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勤(张掖市实验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王学勤
(张掖市实验中学,甘肃 张掖734000)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本民族文学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民族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本民族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对于裕固族民间文学而言,这样做同样十分迫切与重要。但是由于历史地域战争及裕固族文化的传承方式等的差异,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一直落后于其他民族,本文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及方法方对裕固族民间文学进行分析。
裕固族文学课程化研究述评意义方法
(一)理论意义
第一,积极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实证国家基础教育的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非常落后,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①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②,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民族文学课程),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以,发展裕固族民族文学课程化是国家教育发展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开发和实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裕固族地区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以使本民族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③指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不只是因为它具有提升生命价值的固有特性,还因为它能提高人们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而维护人的尊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流动和社会融合。”因此,大力开发和实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裕固族地区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本民族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第三,传承裕固族优秀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④所以,传承裕固族优秀民族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第四,在裕固族各阶层人群中开展“民间文学”挖掘、整理和研究活动,以便保护已濒临灭绝的裕固族民间文学或更进一步丰富裕固族民间文学。
第五,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研究使每一位教师走上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如何幸福,我觉得:老师首先要理解运用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再认识,做一个“反思性的实际应用者”。再者,老师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上课完全是分开的。老师游离于课程之外,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上课,课程排斥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很多研究表明,不少老师离开了课本书,就不知道教什么,如何上课,如何考核评价学生。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在素质教育观下,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教材,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课程的需要,以及不同层次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实践意义
1.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体现办学特色。
在现有的肃南一中、肃南二中、自治县幼儿园等校(园)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实践上,只有肃南二中,作为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头雁”,成功地开发了《肃南地理》、《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裕固族历史》、《裕固族传统体育与健康》、《裕固族民间美术欣赏》和《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等6册裕固族乡土教材;只有肃南一中和肃南二中有“《裕固家园》进课堂的实施方案”,其他学校只是将该教材放在图书馆当摆设而已。所以,笔者认为,开发裕固族民间文学并把它课程化,不仅能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更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体现办学特色。
2.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找到民族的归属感,更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
裕固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裕固族的主要集中地。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裕固族的教育教学主要使用的是和汉族学生通用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没有单独的裕固族教科书,而许多少数民族都在使用适合本民族学生使用的民族教科书。例如:新疆的维吾尔族、内蒙古的蒙古族、广西的壮族。所以,所以,开发裕固族民间文学并把它课程化,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找到民族的归属感,更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3.操作性强,且可与语文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同步。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神话中有创世神话、善恶神话;传说中有远古历史传说、民族祖先传说、机智人物传说;民间故事中有魔法故事、动物故事;民歌中有劳动歌等;仪式歌中有酒歌、婚礼歌、生活歌中有知识歌、驼户歌等;情歌中有求爱歌、赞美歌、邀请歌等;叙事诗最有名的要算《萨娜玛珂》了,有多种变化了的体裁,主要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可以说,裕固族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提升了编入课程的高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且由于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因此汉语老师也可以教他们,这样就可以与语文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同步。
4.填补全(市)区此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空白。
可以这样说:全国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化的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甘肃省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化的主要集中在张掖,张掖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化的主要集中在肃南,肃南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化的主要集中在学校,可是到现在为止,也只有肃南一中和肃南二中有“《裕固家园》进课堂”的实施方案,其他地方都没有,而把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的更是绝无仅有,所以开发裕固族民间文学并把它课程化,可以填补全(市)区此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空白。
(一)文献调查法
主要指搜集,从那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着手,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那些分散在各处、不易得到的资料。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快速查找、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对本课题而言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一些裕固族民间文学,甚至是实地走访肃南的一些本地作家,搜集一些作家作品;调查学生学习裕固族民间文学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调查裕固族普通群众对裕固族作品课程化的意见,分析其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调查学生对裕固族作品课程化课堂教学的意见,利用测试结果反馈的正效应,激励学习动机。
(二)教学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试图运用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广搜博采,为我们提供了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具体材料和经验。
(三)对比研究法
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裕固族作品课程化,评价学生对裕固族课程化学习能力差异,运用统计学处理前测和终测数据,考证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四)行动研究法
用于对实验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认识启动学生学习内部动力机制的途径,选择适当的启动方法和策略,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形成教学常规,及时推广。
(五)文献分析法
整合裕固族民间文学的相关文献。文献分析是本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熟悉研究的现状并使研究过程更有效。无论是在课题研究的前期,还是研究过程中我们都始终沿用这一方法。尤其是在开题和结题报告撰写的时候,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写作过程中也要借鉴许多研究者的成果,这对于我们这些教育研究的新手来说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注释:
①中发[1999]9号.
②国发[2001]21号.
③中改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④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