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学的自我深化之路

2016-03-11 14:39薛富兴
关键词:实证研究

薛富兴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071)



生命美学的自我深化之路

薛富兴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生命美学是20世纪后期大陆中国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是最具实现性的理论美学。生命美学需要将自己的核心观念落实到人类审美活动诸要素、环境与领域,实现自我深化与拓展;需要从空间上转入具体的审美形态研究,从时间上转入具体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由抽象到具体、化观念为方法、由理论到实证,乃其自我深化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生命美学;自我深化;由抽象到具体;实证研究

潘知常先生和封孝伦先生所倡导的“生命美学”,是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哲学美学所获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它是新一代美学家在自觉继承和反思此前中国大陆美学代表性理论成果——朱光潜、蔡仪、李泽厚、蒋孔阳和周来祥等美学理论的基础上获得的。这些前辈的理论成果既是生命美学理论建构的学术基础,也是其自觉反思与超越的主要理论对手。正是在这种双重努力下,生命美学找到了自己新的理论立足点,并初步建立起系统阐释人类审美活动的独特理论体系。此其核心的理论建树。

长期以来,大陆美学界对于“美本质”问题之论争所以纷纭不休,乃是因为学者们在“美本质”这一概念下将不同问题混而为一:审美经验产生的条件(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为胜)、审美对象特性(就此而言,蔡仪的客观论美学为胜)和人类审美活动的人类学根源(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为胜)。生命美学则采取了价值论的思路。从价值论的角度根本地理解人类审美现象,把美根本地理解为人类所需要的一种核心人文价值,这一思路由李泽厚实践美学发其端。然而,李泽厚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思路的独特价值,而是由价值论转向人类学。价值论的判断在于:美与善一样,根本地是一种属人的价值,就它根源于人类自身的生命需求而言,它当然是主观的,但这是一种价值论,而非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生命美学又为价值论美学找到了更为具体的审美价值根源——人类生命,具体地,人类生命的需求与功能系统。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和封孝伦先生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与《生命之思》乃生命美学的代表性理论成果。这一探本追源之论,为人类审美现象阐释找到了无法再往后退的坚实理论根基,像英雄安泰终于又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一样,因为它如此地接到了地气,因而如此地让美学家理得心安。对于人类这一存在物,理论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概念与理论系统描述之、阐释之,然而,无论哪一种话语系统,其对人类故事的讲述,如果远离了人的现实生命现象,特别是远离了对人类现实生命需求与功能的具体讨论,便只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赘语与玄学。生命美学在学术形态上仍然属于哲学美学,然其逻辑元点的理论内涵及其阐释框架则最具实现性,此正其最大的理论优势。

就哲学美学内部,更具体地说,美学基础理论建构层面而言,我们可以将“生命美学”理解为最接地气、最具现实性的美学理论;然而,就美学学科的更高要求看,特别是就生命美学代表人物现有的理论成果看,其现实性仍相当有限。“生命美学”完成其基础理论建构任务之后,应当自觉地进入自我深化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应当是超越生命美学的原则正确状态,将生命美学的核心观念贯彻到美学各分支学科的部门美学研究之中,以生命的视野,具体地,以生命需求与功能的视野,系统、深入、细致地阐释人类审美活动的各要素与环节,力求使人们对人类审美活动有独特而又更为明晰、精到的理解。

生命还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即使将生命具体化为“三重生命”。“生命美学”要获得深化,需要将“生命”贯彻到人类现实生命主体的各种现实语境,让各类生命主体获得更为具体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比如,生命美学需要自觉地引入性别意识,以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个案材料具体地说明男女两性在审美趣味、审美感知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与优势。要做到这一点,结果要有说服力,恐怕便不能满足于哲学沉思、概念反思与逻辑推演,而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要有对典型性个案的深入分析,要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相关数据统计,如此方可得出有审美事实根基,因而足以取信于人的结论。

生命美学需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审美主体群体作有针对性的审美分析,可以以三重生命学说为核心拓展出有理论个性的儿童美学、中青年美学与老年人美学,认真分析三重生命因素在不同年龄阶段是否有不同的表现与功能。甚至我们可以想象:性意识在儿童与老年群体的审美趣味中也许不会成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而可以想象一种集中地以人的生物生命为立足点的生命美学分支——生理美学,它集中处理审美主体的生理能力、生理需求对其审美趣味与能力的奠基性作用。如此,则食色之性便成为生命美学家审美阐释之大关捩,一个无法回避的不二法门。若对此类话题展开严肃、细致、深入的专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甚至可能成就一部美学经典。至少,生命美学家需要对生理层面的审美能力与趣味,比如佛家所言及之数根——眼、耳、鼻、舌、身诸感官进行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欲如此,美学家便不得不与生理学家,甚至动物学家合作,至少需要关注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

