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独特的美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从形式上讲,散文常将抒情、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读起来使人犹如在聆听其倾诉衷情,备感亲切。
无论哪一篇哪一类散文,它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都有它一定的创作方法。教材所选的散文创作方法不外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手法、以物喻人等,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除了要求学生理清了这些知识点外,我指导学生用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一、理清文章思路,寻找使作者所产生的特殊感悟。
作者的主观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意味之本,是观察、思索、感觉的综合的思维活动,把握住主观感悟,便理解了文章内容。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思路也就清楚了,作者的感悟也就被发觉了。
二、逐段阅读,分步理解,寻找似曾相识的感觉。
把握住作者感悟后,便需要了解作品的写作方法,欣赏作品的佳处。完成这一步,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作者的感悟不同,思路也不同,写作方法也不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三、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点出“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它是文章的“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四、联系生活实际,品味作者细腻的感情。
散文是写作者的感情,他的情感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体会他的情感时,也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实践、阅历来寻找答题方法,品味作者情感。例如,在讲授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之前,我要求学生每人先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题为《我的母亲》,让学生先去感受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再去品味作者的生活和情感,效果很好。
另外,散文的阅读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等。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