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安各庄镇和尚坨完全小学 吴广涛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河北省滦南县安各庄镇和尚坨完全小学 吴广涛
摘 要: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重视简单的几何知识的传授,偏重于公式、概念。而新课程强调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借助已学的知识学习新内容。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科学地实施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动态效果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图形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图形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已知“再加工”,又能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动态效果 图形教学 优势 能力 联系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模拟功能,动态效果能轻松模拟现实世界的很多事物,直观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在空间图形教学中拥有独特优势。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究竟体现在何处,又该如何进行操作呢?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使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等的相互转换,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提高空间图形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动态效果在空间图形教学中拥有独特优势。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计算机被认为是“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环境、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的认知工具”。它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等方面创设的学习环境是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的描述大多通过粉笔、黑板进行,难以生动地表现与数学概念有关的信息背景。计算机能较容易地设计出具体事物的模拟仿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建构数学知识。
空间图形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演示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保证,观察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多媒体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对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形状、结构、度量及位置关系)”及其符号表示想象和再造想象的能力,包括“在心理上操作、旋转、翻转或逆转形象刺激物的能力”。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效果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想象或再造出新的形象。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如马克思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真正弄懂和理解了,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形象,通过创设情景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调用各种感官,依靠思维认识、理解新知识。
数学的知识点是有机联系的,具有严密性、系统性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使孤立、分散、繁杂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新课开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小狗、小猫、小兔和小鸡四只动物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它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砰!”出发令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开始了。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总之,动态效果给数学教学带来无限广阔的天空,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空间与图形”教学提供了有力工具,有效转变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的式。教师还要看到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用途还有许多尚待挖掘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努力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重视简单的几何知识的传授,偏重于公式、概念。而新课程强调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借助已学的知识学习新内容。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科学地实施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动态效果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图形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图形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已知“再加工”,又能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