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应把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目标*

2016-03-24 06:29王孝哲
关键词: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孝哲

(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为何应把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目标*

王孝哲

(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文明作为全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主要是指国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为什么要把文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价值目标?这是因为:文明及其不断进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华民族一直期望实现的价值目标;文明及其不断进步又是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所以理应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在国家层面上所追求实现的一个价值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目标;价值理念;社会文明

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是提炼、凝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而形成的。其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全体国人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要追求实现的价值目标。本文谈谈为什么应把文明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首先必须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明?

在中国历史上,文明一词曾被赋予多种不同的含义,主要有:(1)文明意指光明,有文采。例如,《周易》中的《乾》卦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之“陶埏”谈陶器:“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此处的“文明”也有光明、有文采之意。(2)文明意指人的良好德行和丰富学养。例如,讲述乐律的《宋书·律历志》有言:“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另,元朝著名大臣耶律楚材在诗作《继宋德懋韵》之一也赋予“文明”以此意:“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3)文明意谓社会的文治教化。例如,宋代司马光《呈范景仁》诗云:“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台阁尤蝉联。”而元代文学评论家刘壎也用此意,在《隐居通议》中列举了前代许多著名的诗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评析,其中之诗歌二有言:“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4)文明意谓社会的文教昌明。例如,汉代学者焦赣在其易学著作《易林·节之颐》中说道:“文明之世,销锋铸镝。”而元代戏曲作家高明在其代表作《琵琶记》的“高堂称寿”中亦有言:“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鲁迅在《准风月谈·抄靶子》中也说:“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5)文明是指言语行为合于人道。例如,民国郭孝威在辛亥《福建光复记》中说:“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6)文明是指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良好德行,诸如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待人有礼貌。例如,中国文明网中有文章说:“乘坐飞机文明出行,有钱也不能任性”;“城市文明,就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

在西方历史上,文明(英文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等等。19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规范即为野蛮,所以当欧洲强国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宣称文明战胜了野蛮。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文明则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由于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人是社会的人,即在社会联系、社会交往中才成为人(完全孤独生存的个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而社会则是由许多个人联系组合形成的人群共同体,所以,文明既是指人的文明,更是指社会的文明。由古猿转变进化而成的人类运用意识和智慧创造出人工的产品和文字,从此摆脱了野蛮、愚昧而开化,使人和人类社会进入文明大门。人类的“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的各种财富的总和,就成为社会文明的成果和标志。人类在繁衍过程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创造出的财富越来越多,人类社会就逐渐发展,社会之文明就不断进步。于是,不同的历史时代也就有着不同的社会文明,比如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不同的地域也会有着不同的文明,比如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等等。而社会文明作为人们创造的所有财富的总和,其内部又可以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诸方面的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中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它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精神文明则是物质文明的灵魂,它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

由上可见,文明一词的含义丰富多样。那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说的文明,作为一个价值概念和价值目标,其含义是什么呢?就许多官方文件、理论文章的论述,以及中国文明网和许多省市文明网所设置栏目与展示的内容来看,此处所说的文明乃是指的社会精神文明,即是指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社会中的科学文化两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既有内含的思想观念,又有外在的客观表现,所以既能够提升和进步,又可以衡量和评价。而作为全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文明,主要是指国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国家内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不能理解为只指人们的言谈举止合乎社会道德规范)。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明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样强调文明,倡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积极培育和践行国家层面的文明之价值理念,追求实现国家层面的文明之价值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第一,文明及其不断进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一直期望实现的价值目标。

