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真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理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真学课堂应该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情境,更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知识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真学课堂;主动参与;情境;合作;小学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真学课堂。本文选择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学科视角,就如何打造学生主动参与的真学课堂进行研究,望能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想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需要我们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的积极性,促进真学。在情境预设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建真实的情境
数学的发展从何而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我们在情境的创设上也应该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问题研究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例如,笔者在学生学习“周长”这个数学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将孩子们带出了课堂,来到了学校里的操场和花坛旁,这是一个真实的、学生熟悉的情境。任务和问题也自然是真实的、学生可参与的。
问题1:大家找一找,看看能够发现哪些不同的图形?
问题2:你有什么办法得到的这些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图形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对于这些图形的周长如何测量,学生的兴趣度高,由于学生没有带测量工具,故有很多学生想到了用“脚步”去粗略地测量,学生也意识到这样的测量方法不准确,有了对“测量长度仪器”的需要,此时,笔者再提供卷尺,问题也随之而来。
问题3:具体的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领,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集中到现实之中,再从生活走向数学,同时,笔者发现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有效激发了,即使是小学生都会参与到极其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之中,学习效率自然可想而知。
2.模拟真实的情境
也不是每一个情境都要让学生到现场进行实践和感受的,我们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模拟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分数应用题”时,从学生生活中由进商场、超市买东西的经验、经历出发,设置了“我来经商”的模拟情境,由情境出发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情境:现在经商最关心的就是现金流,如何保证手上有足够的现金呢?清库存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做法,如果现在你手里积压的货物有1条围巾(原价16元)、1双袜子(原价10元)和1套茶具(原价50元)。打折处理方案如下:围巾打5折(即处理价为原价50%),袜子打7折,茶具在原价的基础上降价20%。
问题1:围巾、袜子、茶具现价分别是多少元?打折处理,全部卖出后你能有多少现金?
问题2:在获得现金后,你来到水果批发市场重新采购商品,已知香蕉的批发价为2.8元每公斤,梨的批发价为1.9元每公斤,桃子的批发价为3.6元每公斤,而且上述水果均要购买50公斤以上才能按批发价发货,请你算一算清库存获得的现金都能买到一些什么商品?
设计意图:问题1是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问题2的情境中,学生发现自己“清库存”获得的资金在“批发市场”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学生不由得暗暗着急,怎么办?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展开,很快有个学生提出了生活化的且超出笔者预期的方法:“几个同学合伙经营,这样现金就变多了,可以批发采购更多的水果,商品卖掉之后然后再分成。”当然,当这个点子抛出来以后,很多学生也表示赞同,探究的热点也就自然生成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算起了账”,问题围绕:“学习小组内现金加起来可以进多少香蕉?多少梨?多少桃子?”“怎样卖利润更大?赚得更多?”……从整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赚钱”的兴奋状态,同时他们还感悟到“做生意”是多么的不容易,想收获就必须多动脑筋,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二、师生共学,摸着石头过河
真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课堂上,师生应该充分互动,给学生搭建参与平台,保证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充分体验获知的过程。具体的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呢?可以有自主探究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两种方式。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和学生一起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也是采用了“真探究”的方式,首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钟表带到课堂。
师:大家把钟表拿出来,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主观察、触摸,均有自己的发现,为接下来汇报提供了基础。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钟表初步的认识。
生1:有三根黑色的针,越长的针越细,越短的针越粗,最长最细的那一根跑得最快叫秒针,比较长比较细的是分针,短短粗粗那个是时针。
生2:在表盘上面有“1—12”共12个数字,而且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格大小相等。
生3:时针、分针和秒针都是顺着相同的方向转的。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有上面的认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很不错了,不仅仅在认知上有了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接下来探究表盘一共有多少格,时针、分针、秒针每走一格是多少时间埋下伏笔。
2.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认识平面图形——“正方形”时,采用的方法是以前后桌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正方形”学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和发现正方形的特点。从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还存在差异性,有的观察、有的测量、有的做对比,正因为视角和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再组间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通过观察发现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生2:我们小组通过测量发现每个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不同的正方形,其边越长,正方形越大。
生3:我们小组通过三角板的直角对比发现每一个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那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形呢?
生:地砖、餐桌、橡皮······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有观察、对比、测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再通过组间交流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更加的全面,教师随后再加以引导学生的认识更深入化。
三、真实互评,促进知识有效内化
真学课堂还应该表现在课堂评价的多元化、真实性上。评价环节是知识巩固和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学生参与性的一个环节,笔者在真学课堂的实践中对于评价环节进行了如下思考。
在课堂巩固环节,笔者在学案上会设计一定量的课堂反馈题,设置反馈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借助于问题的解决来内化和巩固知识,在讲评这些反馈题前,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呢?笔者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让个别学生上来展示的做法,而是让同桌把作业换过来,互相批判、找茬,这看上去有些“残酷”,但是小学生却完成得非常认真,实际上对于同桌的两位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其一,自己在做反馈题的时候其实组内就存在着竞争,就是要尽量让对方挑不出刺,错误比对方少;其二,在批判同桌作业的时候也是自己反思、对比解题流程的过程,尤其是遇到错误的时候,“小老师”的身份就摆出来了,指出错误,同时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双方均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四、延展外推,引导学生课外再探究
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这些课外的时间也富含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与平台,因此我们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应该继续延展外推,趁着学生参与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没有冷却,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课外再探究,课外再探究的形式如何呢?除了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作业外,还可以合作探究,为了提高课后探究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组建家长和学生的探究小团队。
例如:在学习完了图形的认识这一单元时,学生已经很熟练得掌握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能准确认识具体不同的图形。课堂中学生对七巧板的拼组很感兴趣。课后给学生留了一个“图形自由拼组”的实践活动,考虑到此活动可能涉及对各种图像的修剪和粘贴,所以“图形自由拼组”的活动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
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知识的整合中,此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对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真学课堂不仅仅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中来,长此以往,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均获得最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