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2016-03-25 12:05陈艺勇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雷锋精神社会主义

陈艺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 ,福建 福清 350300)



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陈艺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 ,福建 福清 350300)

摘要:雷锋精神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影响力之深,影响面之广,在新中国历史上当属罕见。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义语,是先进文化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新常态中的“本来”状态。只有全面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厘清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深入研究雷锋精神形成的时代条件,才能真正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永恒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意义

截至当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全社会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已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义语,是先进文化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又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

1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雷锋精神是对雷锋的道德观念、先进思想、崇高品质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肥沃的土壤,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1]。

(1)投身民族复兴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系内核,是政治上层建筑的精神形式,是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旨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崇高的价值追求。雷锋自出生以来就长期受到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是共产党把他从痛苦深渊之中拯救出来,是社会主义和广大人民给予了他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在解放后的日子里,雷锋意识到只有全身心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广大人民,才能真正报恩。正如他在入党时所记录的感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也甘心情愿,头断骨碎,身红心赤,永远不变。”[2]54我们可以从雷锋的爱国精神中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倡导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价值目标,只要你是社会主义公民一份子,不分职务高低、财富多寡、年龄大小,都可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意愿,主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雷锋把自己定位为广大群众的勤务员,“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2]51他利用业余时间为人民公社积肥耕地、在车站送水扫地、在火车上帮困解惑、帮战友洗衣缝被、在路上扶老爱幼……雷锋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2]95。

(3)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方面倡导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社会和人民。雷锋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把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要求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总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任何岗位上闪闪发光,先后成为优秀拖拉机手、治水模范、标兵、红旗手、先进工作者、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等等。他在日记中说:“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2]4

(4)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它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在雷锋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工作方面,“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2]50,“以冲天的革命干劲,以百战百胜的精神,苦干、实干、巧干,超额完成生产任务。”[2]34在学习方面,坚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持之以恒,“每天早晨学习一小时,晚上总是要自学到深夜10至11点钟。”[2]34而在生活上,雷锋通过学理发等事情使其悟出了一个道理并长期坚持,即“无论做什么,都不是轻而易举,要想把事情办好,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取得成功。”[2]82

(5)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原则。雷锋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把省下的新衣服交给国家,坚持使用破旧的搪瓷盆和漱口缸、随身携带“节约箱”,装有针头线脑等物……雷锋的一生可谓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一生。

2雷锋精神形成的时代条件

雷锋所生活和成长的年代,正是我国推翻三座大山,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进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雷锋作为被阶级压迫、被民族压迫的穷苦孩子,是中国共产党把他拯救出来,是社会主义给他一切的幸福、温暖,使他为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积极奉献,直至生命。由此可见,雷锋精神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时代条件。

(1)雷锋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雷锋精神的形成与雷锋的报恩心理、个人愿望、自觉接受教育和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雷锋早期的报恩心理、感恩心态促使他刻苦学习、忘我劳动、积极工作、服务他人,为雷锋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如雷锋在日记中说到:“我出身于贫苦家庭,在旧社会过着缺衣少吃的苦日子,那种被奴役、被欺凌的仇恨,使我永远铭记在心。”[2]45而“自从来了伟大的共产党和英明的毛主席,我才脱离苦海见青天。”[2]104同时,雷锋有着盼望见到毛主席、当兵、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个人愿望,也对雷锋精神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雷锋在听完一位从北京参加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的同志的报告后在日记中写到:“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思念的毛主席……”[2]38;此外,雷锋自1958年入厂以来,受到了党的教育、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单位首长的教育和榜样的教育,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也因此大有提高。加之雷锋自踏上工作岗位后,就开始自主学习毛泽东著作,并把毛主席著作比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而且会把平时所看的报纸、电影与毛泽东著作相结合,用毛泽东思想加以解读,以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长此以往,雷锋最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使朴素的阶级感情发生了巨大的质变,也最终树立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2)雷锋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雷锋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开始的时期。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整体良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地搞建设。其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雷锋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求其观念上层建筑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方可与之适应,并为其服务。这种观念在上层建筑层面就是社会主义精神。同时,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要求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实行按劳分配,要求人们树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克己奉公等道德观念,并形成风尚。雷锋精神就是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为雷锋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政治条件。1954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这一社会制度要求人们树立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等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最终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正是在这些崇高思想的教育引导下,雷锋精神应运而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如雷锋在日记中写到:“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扬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优良的传统,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2]55;新的社会风气为雷锋精神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自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劳动人民乐观积极,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豪情壮志,埋头苦干,克己奉公,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正因如此,出现了民风淳朴,社风良好的局面,而雷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了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道德的深刻洗礼,并进行了弘扬,最终确立了“献身于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祖国效忠,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立功”[2]108的人生信条,形成了符合时代特征的雷锋精神。

