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李 竹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李 竹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提供的主动参与性环境为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易操作、可重复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能有效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课堂交互性,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也有相当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特点 小学数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下,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知识时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认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来,更容易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加之低年级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化抽象为形象,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资料,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
例如,一年级“比多少”,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具体的含义和方法,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掌握。
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观看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板书的同时提出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有不同的见解,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即数学模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所致用的教学目的 。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台促使低年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合作意识。
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认知活动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使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更加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课件中适当添加一些视频动画和各种图片,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而一些图形和变化规律以及空间位置等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求知需求,利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和探索。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可重复性,学生可以通过拷贝、下载反复观看、操作其课件,从而达到复习巩固以及突破重难点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课堂效率,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促进作用,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就是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研究学生的过程。自制的课件可保存在电脑中,随时使用;可不断修改,不断加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教育;可相互交流学习,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中的教材、课件资源更易于积累、修改、共享,利于教师在教学备课期间提高课件的实用性和利用率 ,减少教师准备课程的内容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同时,制作课件时,教师要处理好画面的动感和美感以及整体的协调性,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还能使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
即使多媒体教学方式有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丢掉传统教学方式,要在不断实践中找出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改进和弥补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实现整体教学最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能全盘代替传统教法,教师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多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却毫无效果,会破坏正常的教学常规,失去了多媒体教学意义的初衷,会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反感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所以,多媒体教学不应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点拨和引导者角色。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陈江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