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五重逻辑*

2016-03-19 05:56夏光祥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逻辑

夏光祥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五重逻辑*

夏光祥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解学生智能差异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路径,有助于重新识别学生个体差异从而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改革。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个体差异的逻辑起点,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应当树立五重逻辑: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利益相关的“政行校企家”办学共同体的自主办学逻辑、匹配个体智能差异的“市场—学生”联动机制的专业设置逻辑、开展适切个体差异的“分层分类”针对性教学管理逻辑、打造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建设逻辑、构建标准化的“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的学生评价逻辑。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改革;逻辑

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关注学生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受环境、学校教育等多重因素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此外,社会大众对职业院校学生有所偏见的刻板印象未得到有效根除,影响了职业教育改革。在提倡教育公平的今天,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智能差异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路径,有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进行,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一、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职业院校学生个体差异观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个体特性,寻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规律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受制于“唯分数是从”传统观念束缚,长久以来,在高考指挥棒下,社会大众对职业院校学生存有“差生”、“坏学生”的刻板印象。然而,职业院校学生真的是“差生”吗?对于该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将研究视线转移到比较职普学生毕业后的求职状况来看待。近期,职业院校学生不比北大清华高材生差的文章大众笔者视野,文中列举了北京某职业院校学生学成毕业后完胜多数名牌大学高材生的薪酬待遇。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一种新的认识路径来看待职业院校学生。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多元智能理论

《简明国家教育百科全书》中“个体差异”是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时遇到的一些最严重的问题在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两个学习者是完全相似的。在每个教室里,学生在许多方面各不相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好坏。学生在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智慧和思考方式、兴趣和志向、动机精力的充沛程度、感悟的稳定性、家庭背景及其他许多方面各不相同。”[1]关于教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研究,教育理论界往往是从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研究开始的。其中影响较大的,要数叶澜教授的二层次三因素论。概括来说就是“现实性因素” 和“可能性因素”这两个层次和“发展主体的活动”、“主体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这三个因素。[2]而智力水平作为“主体自身条件”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职业院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显著特征。

对于智力的研究,先后产生了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艾森克的智力三维结构、卡特尔的智力二因素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吉尔福德的智力三维结构等等。其中尤以多元智能理论最为我国学者推崇,该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3]智力是由多种不同的、相互独立的、同等重要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智力组成。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后来又添加了自然观察智能、存在主义智能,共10种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一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智能间的不同组合变化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尽管每一个体都是几种智能的组合,但这几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立足点:来自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智能差异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路径,有助于重新识别学生个体差异从而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我们能从该理论中得到很多启示,而这也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立足点。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教学改革方能有实效。

第一,智能是动态变化着的实践能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种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4]智能不是静态、一成不变的,不是人一出生就具备且固有的,相反,它是可以在解决问题的不断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能够挖掘职业院校学生潜能。应当摒弃原有的对智力的错误认识,重塑全面的理解。

第二,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评价一个人的智能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用多元标准来衡量某种特质。职业院校的招生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普通中高考、普高单招、中高职对口单招、3+2自主招生以及政策性安排(如退伍军人、新疆班等)等。[5]不同的来源渠道代表着职业院校学生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正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第三,不同人的智能优势是不同的。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智能类型在个体身上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往往每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和特长,个体发展具有不同步性与不一致性。不能以一人的优势智能来对比另一人的劣势智能。从招生录取分数而言,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生”,我们必须承认,相比较于普通高校学生,职业院校学生学科成绩相对较差,这也暗示了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本特点有着普遍的共性特征。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科成绩的劣势并不代表其其它类型的智能都处于劣势。

第四,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不同智能类型学生存在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内容敏感性的不同。教学中应在分析教学对象的智能差异及构成的基础上,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以切合不同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应当摒弃传统职业院校学生“差生观”的错误认识,通过引导育人理念转变、引领教学方式创新,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体发展。

第五,打破原有的人才观,主张全面评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学目标、培养人才的规格上的明显差异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普高热”兴起的浪潮下,社会普遍对职业院校学生存在许多偏见。甚至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就是智商不高、学习习惯差的低层次学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得正确认识对待职业院校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尤其是智力水平的差异。比如过往对学生的评价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多以学科成绩来对学生分等,却对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关注不够。而发达的视觉空间智能却是合格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条件。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五重逻辑

(一)自主办学逻辑: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利益相关的“政行校企家”办学共同体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学生差异客观存在,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利益诉求,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不应当仅仅由学校承担,单靠学校的一己之力也完成不了学生的培养。借鉴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教育改革中应当树立积极的自主办学逻辑,一是办学理念的转变:职业院校应彻底转变学科本位、学校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谋求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二是办学方向的转变:由过去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到兼顾市场和学生转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及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改革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有限;三是办学主体的转变:要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家庭协助”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分摊职业教育成本负担。特别是要强调职业院校学生家庭在办学中的地位作用,这往往是职业院校校长所容易忽视的主体。比如创立家长委员会等措施。四是办学形式的转变:促进职业院校办学形式多样化,中心校与办学点结合,兼顾农村等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团体,使职业教育面向更多层次的学生。[6]职业院校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实质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