生命美学需要关注不同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群体在审美能力、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的具体途径,因而可以设想一种以三重生命学术研究为核心的大众美学与精英美学。在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甚至在自觉的审美意识层面,生物生命在审美趣味中的重要性似乎是有差异的。因此,也许可以期望一种以人的社会生命为基本立足点的社会美学(而非社会学美学,这是一种强调审美研究实证性分析的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即集中放大审美主体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以及审美主体现实的社会角色、社会条件对其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所发生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想象一种截然相反的影响研究——审美主体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对其现实社会处境的影响。在古典时代,弄臣群体正因其独特、突出的审美影响力(趣味及其对象化形态——艺术品)而获得不错的社会处境,并因此而获得其同类的艳羡。当代社会亦不乏其例。

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中西方古典时代的传统美学乃是一部以人的精神生命为基础、主导领域的美学,因为中西传统美学均将人类审美活动本质上理解为一种精神活动、观念文化形态,极力强调审美主体的观念需求与观念能力。就其对精神能力与价值强调的力度而言,完全可以称之为精神现象学或观念美学。此种美学所得出的一系列成果成为当代美学很难与之完全相反的美学共识,以及当代人类不得不面对与继承的基础审美遗产。

然而,若从更高角度要求,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其实,作为生命美学分支——极力强调人类审美精神维度与观念价值的传统美学,其成绩亦相当有限。这是因为,传统美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思即使至为深刻,仍缺乏分析性。正因如此,生命美学若强调人的精神生活,便需要对人的精神生命或精神世界展开更为自觉的专题研究:首先,它需要对审美之外的人类精神生产诸领域——科学、伦理、宗教作专题性分析,深入认识其各自不可替代的观念性价值与功能;其次,以之为基础,它需要对上述观念领域之诸种精神生活与人类审美活动作比较性关系研究——审美与科学、审美与伦理、审美与宗教等等。首先需要明晰地认识真理、德性与信仰对于审美主体精神生命、生命意义之独特价值;最后,亦可专题性地研究审美价值、审美活动对于真理、德性与信仰的积极与消极意义。至少,在审美研究领域,生命美学家需要专门考察记忆、联想、想象、领悟、情感等心理能力对审美价值建构的基础性意义。

基础理论建构阶段的生命美学理论,简约地分别概括为生物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三因素对于人类审美活动的意义。进入自我深化阶段之后的生命美学,则可在上述独立性专题研究基础上展开对三种生命因素的关系性影响研究:首先是人生哲学层面的三重生命比较研究——生物生命与精神生命,生物生命与社会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其次则将此种关系研究具体地引入审美研究——生物生命与精神生命关系视野下的审美,生物生命与社会生命关系视野下的审美,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视野下的审美。亦可反其道而行之,深入讨论如此话题——审美视野下的生物生命与精神生命,审美视野下的生物生命与社会生命,审美视野下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生命等。唯有在此类系列性专题研究成果之下,我们对自身生命现象与审美活动才会有更为深入、细致的认识。

下面讨论生命美学自我深化的空间拓展之路。从时间的维度考量,生命美学的自我深化还有另一重要的学术路径,那便是转论为史、以史验论的自我检视之路。通古今之变的历史性视野实乃生命美学自我深化的又一重要学术途径。“生命美学”需要化论为史,以史证论。至少,需要有意识地立足生命美学基础理论框架展开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用中西美学史的具体材料检验生命美学理论的合法性,同时也当会为美学史研究带来新视野、新景观。

首先,生命美学需要将作为逻辑起点的生命概念转化为生命史概念,将其美学之思置于人类自我生命成长史的人类学视野,需要动态、追本溯源地讨论人类三重生命的自我建构史,以避免三重生命乃人类生命的先验事实之一误解。将人类的生命还原到人类生命的发展史、成长史,让生命获得其历史形态,应当具体研究人类生命发展演化不同历史阶段三重生命的不同表现,以及三重生命展开的具体情形。在此语境下,“生命美学”也许在不经意间会与“实践美学”重逢,并从对方获益良多。至少,在人类自身文明发生史、从猿到人之转变史,以及人类早期审美意识发生史这一历史起点上,生命美学不得不与人类学,以及李泽厚先生所极力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发生现实的学术勾联。比如,对于原始审美而言,生物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三要素到底有怎样的不同于当代审美的具体内涵,三者各占怎样的位置,具有怎样的功能,等等,便是极具学理性的话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基础性的话题——物质生产劳动对于作为生物生命的人的诞生,即体质人类学意义上的人体形成之意义;还是更为内在的话题——物质功利之善对于发生学意义上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奠基性意义,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均极富启示性。