人类自人猿揖别以来,自觉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逐渐创造出了符号形态的文字,产生了观念形态的文化。人们的文化知识又可以借助于文字而在社会中积淀和传播,反过来再影响人的感觉和观念。这时,本来野蛮、愚昧的猿人就逐渐变成为文明的人了。随着人们自身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及实践活动的扩展,人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多,人类社会中依托文字而客观存有的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多,这便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一个方面表现。与此同时,人类因具有社会性,在许多实践活动中都要相互严格分工密切协作,所以必会产生在彼此交往方面的行为规范,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即知道自我指导和约束其交往行为的人。人们在社会实践越来越复杂化、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化的现实刺激之下,自我的道德觉悟不断提高,社会中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不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另一方面表现。它们二者就构成人们及其所组合形成的社会群体(民族、国家等等)一定的精神文明,标志着人们及其所组合形成的社会群体在精神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人类社会中精神文明内部的上述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人们有文化可以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有道德则又可以拓宽沟通渠道提高文化水平,二者的动态配合,使得社会精神文明的整体总是呈现出动态的上升态势。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乃是人和人类社会之不断开化、进步的重要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追求自身不断发展,追求社会不断发展,实际上也就是追求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纵观世界历史,追求文明及其不断进步无疑是古今中外的人们的共同理想。为什么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地就出现了古代文明?为什么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又依次出现了更高形态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这段时期,许多文明进入繁盛时期,通常被称做古典文明时期,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等)、近代文明、现代文明?那就是因为世界各地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崇尚文明,都一直在努力追求自身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追求文明及其不断进步,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实现的价值目标。鲁迅说“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就是说中国在古代即是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相当突出的地方,在文明程度上远远高于其他许多国家和民族。确实,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就精神文明方面来说,《易经》《诗经》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作,夏商周时期就开始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竞风流,那都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辛劳的成果,当然也是中国古人追求高度文明之期望的实现。中国历代皆重视道德修身,追求成圣成贤,也重视研习文化,追求学富五车,由此推动了中华精神文明不断进步。虽然中国曾经遭遇内部战乱和外敌侵略,但是,中国人从未停止追求文明进步的脚步。所以,中国的社会精神文明在历史上总是或快或慢地不断前进着。今天,我们当然必须继续以文明(在此具体说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价值目标,更加用力地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二,文明及其不断进步也是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价值诉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的政党,是坚持历史唯物论、积极追求人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政党。在近代中国满清王朝极其腐败、民国战乱不已、外敌疯狂入侵,中国社会文明落伍的局势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战争,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达到现代文明的国家。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2]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改革,也是意在培育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由此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地把“文明”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基本内容,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力求“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习近平于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又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4]

第三,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所以理应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在国家层面上所追求实现的价值目标。

由于人的不断发展,社会必然是不断进步的,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根源于构成社会之要素的人的发展,因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5]。人的发展又起源于其需要的发展,因为人的需要是人的属性,而且还是人的本性,如果“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6],“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而利益便是人们需要的满足。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对于利益的追求,也就是人的价值追求。于是,人的需要及价值追求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因。人的需要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变动性。人的一种比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出比较高级的需要。人们总是希望越来越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8]人的需要的发展既成为人促使自身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又成为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正是由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及其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又促使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文明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进一步上升。社会主义文明乃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是现代人们值得追求的社会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比以往的社会文明更先进,首先就在于它是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民当家做主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之上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和社会主人翁地位,无疑是历代人民大众梦寐以求的最高利益和价值目标。人民群众的这个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得到了较好地实现。其次,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比以往的社会文明更先进,又在于它有着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可以让人民大众普遍享受健康的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也是历代人民大众梦寐以求的价值目标。人民群众的这个价值目标,也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得到了较好地实现。第三,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比以往的社会文明更先进,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尊重人、服务于人——社会中的所有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积极为人民大众的全面发展,为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创设良好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文明产生前的诸种文明中,创造社会文明的广大劳动者不仅不能充分享受文明的成果,反而越来越被“工具化”,人最终成了“单面人”。社会主义文明则不然,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最高价值目标。在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发展链条中,社会主义文明将为未来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准备条件、提供基础[9]。我国今天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就是追求既促使我国当代的社会文明达到较高程度,又要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文明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准备物质条件、文化条件。

综上所述,在我国把文明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为了实现国家层面的文明之价值目标,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校正前进的方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全国上下一定要既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切不可忽视、轻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所有公民都应当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尤其是全党、全国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们更应当自觉提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成为道德典范。我们全党全国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国上下一定要重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某些方面合理的礼仪教育和培养,以形成文明的个人言行和社会风气。这既是提高道德素质、展示自身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和展示国家文明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73-474.

[4] 习近平.习近平谈“中国梦”论述摘编[EB/OL].人民网>>时政>>高层动态,(2014-11-28).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9] 黄建跃.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0):110.

(责任编校:杨睿)

Why Should the Civilization Be Determined as a Value Target of Core Values Outlook?

WANG Xiao-zhe

(DepartmentofPhilosophy,AnhuiUniversity,AnhuiHefei230039,China)

Abstract:As the value concept of the national people and the value target of China, the civilization includes the good moral character of national people and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Why should the civilization be determined as a value target of China’s socialist core values outlook?Because civilization and its progress are the common pursuit of mankind and the value targe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re strong value pursui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ocialist civilization is the most advanced civilization in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ivilization should be a value target of the people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China.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outlook; value target; value idea; social civilization

doi:12.3969/j.issn.1672- 0598.2016.03.010

*[收稿日期]2015-07-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JD710029)“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4SZKMSGZS00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

[作者简介]王孝哲(1946—),男,安徽萧县人;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政治学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0598(2016)03- 0071- 05

猜你喜欢
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教师教学全程动态评价体系的思考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医学期刊编辑应合理关注论文的伦理审核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