(二)专业设置逻辑:匹配个体智能差异的“市场—学生”联动机制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最终任务是促进学生就业。学生能否完成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保证与其就读专业密切相关。顺应趋势、准确定位、科学组合,是新时期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重要策略。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站在市场前沿,要增加专业设置的敏锐性,但职业院校的专业定位、专业设置、专业组合往往只注重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的适应,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专业的设置更要考虑到学生发展差异性的特质。

职业教育改革,要兼顾专业设置的地方性与行业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地区定位的专业设置要考虑地方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状况和文化水平和生源素质等因素。行业地位的专业设置以按照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的,其特点要针对行业需求、行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来设置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发适应需要的专业。[7]学生个体定位的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要促进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譬如,服装类学校就要选择那些在视觉智能上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生入学后依据学生智能水平差异进行分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新变化。

(三)教学管理逻辑:适切个体差异的“分层分类”针对性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学要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学生差异。职业教育中存在关注授课多,征询反馈少;灌输包办多,自学启发少;单一讲授多,体验实践少;浅层参与多,深度互动少;课件文字多,视觉艺术少;网络资源多,动态交流少六大问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地位上,把教学工作放到中心位置,强化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教师要不断丰富和积累育人与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上,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往往涉及到多个智能领域,教师应熟练运用不同智能领域所适合的教学活动,从而在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学习与思考,调动学生多向度的智力潜能;教学方式上,要加强对学生的重点把控,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角色扮演、社会参与、小组合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更强的方式方法。建立教学课程网站,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来开展教学;教学监控上,应成立由校教学主管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在教案撰写、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加强监督。[8]职业院校应制定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教改课题管理办法、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学等制度,对教师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

(四)师资建设逻辑:打造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智能是可以在解决问题的不断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通过学校教育,可以重塑学生智能。而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为引导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应当在师资建设方面,做好以下几点:严把教师准入机制,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明确教师准入门槛,对未是双师型教师的老教师进行培训。强化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观念到技术全方位地培训教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督促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体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要求。落实教师科研机制,教研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建立教育改革课题研究机制,通过对有关“学生个体差异”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科研改革。人事部门应改革教师职称评审方式,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应对教学质量有所倾斜。[9]

(五)学生评价逻辑:构建标准化的“多元立体”评价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全面的评价观,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的智能类型。但当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自身认识,具体表现在评价内容过度重视学科性知识,忽视实践知识;评价形式多采用书面形式,难以充分展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手段多采取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为学校,缺少行业、企业、社会、家庭评价。

为此,职业教育改革应构建面向差异化突出学生的评价模式。要体现三方面的特性:评价指标的可测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指标的可测性是指注重评价标准研究的科学性,遵循指标的可行性、可测性和完备性原则,充分反映评价主体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被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指标的全面性要坚持从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一是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评价;二是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包括公共基础学习、公共拓展学习等评价;三是专业基础课程及技能学习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是指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在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场所的多种素质发展状况,可建立素质银行:借鉴学分制实施经验,开发评价信息系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银行”账户,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银行”管理。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突出技能在不同阶段和场所的表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坚持以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10]

三、结语

无论是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比较,还是职业院校学生群里内部对比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这两种差异不是“优等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而是可进行教育引导挖掘其潜能的。但在差别教育的基础上有一些共融的东西,这就好比文化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一样,对这些具有差异化的学生而言也需要有共同的要求。同等的职业精神、同等的技术标准,这些都不能因所谓的差异性而将要求标准降低。不少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院校,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达到一定的统一标准,即最低标准。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一种做法。职业教育改革也应注重出口的把关和技术标准的审核。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42.

[2] 叶澜.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1986,(3):83-98.

[3] 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8-43.

[4] 文萍,覃壮才.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34.

[5] 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12-19.

[6] 牛征.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8):59.

[7] 姜大源.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16):26.

[8] 张祖岩.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84.

[9] 孟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职业院校理论课教学策略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3):162-163.

[10]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抓素质教育从评价模式改革入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9.

Five Kinds of Logic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View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XIA Guang-xiang
(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provides a new thinking path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 intelligence differences. It helps to identif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thus enhances the effec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should establish five kinds of logic: school-running mode logic,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gic, teaching methods logic, teaching staff logic and student assessment logic.

Key words: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logic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64X(2016)02-0022-04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师教育专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模式研究”(2015ZSF001)

作者简介:夏光祥(1991-),男,江苏兴化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