专业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组建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形成创新创业特色项目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赛事。

2.实施项目制管理。创新创业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新苗人才计划;发表论文、撰写专著和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社会调研、理论研究;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竞技比赛等内容。对大学生科技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研等以具体项目参加比赛的实施项目制管理。建立“班班有项目”的创新创业机制,建立班级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学校创新创业项目优化的三级培养机制。每个项目落实专业指导教师,指导项目的遴选、策划、研究和实施工作,经过1-2年的孵化、培育和优化,不断完善项目质量,为参加省赛、国赛作好充分准备。

3.整合竞赛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培育平台建设。充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需要的条件和设备,各教学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协调、动员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技术支持,促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参赛团队组建,进一步提升参赛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4.教师引领学生科研。建立教师引领学生科研的制度,教师个人申报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要求每个项目需带领6-10名学生参与项目实施和研究,既接受教师的科研指导又参与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竞赛活动氛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组织机构,全面统筹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活动,建立由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构。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把创新创业与课程教学、实训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大力扶持学生专利发明活动,开展班级创新创业孵化项目、院级创新创业培育项目、校级创新创业优化项目。组织开展大学生“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竞赛活动,搭建院级技能文化节、校级技能文化月等活动平台。每年选拔一批大学生科技大赛、技能大赛、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的参加项目进行培育,实施项目制管理,指定专业指导教师具体指导项目的策划、研究和实施。每年召开创新创业动员表彰大会,利用校园网、校园官方微信、微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展示宣传创新创业成果、先进个人和事迹,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2.制定创新创业新政策,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把创新创业工作作为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制定相关创新创业制度和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要求,为实施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作分配方案中,将教师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业绩相挂钩;在推进二级管理中,把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分别列入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年度考核和团工作考核。

3.保障参赛经费,强化考核激励。设立学生专利、论文发表、科研资助、技能竞赛等专项经费,充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力度,重点鼓励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和大学生专利项目。扩大奖励面,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从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职称评审等各方面加强导向影响,形成全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列入各教学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对参赛学生激励的力度。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的同学,可申请免考与其对应的一门课程。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同学,在评奖评先推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4.弘扬校园优秀文化传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重视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感染的作用,培养学生校训精神。以学校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为平台,大力宣传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他们融入校园文化、认知校园文化、学习校园文化、宣扬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树立校园荣誉感。有效发挥各学科特色,大力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让学生自主融入校园文化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2]卢蔡.“红船精神”之于校园文化精神培育的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

[3]邹建良.创新特色教育模式打造“红船精神”传承之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4]李伟.论红船精神的先进文化特性[J].嘉兴学院学报,2014(3).

[5]卢晓东,赵琼.论职业教育的新取向及其实践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姚旺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5JDSZ204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4-0012-03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