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3-16 22:23:00卢义刚
物理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阅读

卢义刚

(江苏省南京市金牛湖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500)



浅谈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卢义刚

(江苏省南京市金牛湖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1500)

笔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与方法的现象,缺少物理思维方法的训练,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遇到对物理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或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少学生学习后劲不足,进入高中后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就此问题作以下探讨.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平铺直叙,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主动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就是所谓“把知识融在问题中,把问题融于情境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更调动了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法等.

例如,在《摩擦力》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经历的“捉黄鳝”活动,创设了相关的学习情境.开始时,教师问:“你捉过黄鳝吗?黄鳝为什么难捉?”由于学生对黄鳝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纷纷踊跃发言,有几个学生还大胆地提出“摩擦”这个词,教师因势利导,很自然地引出“摩擦力”这个新的物理概念.紧接着又问:“有哪些捉黄鳝的窍门?”大家积极思考、讨论,提出了一些想法,有提出戴手套捉的,也有说抓一把干燥的泥土撒在黄鳝身上的,还有说用力抓紧的等等.教师借着学生提出的这些办法,强调“用力抓”等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实验结论得出后,再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捉黄鳝的窍门”背后的原理,引出“增大摩擦的方法”这一话题.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把抽象的摩擦力概念巧妙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这节课的开始利用“捉黄鳝”活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利用“捉黄鳝”的话题引出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教学活动,使得整节课融入到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打开,课堂才能够灵动起来.

2 精心设计问题串,进行有效思维训练

问题串是问题导学理念下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所谓问题串,是指将若干个问题按一定顺序串联成的一个问题系列,它围绕同一主题且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其中的每个问题又围绕该目标并承担各自的功能.问题串中的问题不仅是思维训练的良好载体,还是思维链条中的目标和思维方向的指引者,也是教学中实现“小步前进”的重要阶梯.

问题的有机串联有效克服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琐碎、离散和随意,不仅能简洁有效地驱动教学进程,还能让学生在解决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炼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串的设计“终点”是某核心概念的获得,“起点”是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前概念和经验.问题串设计始终要遵循教学目标,并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以下4个问题:

问题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不受力的作用,物体会处于哪两种运动状态?

问题2:现实生活中,物体除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以外,还会处于哪些运动状态?

问题3: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受到力的作用.)

问题4:你会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下列问题吗?(呈现判断正误和简单应用型的填空题.)

以上问题串,从牛顿第一定律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逐步深入地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层层递进,梯度合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联想、思考、交流,大部分学生最终都能自己搞清力与运动的关系,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突发因素,使教学的原定节奏被打乱,在这个时刻,教师不仅要冷静,更要“窃喜”,因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来了,课堂的灵动来了,可如何真正实现和达到这种效果呢?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前预设”和现场的有效“追问”,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生成”.

3 通过板书、板演呈现师生的思维过程

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是“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物理学科具有简洁美.板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点化作用.板演是教师或学生在黑板上推导公式、演算例题等,和板书一样,都是给学生提供视觉上的文字信息或符号信息.板书和板演具有直观、快捷、灵便的特点,即使在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板书和板演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幻灯、投影等完全取代,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让学生上黑板板演题目,教师要注意板演后,要及时组织板演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评价和总结,可采用让板演学生讲解“我为什么这样做、我的思考路径是什么”等等,通过自我点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补充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对板演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及彼此间的思维碰撞.

当然,无论板书或板演,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最后的提炼中,要和学生一道总结出这类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让解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并最终实现学生“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的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

4 实验教学中巧妙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

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课以讲为主,学生动手体验的时间和机会不多,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的选用等一知半解,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出错,进而产生畏惧心理.

因此,教师不但要开齐、开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目的、实验中科学方法的运用等问题绝不能包办代替,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手脑并用”,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这样一道中考题:往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在易拉罐冷却过程中,你观察到,这一现象说明,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学生在最后一空错误率很高,几乎都写成“产生水蒸气从而产生白雾”.因为教学中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老师并未解释为什么往易拉罐加入少量水,也未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水,就像一个既定程序强迫学生接受,考试时学生怎能不出现问题?如果教师教学时在做完这个实验后,换一个相同的易拉罐,不加水,再做一次.根据两次现象让学生讨论:倒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或者先不倒水做实验,然后问大家有什么简单方法改进实验,让易拉罐变瘪得更明显?只要经过这样一个思考过程,学生一定会知道倒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不但对大气压实验的理解更加透彻,还培养了物理思维,提升了能力.

5 画思维导图加强复习课的思维训练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画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画出放射线,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

把思维导图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般的笔记是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记过的笔记也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复习.

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老师的节奏,而且还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展开联想.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加深记忆.当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张图时,与此相关的内容会立刻浮现在眼前.

“思维导图”还可以很方便地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在学每个章节时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的思维导图.学完几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大的思维导图,这样初中阶段的整个内容就能了然于胸.

笔者把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思维导图引入物理复习课以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完成一章或知识模块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经历了整个知识网络的重新构建过程,每次完善思维导图都能进行更多内容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落实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途径对物理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切实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阅读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5:40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1:35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36:19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7:51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