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习惯养成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高

2016-03-13 15:41张建英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云南大理671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职业素养德育

张建英(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云南大理671000)



以良好习惯养成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高

张建英
(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职业素养是影响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良好习惯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个体良好习惯不断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必然会逐渐积淀,最终发展成为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职业素养提高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实现职业角色转换。

关键词:良好习惯;职业素养;德育

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获得事业成功、打造出彩人生的基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校园行为、家庭行为、职业行为、社会行为,以促使其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笔者结合我校教育实践和多年班主任及教学工作经验,粗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良好习惯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诸多方面。学生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属显性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属隐性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

职业素养是可以培养、提升的。个体职业素养的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3个方面相辅相成的结果,主要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来实现。

习惯由个体积久养成,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对人的影响十分深远,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维、行为方式、性格和命运。良好习惯养成在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具有主导性、基础性作用,随着个体良好习惯的不断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必然对其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良好的习惯会逐渐积淀,成为个体良好的职业素养。

2 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

在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以教育为先导、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从小事抓起,注意积累,逐步提高。经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并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职业素养。

2.1分析学生习惯现状,整体构建良好习惯养成行动方案

目前,部分中职生在自我意识、遵守纪律、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良好行为习惯严重缺失。例如,缺乏长远目标,专业思想不稳;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花费大量课余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逛街、上网等;自理能力低下,生活缺乏计划性、合理性。为保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效实施,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翔实的行动方案。要求学校必须在全面深入剖析本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基础上,确立良好习惯养成目标和内容体系,并做到目标体系层次分明,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涵盖学生生活、学习、纪律、文明、交往、安全、劳动、锻炼、工作、礼仪等诸多方面。

2.2为学生量身定制良好习惯养成档案

建立良好习惯养成档案,且该档案不能千篇一律,用相同模式机械地去要求、塑造学生,必须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首先,由班主任和学生本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特征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梳理;以周为单位,确定养成一个好习惯和改掉一个坏习惯的具体目标要求。其次,设立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家长、同学监督栏,对完成的目标予以确认,加大督促力度;给予学生一周时间反省,要求对自己的表现予以客观的评价、反思和总结。

2.3不断提高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知水平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了解习惯形成的原因、方式及类型,学会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理解习惯对人生成败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好习惯是一笔源源不断的财富,能带来成功机会,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资本,而坏习惯是人生失败的根源,从而产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心理愿望和需求。让学生知晓习惯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向学生提供行为模式和标准,明确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有效约束和正确引导作用。

2.4坚持行为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根据心理实验研究,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重复90天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坚持时间越长习惯就越牢固。

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应根据心理学理论及行为习惯养成规律,结合学生各方面特点,拟定训练计划,严格实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艰巨、长期、细致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坚持不懈,才能逐渐从被动遵守行为规范转为主动遵守,再到自动遵守。经过训练,可逐渐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最终形成进取、严谨、认真、细心、耐心、富有责任心等良好职业素养。

2.5躬行践履,注重参加实践活动

在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更要注重实践教育,要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深入体验、感悟并主动践行良好行为习惯,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养成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组织活动,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纪念、调查、公益劳动等活动。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生活更加充实,既锻炼了意志,又培养了道德情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奉献、服务、合作、助人为乐等良好职业素养。

2.6坚持日常检查督促,奖惩结合,不断激励强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习之才能惯”,我们必须制定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以保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组织学生实施检查评比,不断健全监督机制。

在班内实行同学间互比互查、互纠互评,班干部监督考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评估反馈,奖惩结合,对学生进行强化激励,从而达到增加期望行为、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

3 实施与成效

我校育人特色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自2009年开始实施,在管理制度和机制、内容和方法、科学评价、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形成系统、有序、规范的体系。在实践中,我校注重构建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教育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为载体,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教育人、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以培养和塑造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我校主要从以下方面抓起。

3.1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养成教育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对学生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其内在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我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对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3.2重视道德践行,养成良好习惯

我校结合日常教学及德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培养学生“3个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养成目标,分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3.3加强班级管理,实现习惯教育长效化

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注重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班级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早操、早读、课堂、就餐、自习课、卫生、集体活动、夜休等纪律,将道德教育贯穿于行为习惯训练中,形成良好学风、校风。

3.4及时检查反馈,不断强化良好习惯

我校在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不仅制订计划和要求,而且勤检查、严督促,及时掌握情况,迅速做出反馈。值班领导、教师和学生坚持进行常规检查监督,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曝光,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违纪者及时指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5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推行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实行严明的奖惩措施。班级量化管理由政教处全面负责,严格按照班级管理规定对各班进行考核管理,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职业习惯,违纪率明显下降,从2010年到2014年平均为10%,无重大恶性违纪事件及违法犯罪案件,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为90%。学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80%,学生掌握了必备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具有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合作、认真负责、做事有条不紊、敏捷干练等医护人员基本素养,经过3年的打造和历练,顺利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合格准医疗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7-0035-02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职业素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