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杰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裕固族自称尧熬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匈奴时期,后来逐渐形成强大的回纥民族,并于公元8 世纪建立了回纥汗国。公元9 世纪中叶,由于战乱、灾害、疫病等原因崩溃,部众被迫离开了漠北高原分路迁徙,其中一部迁到了祁连山麓和河西走廊的丝路古道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民歌承载体的个体人物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龄化,现只有一小部分老年人能完整地演唱部分原始民歌。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采访过的民歌手80%已去世,大多数民歌也随着老人的去世而消亡,目前仅存的民歌也正在退化,面临失传,亟待抢救保护。
裕固族民歌结构简洁,与裕固族传统劳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裕固族民歌分为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前者多具有粗犷、奔放的气质,音调接近蒙古族民歌;后者则较平和、深沉,更多地继承了回纥民歌的传统。
裕固族文字失传,裕固族民歌成为裕固族文化历史以及人文风俗的重要载体。而裕固族民歌的纷繁复杂的口头传承形式及内容也成为裕固族民歌的一大特征。
裕固族民歌采用五声音阶,以羽、徵、商三个调式最为常见。由于歌词多为两句,所以曲调大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单句体亦占一定的比例,东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的单词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在民歌中常出现前短后长的节奏类型。裕固族民歌中经常出现五度结构,一般来说,西部民歌比东部民歌更多采用这种手法来发展乐思。
裕固族是很特别的民族,他们没有明显的男性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也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是保存和使用裕固语及传统文化最为完整的地区,该县高度重视裕固族民歌保护传承工作,并做了大量有效工作。2006 年,裕固族民歌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这一切都为裕固族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裕固族民歌流失的原因之一是裕固族母语流失严重。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裕固族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不断扩大,大家使用普通话的机会和要求越来越多。裕固族年青一代对裕固族语的掌握情况堪忧,年龄越小,掌握情况越差。裕固族母语的逐渐流失致使裕固族民歌逐渐失去它原有的语义,风格也逐渐异化,古老语言词汇也在逐渐消失。
裕固族民间歌手是裕固族民歌的载体,在裕固族民歌的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裕固族民歌传承中,加强传承人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裕固族民歌的逐渐流失,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保护裕固族民歌传承人也就是在保护裕固族民歌。
裕固族民歌的传承需要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传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对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起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各个部门积极探讨“互联网+裕固族文化”的发展模式,努力将裕固族民歌融入大众现代生活中,让裕固族民歌“活在当下”。
活态传承是裕固族民歌传承工作的必由之路。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积极开展了裕固族民歌的收集整理,之后的一段时间,裕固族民歌的静态保护成为当时裕固族民歌传承的重要形式。裕固族民歌发展至今日,不仅需要静态保护,更重要的是活态传承。
进入21 世纪,裕固族音乐文化发展迅速,出现大量创新性的传承方式,成为新时期裕固族民歌活态传承的标志。
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我们应加强田野调查,追寻传统足音。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推进,裕固族民歌一定能在新时代换发生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裕固族民歌的“活态传承”,让裕固族民歌走进现代生活,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