(3)雷锋精神形成的群众基础。雷锋及其事迹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能够上升为雷锋精神,并在神州大地广泛传颂,与雷锋树立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坚持的群众路线是密不可分的。雷锋生前除了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外,还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主学习,对《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的重要文章都能够深刻理解和广泛运用。雷锋正是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下,最终树立了群众观点,立志成为人民的勤务员,“决心永远和群众牢牢地站在一起,为人类最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斗争。”[2]72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先生说过:“思想必然成为行为”[3]。雷锋自从树立了群众观点,在他的具体行为中无不体现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的思想。雷锋经常用自己有限的津贴帮助困难老人买车票、把自己的手套送给大风雪中的老太太取暖、冒雨送困难母女回家、用自己的全部储蓄200元慷慨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抢救、主动帮助农民耕地、积极替居民搞卫生、每逢出差或节假日都会在火车上和车站里做义务服务员,为旅客服务、主动到学校服务学生,做“校外辅导员” ……数不清的奉献事迹,不仅帮助雷锋实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而且使雷锋在部队内外美名远扬。最早采写雷锋事迹的新华社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所说的:“雷锋不是我们宣传出来的,他早在大规模宣传之前就很有名气了。”[5]正因为雷锋的无数奉献事迹,在雷锋因公牺牲之时,抚顺军民为雷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当雷锋的灵车经过望花大街时,有近10万人民群众自发地前来为雷锋送葬”[6]11,即“当时70万人口的抚顺市,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人走上街头为这位“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战士送灵。”[6]11由此可见,雷锋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为他践行服务人民、无私奉献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而且使他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爱戴和拥护。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强大的,在广大群众的支持、推动下,雷锋及其事迹所包含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崇高品质更是获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认可、高度赞扬和大力倡导,最终推动了雷锋精神的形成。

3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雷锋只是一名普通战士,在短短的22年生涯中,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但是他的的精神具有时代意义和永恒价值,至今仍感动着人们、教育着人们、激励和影响着人们。

(1)雷锋精神激励人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宗旨。雷锋精神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正是以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传统美德为基石而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升华。同时,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的崇高理想可以说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实践。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始终立足社会主义现实,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怀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完美地践行党的先进性。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当代,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努力奉献、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促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理想的人格,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有助于人们像雷锋那样,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革命精神,逐渐做到光明磊落、立场坚定、无私奉献,以党的先进性要求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2)雷锋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科学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关注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与本质内涵。众所周知,雷锋精神的提出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雷锋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抽象概括,雷锋精神是对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例如,雷锋在日记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表达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这种精神与我国初级阶段的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持着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更是把共同理想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赋予共同理想生动活泼的形象。因此,两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能够使雷锋精神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得到深化,赋予时代内涵,反之,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实现自我价值与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至今,以“淘金”否定“奉献”、金钱是社会的“奖章”、雷锋精神与等价交换、按劳取酬、利益竞争都不搭界等负面现象仍然存在,挫伤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积极性、创造性。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客观、正确地认识雷锋精神,让人们认识到雷锋精神并非全盘反对金钱,不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并非一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彻底放弃维护个人正当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金钱和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坐标。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受主观努力的影响,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最大的主观努力处于最佳的客观条件下,自我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并非同时具备,只有不断调整自我价值取向,并满足社会需要,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美。”[7]雷锋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事情上为自己生活的时代、为同时代的广大群众努力奉献,最终成就了高尚,被历史承认为伟人。

(4)雷锋精神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当前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矛盾随之多发、突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道德失守、诚信缺失、精神滑坡,已经导致“小悦悦”事件、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货、假文凭等不良现象频频发生,虽然不是社会主流,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传播效应无疑会被扩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深感忧虑,人际关系变得敏感、紧张。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希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越来越高,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得到纠正,而弘扬雷锋精神,在20 世纪60 年代取得了巨大成效,创造了良好社会风尚,能够符合当前广大群众的现实诉求,值得继续弘扬和发挥。它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反思社会负面现象,启迪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主义公民;有助于人们重新探索成长和发展的道路,启迪人们确立行为规则、公平竞争、利人利己,从而培育出弘扬正气、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努力奉献、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EB/OL].[2014-03-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1/c_119718630.htm.

[2]红旗出版社编辑部. 雷锋精神[M]. 北京: 红旗出版社, 2012.

[3]谢觉哉.谢觉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85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40.

[5]陶克,王跃生.雷锋是怎么被发现的[EB/OL]. [2003-01-01].http://www.chinapostnews.com.cn/b2009/423/jd01.htm.

[6]陈广生.一位默默无闻的大“伯乐”—韩万金政委发现、培养雷锋始末[J].党史纵横,1994(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责任编辑:沈宏梅

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Lei Feng Spirit

CHEN Yiyong

(CollegeofCultureMediaandLaw,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Fuqing350300,China)

Abstract:Lei Feng Spirit comes into being in 1960s, which has an extensiv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new China. It is the synonym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dvanced culture, the reality embodim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original state of new normal socialist culture. Therefore, only when the contemporary connot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is fully grasp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 Feng Spirit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clarified and the contemporary condition of Lei Feng Spirit is deeply researched, ca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nd eternal values of Lei Feng Spirit really be interpreted.

Keywords:Lei Feng Spirit; socialism; core value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2C047)

作者简介:陈艺勇(1985-),男,福建泉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7-0083-04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雷锋精神社会主义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谈雷锋精神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