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思
4例难治性癫痫病人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护理
杨思思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护理干预
癫痫(epilepsy,EP)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神经系统类慢性疾病[1]。大多数癫痫病人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但是部分癫痫病人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癫痫药物后仍不能完全控制发作,此类癫痫即为难治性癫痫(refractableepilepsy,RE)[2]。临床常用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是行致痫灶切除术。但该法不适用于致痫灶定位困难,或者存在多个致痫灶,切除术后易复发的病人。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改变了这种致痫灶切除以毁损传导通路的治疗模式,无须精确定位致痫灶,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癫痫发作次数减少,是一种可逆的、体外无限程控的治疗方法[3],对难治性癫痫病人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部分病人可完全控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院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病人4例,其中女1例,男3例,年龄分别为6岁、28岁、37岁、56岁,病程分别为6年、10年、12年、5年。CT显示其中1例为脑灰质发育不全继发性癫痫;1例为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行癫痫灶切除术,术后效果不明显;1例为颅脑损伤术后继发性癫痫;1例为原因不明的顽固性癫痫。所有病人在术前均联合应用3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且癫痫发作控制不佳,每个月发作十余次到每日1次或2次不等。发作形式呈多样性,每例病人均有多种发作形式,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和失张力猝倒发作等。
1.2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取仰卧位,头偏向右侧,于左侧锁骨上一横指半的颈下部做一长约5 cm的横切口,分离皮下牵开皮肤,纵行切开颈阔肌,分离出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在颈内静脉和颈动脉之间,颈动脉鞘的后部找到约3 cm长的迷走神经,显微镜下游离。于左侧腋窝靠近胸壁处做一长7 cm横切口。分离胸筋膜上钝性锁骨下区的皮下组织做成囊袋,将电极导线从胸部切口经皮下隧道引至颈部切口处,镜下缠绕于迷走神经,导线与刺激器连接。给予刺激,心率无异常反应即表明刺激系统完好,固定缝合包扎。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询问病人病史、发作时的表现、发作时间等,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言语功能及活动能力,并详细记录。同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癫痫疾病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告知病人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的注意事项。遵医嘱给予病人氧气吸入,做好抗癫痫药物的护理,床边备抢救器械及物品,以防病人出现癫痫发作时意外受伤。
2.1.2心理护理由于癫痫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作反复,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长期经受癫痫反复发作的痛苦和折磨,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情绪。尤其是6岁患儿和27岁病人,6岁患儿自出生10个月起,由于先天性脑灰质发育不全继发癫痫,辗转多地进行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常反复发作,并对智力和身体发育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家属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27岁男性病人由于癫痫病史长达十年,病情反反复复,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自卑心理,对该次治疗表现较紧张。我科护士根据4例病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专业的知识水平及和蔼的态度向病人及家属耐心介绍有关迷走神经刺激术的原理、优势、效果。介绍我院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护理经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我科护士专业的心理护理,4例病人及其家属均积极配合,完成了治疗。
2.1.3癫痫发作护理本组病人术前住院期间曾发生1例病人床边站立时发作,立刻扶其卧床,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入气管而窒息,并立即给予吸氧。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之间,以免病人咬伤舌头。用手托住下颌,避免关节脱位。发作时床旁有人保护,防坠床,避免用力按压抽搐的肢体,以防误伤。同时及时观察病人发作的全过程,并详细记录。病人顺利渡过发作期,且未造成身体伤害。
2.2术中护理
2.2.1麻醉前护理病人均为难治性癫痫病人,长期的反复发作造成的心理压力可能使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紧张等因素诱发癫痫。6岁患儿途中哭闹不止,在手术室门外经家属及护士安慰劝说后稍恢复平静。病人全身麻醉前,护士一边安慰病人一边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及时实施抢救[4]。并提前准备好抢救物品,如吸氧装置及压舌板、约束带等。经过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本组4例病人麻醉前均未出现癫痫发作。
