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课堂:打造数学教学的生态牧场

2016-03-09 18:00郭海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小学数学

郭海燕

摘 要:在“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掘儿童的创造潜能,积极营造浓烈的“自我习得”氛围,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激活儿童的”主动精神“,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的课堂;主动探究

建构“学的课堂”,打造数学教学的生态牧场必须建立在儿童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基础之上,必须切中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潜在发展区”,实现“以学定教”。在“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变教学控制为教学支持,着力打造儿童“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圈”!在儿童学习生态牧场中,教师要把思考权、思考时空、评价权还给儿童,让儿童有充分表达自我思想、展示自我思维的舞台!数学教学只有根植于儿童的自主性学习之中,才能充分地彰显数学教学的生命活力!在“学的课堂”中,儿童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能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学故我在”!儿童”自我习得”的内在情感愿望是异常强烈的,他们的“自我习得”潜质是巨大的。因此,在“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掘儿童的创造潜能,积极营造浓烈的“自我习得”氛围,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激活儿童的”主动精神“,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由此在数学的“绿色牧场”中快乐地生活、学习。在这里,教师宛如一个牧师,他(她)的重要使命是让儿童的本质力量得到真正地显现,让儿童的身心获得健康成长!

一、学的课堂:给儿童“自我习得”的氛围

在儿童自我习得的“活动理念”下,教师要充分营建一种群体的和谐的情感氛围。让儿童能够体验“学的课堂”的幸福。在“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自主质疑,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孩子们可以支持、可以反对。总之,在“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开启儿童快乐学习之旅,让儿童沉浸于学习幸福之中,感受到身心自然生长!

教学《平移和旋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笔者用自主“活动单”设计教学,给儿童营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学习情境。1. 联系生活:独立思考出三种平移现象,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2. 小组交流;3. 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过程中,有些孩子的作品平移前和平移后大小不一了,引起孩子们的笑声。据此,笔者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有的孩子平移前和平移后图形大小是一样的,有的却不一样?适时出示平移法则:大小不变。有些孩子的图形平移前和平移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笔者再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有的孩子平移图形的前后图形的形状是一样的,而有些孩子却不一样?相机出示平移法则:形状不变。有些孩子的作品在平移的过程中旋转了一些,导致前后作品有的正着,有的斜着,据此笔者又让孩子讨论,为什么有的孩子平移图形前后图形的方向没变,有的却变化了?适时出示平移法则:方向不变。并由此概括平移的根本方法:移“对应点”——移“对应线”——移“对应图”。孩子们的学习非常轻松,在愉悦的体验中增长着数学智慧。

二、学的课堂:给儿童“自我习得”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情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本着把“把自主给儿童”的牧场精神,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推动儿童主动积极地学习。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例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由于笔者在教学前的充分的“前反馈”,孩子们对“怎样替换——假设全都是小杯或者假设全都是大杯”畅所欲言,体现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品质。但是在检验环节,笔者发现许多孩子都只检验第一个条件——“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是720毫升”,对于第二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往往容易忽略。基于此,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检验,因为“告诉式”教学往往不能给孩子留下印象。在孩子们交流了检验的方法后,笔者故意卖关子:老师算出的答案是小杯容量70毫升,大杯容量300毫升,是你们的答案正确呢,还是老师的答案正确呢?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了,他们马上展开又一轮小组交流。如此设计,儿童能够自己寻找问题的症结,自主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学的课堂:给儿童“自我习得”的方法

“学的课堂”是对话与分享的课堂。在小组活动中,要培养儿童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的能力,让儿童不人云亦云,不唯我独尊,教育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交流各自的独立思考成果。一方面,“倾听与对话”不会让“学的课堂”呈现出冷场现象;另一方面,教育孩子养成发言遵守“交流不重复”之规则。在交流中有述说、有倾听、有补充、有创新,使得交流合作得以实现。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基于此,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了丰富的、多层次对话。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孩子们开始议论)。

生2:老师,我怀疑不是35平方厘米,是28平方厘米。

师:请您说说为什么是35平方厘米?

生1:我们小组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现在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现在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由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斜边”。

生3:我觉得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高升高了,面积不是原来的面积了,面积好像变大了(孩子们开始附和)。

生4:我认为他(指生3)的说法很有道理,面积不是35平方厘米。

生5:我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平行四边形被分割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或者两个梯形,将其中的一个平移到另一个图形的右边,平行四边形就被转化成了长方形,在这样的转化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因为“现在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现在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而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孩子们纷纷表示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没有急于给孩子们的发言做出“考官式”、“家长式”评判,而是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让儿童在对话中自我习得,这样的课堂是以“儿童立场”为根基的“学堂”!

四、学的课堂:诱发儿童“自我习得”的生成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儿童却以形象思维为主。由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的表象,尊重儿童的原初思维。在“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不直接下定论,而是给儿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儿童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反复验证、得出结论。在“学的课堂”上,要把儿童的眼、耳、手、脑都调动起来,使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更充分。要激活儿童主体,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唤醒儿童潜在的、沉睡的创造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自我习得”作用。

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笔者让孩子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讨论中,孩子们各抒己见。

生1:可以找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以平移和旋转的方式推导。

生2:可以沿着梯形的高剪开再旋转、平移推导。

生3:将梯形对折剪开再旋转平移推导……

接着笔者让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数学实验。他们立刻展开组内合作,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生成了一系列公式:(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2×高。接着笔者再让孩子们展开小组讨论:哪一种方法好理解?经过小组讨论,孩子们纷纷指出是第一种好!由于笔者给孩子预留了充分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在“学的课堂”上,儿童对数学有着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正是来源于数学思想指引下的活动教学、生成教学。

建构数学“学的课堂”,需要在数学课程理念指引下,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自我建构与自我创造”;需要坚守“生本理念”,坚持“儿童立场”,树立“教、学、做合一”的思维。在“学的课堂”上,要以儿童的“学”为目标,定教师“导”之方向,让活动教学更精准;以儿童“探”之规律,定教师“导”之内容,优化数学活动资源;以儿童“做”为起点,定教师“导”之路径,让数学活动进程更具有实效;以儿童“学”的需要,定教师“导”的方略,让数学活动更和谐。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小学数学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主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