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6-03-20 23:37宋生涛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多元文化民族地区

宋生涛(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



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宋生涛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更能关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深层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双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场域中,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目标。

[关键词]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丹珠昂奔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到,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不可能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1]王正伟在全国民族教育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教育工作,必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2]王鉴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教育是由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社会格局决定的,它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中华民族内各民族各文化的显在与潜在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形成的,因而是中国的国情之一。[3]当前,党和国家花大力气发展学前教育,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八大明确要求“办好学前教育”。[4]笔者认为,顶层设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施工图,是办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一条道路。民族地区课程政策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逐渐地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课程的比例,形成了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5]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这条“三级课程”道路更能关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深层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

受自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迎来国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机遇期,“深水区+机遇期”为办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提供了政策的保障。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符合国家课程政策,是提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多元化的一条道路,改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长期脱离少数民族儿童文化背景、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的现象,改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和完善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学质量,缩短民族地区与教育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公平。

(二)实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创新,彰显民族地区办园特色

幼儿园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发挥教育影响和发展学前儿童经验的地方,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迎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的权限和课程内容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弥补了国家课程中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缺失。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立足于民族地区幼儿园的特殊性,在传递国家主流文化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彰显了民族地区幼儿园办园的特色和生存张力。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来自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课程适应学前儿童的生活方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的创新,是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办园的血脉。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是提高幼儿园课程适切性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课程旨在对素质教育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国家统一课程不可能涉及56个民族各自所有的文化精华,这就给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留下了空间,民族地区幼儿园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国家课程留下的空间,开发适合于本地区、本园地域性文化课程,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根部提高了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适切性。

(四)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民族地区幼儿园根据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域民族文化课程资源,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赋予民族地区学前儿童自由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满足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地区学前儿童被动接受远离自己生活环境世界的一元化课程现象,是民族地区园本课程文化的创新,这种创新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全球化眼光,能够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五)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课程管理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新课程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管理者、决策者。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改变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忠实执行课程文本,打破幼儿园教科书权威思想。引领教师从传统的文本消费变为课程种植,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特色化的课程意识,调动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Margret Mead)指出:教育坚持传递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文化特征时,才能帮助儿童实现其文化适应。[6]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平衡民族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以及学前儿童认知特点和成长环境等实际,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方针性原则

我们在面对田野资料时,必须考虑这些资料的生产过程。在田野中,无论是各类民间文献还是口述资料,它都有一个生产的过程。在西方人类学领域,production是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概念。我认为,实践民俗学也特别需要引入这个概念。田野资料的生产过程至少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作为地方知识的田野资料有一个数十年、数百年的历史生产和积累过程;二是被访谈人或受访者的讲述本身又是对这些地方性知识给予再生产的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方针性原则也就是方向性原则。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首先要正确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育法》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认为,中华民族的“一体”是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各民族都是手足同胞、都是兄弟姐妹”。“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2]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坚持多元一体方针性原则,一是将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知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礼仪文化以及理想信念等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二要根据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用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熟悉的语言,将民族文化课程讲活,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2]增进学前儿童多元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二)教育性原则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应适应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要求,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课程目标中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课程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应该始终坚持育人的功能,加强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兴趣。在课程实施中,应倡导主动的参与、乐于探究,重在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交往交流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民族性与特色性原则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应当倡导民族文化知识的合法性,民族文化知识是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既体现民族性,又反映民族地域性特色。通过多元文化园本课程传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共存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能力,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价值性与适切性原则

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选择首先要确保课程开发的价值。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在于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前儿童跨文化的交往能力,彰显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价值。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目标统领课程内容的选择,只有与学前儿童兴趣和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切的课程内容,才能调动学前儿童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智慧。

三、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目标秉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或“和而不同”的目标取向,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从小学会和谐相处,包容开放,扩大交往交流交融。

(一)传承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公民教育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学校传授的基础知识从传统主流的、普适性知识为主,转变为尊重个人的、差异化的知识。[7]班克斯认为学生应该学习5种类型的知识:个人文化知识、大众的知识、主流学术的知识、转化的学术知识以及学校知识。[8]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学习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该开发适合本区域、本民族儿童熟悉的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学习本区域、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少数民族本土知识。这种多元的园本课程知识是少数民族人民在自己的生存、延续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内容与形式的知识。它深刻反映着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一切的信仰、道德、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必要的习俗和能力。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为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提供了系统学习本地域、本民族文化的机会,更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掌握本地域、本民族文化基本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加大了学前儿童双语学习的机会,使学前儿童在熟悉的课程知识中使用双语交流与对话,通过熟悉的语言环境,在情感的交流和交往中了解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习俗,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多元文化素养,提高学前儿童跨文化沟通能力