2.2.2术中配合术前充分了解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方法及步骤,备齐所有手术器械、物品,保护显微手术器械和脉冲发射器,准确、迅速传递手术器械。待设备植入并检测正常后清点,切口缝合,手术顺利完成。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本组病人均为全身麻醉,返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尤其应注意6岁患儿切口的护理,植入的脉冲发生器相对于身体瘦弱的患儿来说体积较大,加之儿童皮下组织较薄,容易触及且直视可见。因此,特别提示患儿家属适当限制其颈部及左上肢活动,避免伤口出血及感染,影响愈合[5],并详细介绍了切口和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及保护注意事项。本组病人均未发生术后伤口感染,且均达到一期愈合[6]。
2.3.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7],包括刚开始有异物感,调试脉冲发生器时可能会引起病人暂时性的发音沙哑与音调改变、咳嗽以及咽喉或胸部的刺痛和麻木等。随着病人癫痫发作症状减轻、频率减少,病人慢慢适应,副反应降低,也可以通过降低电流强度来减少这些副反应。本组4例病人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适及局部疼痛,通过向病人解释此类现象属于正常的术后反应,并向病人介绍以往病人遇到此类问题并恢复的病例,帮助其克服心理因素,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2周后3例病人对刺激已基本适应,6岁患儿3周后症状缓解,仅在刺激时声音略有改变。
2.4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因迷走神经刺激术切口小,病人通常3 d~5 d即出院。但脉冲发生器的参数需经多次调节才能达到最佳刺激参数,且术后2周伤口完全愈合后才开始开机调试,因此出院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8],一旦癫痫发作,既要保护病人安全,又要注意保护脉冲发生器,避免发生碰撞、浸水及进行短波、微波、激光治疗或放射性治疗,以防刺激频率的改变[9],并叮嘱如有癫痫发作先兆,可使用配备的手动磁体干预[10],实现按需治疗,病人如果突然出现发作增多或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来我院就诊。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本组4例病人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但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减轻。随访术后6个月,1例病人在口服1种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例病人在口服1种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偶尔出现发作前兆,在应急磁铁的辅助下可完全控制发作;1例病人在口服1种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发作次数由术前平均每天发作1次或2次,减少至1周~2周发作1次。4例病人癫痫发作次数较术前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随访8个月~16个月,4例病人治疗效果均较稳定。
3讨论
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副反应少的辅助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外科优先选择的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调试时间相对较长,病人对该方法的了解不够充分,病人的心理往往具有潜在的压力,且易焦虑。因此从术前准备、术中保障、术后观察和出院指导等多方面入手,实行有目的、有计划、连续性的护理,能够打消病人及其家属的疑虑,帮助病人走出心理阴影,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接受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关莹.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314-315.
[2]刘献增,梁冶矢.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对策[J].山东医药,2012,52(8):2-5.
[3]傅友雯,邵翙.5例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4,22(1):35-36.
[4]孟凡刚,张建国,马延山,等.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初步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6):497-499.
[5]Morris GL,Gloss D,Buchhalter D,etal.Evidence-based guideline update: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report of the guideline development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J].Epilepsy Curr,2013,13(6):297-303.
[6]刘强强,徐纪文.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970-972.
[7]Ryvlin P,Gilliam FG,Nguyen DK,etal.The long-term effect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harmacoresistant focal epilepsy:the pulse(open prospective randomize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trial[J].Epilepsia,2014,55(6):893-900.
[8]崔继芳,刘绍明,史有才,等.难治性癫痫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54-55.
[9]孙康健,王汉东,杭春华,等.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J].江苏医药,2012,38(10):1235-1236.
[10]刘爱华,宋璐,王玉平.迷走神经刺激术在难治性癫痫领域的临床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96-99.
(本文编辑苏琳)
作者简介杨思思,护师,本科,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1.03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C-2672-03
(收稿日期:2015-09-15;修回日期: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