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 杨 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探析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 杨 阳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下功夫,使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更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教学作用,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能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以情境方式引导指明学生的阅读重点,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断提高。
第一,创设互动情景课堂,让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同时对阅读内容展开互动讨论,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当中的内容进行摘选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进行朗读,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感。
第二,创设问答式情景教学让学生成为主导者。阅读过程中,针对阅读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价总结,让阅读和提问相结合,创造出有动力的学习课堂。
第三,以阅读为基础展开深层次的立意探讨,从而以立意为主题创编撰新的文本,以“假如”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各种立意假设当中,从而展开互动表演,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第四,开展评比阅读使学生间产生竞争,用阅读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通过建立阅读比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和竞争力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成长。
第五,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使阅读教学不再照本宣科,融入任何课堂互动形式中,教导学生“摆脱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规划”,让阅读成为没有时间与场地限制的自助阅读,建立学生真正的阅读乐趣。
第六,教师对阅读文本进行剖析,建立有趣的课堂情境设计,紧跟时代脉搏,以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情境创设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联想能力有限,缺少生活经验,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存在很大局限性。为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真实地展现教学情境,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合理安排情境画面,使情境画面具有导向性。多媒体不仅能起到让学生实际感受阅读画面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例如,《乡愁》一文,很多学生没有背井离乡的生活经历,所以很难通过文字情境的创设感受故土难离的思乡愁。因此,笔者选择使用多媒体视频,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以及游子离乡视频,学生深深感受到游子的孤苦和离愁。情境体验结束之后,笔者安排学生仔细阅读这篇《乡愁》,学生借助视频内容的感悟体会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很多学生阅读之后纷纷表示热爱家乡,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要建设家乡,回报家乡。通过这样的情境铺垫,学生的阅读质量明显提高了许多,不仅体现在阅读能力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内心情感的培养方面。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现阶段,我们的教材内容无不来自作者对于生活的体会和感慨,这为我们阅读情境的创设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所创设的课堂情境更加真实和充实。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社戏》一文,鲁迅先生详细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画面,以第一主人公的身份细致描述了一段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对于这篇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每一名学生都有天真烂漫的童年,都有无数美好的记忆,而这些记忆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切入点。教师应以文章内容为背景,创设美妙的江南水乡的文化情境,学生根据童年经历比照阅读材料中的描述,以自身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感受鲁迅先生在整篇文章中描述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画面。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更加真实和细致,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基础之上,教师讲述文章深层含义,利用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于整篇阅读材料的理解。
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极为关键,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创设的情境将失去原有意义。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交流和互动获得更好的体验情境,为阅读训练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一穹.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探索学生批判性思维早期培养[J].上海教育,2014
[2]陶开云.基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4
[3]吴才宏.让多媒体绽放在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4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