进入后发生时代,即中西文明的古典时代,生命也许就成了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而需要引入另一个内涵更为具体的概念——文化。在此阶段,人类的三重生命功能与需要便具体地落实到文化的三种形态——器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当然它与三重生命概念并非严密匹配)。于是,生命美学对于古典审美研究便需要将审美置于古典时代人类文明史、文化史中进行考察。具体地,是古典时代中西古典文化史、文明史的进展,宏观地决定了具此三重生命要素的审美主体审美趣味与审美创造的展开度。

当代审美史亦然。当代人类审美趣味与能力之重大变化,亦需要从当代人类的器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中之科学、伦理、宗教观念中获得解释。比如,精神生命因素与古典时代中西审美传统最为接近。如果说生物生命因素在人类早期审美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那么,走出古典后它并未消竭,而是以反传统的方式再次醒目地进入当代审美意识,甚至成为审美当代性的重要表现。

人类生命史显然是一个伟大,然不太有具体性的概念。对于现实的生命美学研究而言,需要在总体性的历史视野下,将抽象的人的历史性生命——人类的命运具体化为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形态的生命——文化生命。在此更为具体的层面,专题性地讨论不同民族文化形态下的人类各式个性化的审美形态、审美成果,深入分析讨论不同民族文化特质下三重生命的特殊表现,比如中华文化传统对三重生命的特殊理解,进而在审美活动中对三重生命的不同处理,乃至于可以有更为细致的论题——儒释道三家对三重生命的不同态度,以及在古典美学史中的表现。我们有理由期望一部生命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美学史。

作为中国学者,生命美学家们如果能立足于自己的三重生命理论,自觉地做对于西方文化传统与审美传统的系统梳理与阐释工作,因而能奉献出一部独具自身理论与东方文化特色的西方美学史,那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学术努力。

生命美学的自我深化,将表现为立足生命美学的核心观念与话语体系具体考察人类审美活动诸要素、环节与领域,并作为美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生命美学转化为作为部门美学的生命美学,换言之,转化为对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具体专题研究。比如,以生命美学视野具体地展开审美经验、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等研究,从中发现人类审美活动的普遍规律,乃至于对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见解。

哲学家对人类生命的特殊见解诚然很有启发性,然而,科学家,特别是生命科学家对于人类生命基本机能的最新解读当更为重要,如果生命美学、生命哲学不满足于玄学趣味的话。在此意义上,生命美学当自觉超越人文趣味,自觉吸纳生命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甚至是其研究方法。只有将科学成果与人文见解融为一体的生命之思,才更具有实现性。这一点对习惯于在传统人文视野内讨生活的美学界同仁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较为熟悉生命美学理论成果,我们会发现,其实,所谓的生命美学与哲学,其实所讨论的只是人类的生命。三重生命学说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命需求与功能的自足理论系统。立足于当代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时代主题,立足于环境哲学、环境美学新视野,我们便发现了生命美学现有成果的局限。毕竟,其论战对手的人文视野同时也规约了它的视野,因而它难免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痕迹。立足于当代人类生态文明这一新主题,将地球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纳入到生命美学的哲学视野,至少对人类生命之外的自然界极为丰富的生命形式给予一定的关注,对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互动关系给予一定的关注,进而从大生命哲学的层面自觉地重究天人之际,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生命之需求、功能与意义进行新的思考,对于生命美学而言,并非不无裨益。

总之,“生命美学”已然完成了其核心理论建构任务,进入到一个需要由抽象到具体的自我深化、自我拓展、自我检验的阶段。在此阶段,自觉地超越纯观念研究的学术视野,做由抽象到具体的学术努力,化观念为方法,由理论到实证,进行学术研究方法的根本转化,也许是其成功实现自我深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此自我深化的学术新阶段,由于其论域更广,讨论更为细致,因此,光靠现有的生命美学代表性人物的个人化努力,也许根本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因此,“生命美学”要依学立派,便需要更多的同调,更多的知音,需要更多人在共享核心观念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做大致相近的学术研究工作。

生命美学的新境界值得期待,尚需努力!

(责任编辑钟昭会)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6)02-0009-04

作者简介:薛富兴(1963—),男,山西朔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美学、美学理论。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