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心肌梗死患者Tp-Te间期对预测其心律失常及预后的作用

2016-03-07 20:11赵风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期
关键词:室速室早波峰

赵风华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并发症多,致死率较高。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T波峰-末间期(T peak-T 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心电图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判断心室中复极离散的有效标准。为探讨检测心肌梗死患者Tp-Te间期对预测其心律失常及预后的作用,我院对近期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其预计生存期为半年以上。这些患者均无心房颤动的症状,无4个以上导联T波终点不明显的情况,未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脏病、瓣膜病等可引起T波改变的疾病,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可能影响T波峰末间期的药物。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其年龄为61~75岁,平均年龄为(69.5±10.5)岁。按照病情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组中有90例患者,非心律失常组中有30例患者。其中,心律失常组又分为室速组和室早组,室速组中有65例患者,室早组中有25例患者。再根据预后将这些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心血管事件组中有15例患者,非心血管事件组中有105例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尽量保持心态平和。记录患者从当日07:00~次日07:00共24h的心电图信息、相关症状和生活日志,排除体位因素和药物因素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干扰。记录患者的RR、QTc、QTp间期。在心电图上测量Tp-Te,测量正向T波定点到T波终点的时限。其中T波的终点为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对交点不清的患者,以T波远侧支(直立T波的下降支)的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作为T波的终点[2]。对心电图出现U波的患者,取其T波的中点作为T波与U波的最低点。将连续5个行动周期Tp-Te的均值作为最终Tp-Te值,测量并计算Tp-Te离散度。测量时排除T波双向、平坦、极限漂移等影响测量的导联。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室速组患者、室早组患者和非心律失常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比较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情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

经检查发现,室速组患者的Tp-Te为(157.4±34.5)ms,室早组患者的Tp-Te为(133.54±28.3) ms,非心律失常组患者的Tp-Te为(93.9±50.1) ms。室速组患者的Tp-Te离散度为(61.4±21.6 )ms,室早组患者的Tp-Te离散度为(55.5±23.2) ms,非心律失常组患者的Tp-Te离散度为(32.4±9.8)ms。室速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均明显大于室早组患者和非心律失常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早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均明显大于非心律失常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预后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

经检查发现,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为(130.5±45.5)ms,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为(93.3±21.5)ms。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 离散度为(70.5±21.2)ms,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离散度为(34.5±9.5)ms。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均明显大于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表现。有学者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病理及相关生理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发现,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会伴随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加[3]。复极离散增加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生理因素。心电图中Tp-Te间期代表心室壁跨复极离散度,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心肌梗死急性期是冠脉阻塞引起缺血、缺氧导致的组织结构、循环代谢、离子通道及心肌电生理异质性等异常[4]。因此,患者在心肌梗死缺血早期会出现Tp-Te增大的症状。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室速组患者、室早组患者和非心律失常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两两相比,差异显著。这说明,Tp-Te间期可作为判定心肌梗死患者是否会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Tp-Te及Tp-Te离散度均明显大于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这说明,Tp-Te间期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检测心肌梗死患者Tp-Te间期可预测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及预后。

[1]赵红敏,刘丽娜,王亦文,等.T波峰末间期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4660-4662.

[2]姜相明,赵红敏,籍振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3,41(8):740-743.

[3]洪泽生.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34-135.

[4]黄艳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3):53-55.

猜你喜欢
室速室早波峰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炮制工程骗钱的“甲方”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
作用于直立堤墙与桩柱的波峰高度分析计算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