著名民族教育学专家万明钢教授认为,即使民族之间存在偏见,也会因为彼此之间有积极的交往意愿和态度,通过接触和交往纠正彼此的偏见。[9]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包容文化差异的民主价值观,使人们能够包容和尊重文化差异和价值多元,通过承认文化的差异并培养学生在其社会中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应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对异文化产生积极的态度,使学前儿童在民族自尊、民族忠诚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协调本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能够适当地处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对问题采取灵活的态度。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能够扩大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学前儿童双语和多语能力,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更为突出的是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能够发展学前儿童的跨文化理解力,了解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以开放的胸襟平等对待不同的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从而培养学前儿童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引导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有效沟通、健康生活,培养学前儿童的多元文化认同、友好、尊重和宽容开放的心态,以及在多民族国家中处理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三)培育中华民族认同,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民族认同,主要指构成民族的成员对本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的接纳、认可、赞成和支持,并由此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族依附感、归属感和忠诚感。[1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文化语境下,民族认同应该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民族身份的认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身份的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另外一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可。56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是大家庭中的成员,是兄弟姐妹,是一个母亲的孩子,我们血脉相连。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有利于培养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帮助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了解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就、特点,帮助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发展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前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四)培育理解、接纳与共赏其他民族和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受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从历史发展中就存在多民族杂居现象。例如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藏、汉、回、苗、蒙、土等多个民族杂居,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本区域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的社会大家庭,藏族历来与他民族杂居,形成了大杂居的分布特点。笔者在甘南调研中了解到,现行的国家课程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反映本区域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现实。因此,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满足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多元文化需求,应该是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锤。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不但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欣赏自己本民族文化,而且使其理解、接纳和共赏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方面培育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对主流文化的风俗、价值和信念的理解与接受,另外一方面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对本民族乃至其他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承认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消除对异文化的歧视和偏见。

(五)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文化批判思维

在全球化时代,不免存在一些分歧和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提倡在尊重、合作、包容的前提下,对社会的全球化发展保持清醒的善恶辨别思维,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国家一体思想。培养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多元文化能力,不是全盘的接纳,也不是闭关自守,应该是一种批判的继承与创新。通过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前儿童的文化批判思维和文化选择能力,创造新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建设民主和谐的现代文明。

四、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11]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12]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实现园本课程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幼儿而言,主要解决的分别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的国家。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除了少数几个民族使用汉语外,绝大多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有着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百花园,百花开放,多姿多态,构成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领域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前苏联民族学家切博克萨罗夫和切博克萨罗娃指出:“民族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13]民族学学者杨堃把民族学所说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14]民族学学者林耀华也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分法的角度对文化的结构内容进行了论述。[15]《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对民族文化的解释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16]徐万邦,祁庆富等学者认为,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门类划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有许多欠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分类时出发点应该是文化的整合和特质。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分了六大门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科技工艺文化,信仰、巫术文化,节日文化等。[17]王鉴教授在甘肃省甘南州开发过小学低年级《藏族文化》的地方课程,认为藏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应该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方面。[5]笔者2011年编写了教育部藏区五协办审定的《藏族地区幼儿园藏汉双语活动课程》纯牧区园本课程,现已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幼儿园试用。笔者针对安多藏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和秀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整理、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从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编排。在健康领域中筛选编排了藏族饮食、藏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在语言领域中筛选编排了语言文字、藏族民间文学、英雄史诗、红色土司故事等内容;在社会领域筛选编排了藏族服饰、生活与禁忌、节庆等内容;在科学领域筛选编排了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交通工具、藏族医药、天文历算等内容;在艺术领域筛选编排了藏族民歌、藏族说唱、藏戏、藏族乐器、藏族舞蹈、藏族绘画、藏族雕刻、藏族建筑等内容。从这三年来的试用情况评价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给民族地区园本课程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在民族地区较为系统和全面地发挥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促进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的创新,深受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喜爱,跨越了民族地区一元文化课程向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边界,增强了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适应性。这项成果是我国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前言研究与草根实践对话的产物,符合我国多民族文化国情,是对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理念落实的一种实践,这种国际视角和多元理念可供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参考。

[参考文献]

[1] 丹珠昂奔.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前进[J].民族论坛,2014,(12):17.

[2] 王正伟.民族教育事业大有可为[J].中国民族,2015,(8):11-12.

[3] 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76.

[4] 顾明远.努力办出有质量的学前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09-15.

[5] 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研究,2006,(4):24-27.

[6] 李定仁.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34.

[7] 姜峰,万明钢.发达国家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55.

[8] 靳玉乐.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31.

[9] 万明钢.把民族平等观念植入公民信念[J].中国民族教育,2015,(5):11.

[10] 陈载舸,陈剑安,殷丽萍.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247.

[1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

[12]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13] 切博克萨罗夫,切博克萨罗娃.民族·种族·文化[M].赵俊智,金天明,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202.

[14] 杨堃.民族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52.

[15]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392.

[16] 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5-6.

[17]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24-25.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based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SONG Sheng-tao
(Schoolof Educatio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Abstract]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our country,the kindergarten-based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is a large“patch”for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local curriculum.This“three level”curriculum modelgives more concerns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thus greatly expands the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and integr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growing up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It also shows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andtolerance of diversity,and aims at cultivating children's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Based on Tyler principle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basic theory for developing kindergarten-based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in view of the dualism nature of the minor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ty in unity.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 areas;multi-culture;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责任编辑 王鉴/校对 王明娣)

课程与教育论研究

[作者简介]宋生涛(1980—),男,甘肃靖远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多民族地区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10JJD880013)

[收稿日期]2015-11-10

[中图分类号]G 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6)01-0049-05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多元文化民族地区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