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介语语用学的大学英语语用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6-03-07 14:01吴智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语用能力

吴智浩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基于中介语语用学的大学英语语用教学有效性研究

吴智浩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长期以来,对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严重不足,这是阻碍其中介语发展并导致石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语用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可行和有效的。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反馈,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用水平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介语语用学;语用能力;语用教学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是1972年由英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首先提出的,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与母语和目的语都不同的独特语言,或者说是尚未到家的目的语,它的理想状态是不断向目的语靠拢。因此,母语为汉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学的英语本质上就是一种汉英中介语。语用学是一门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等。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说话人有时并不是单纯表达语言符号单位的意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听话人根据实际情景和心理推断等来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仅仅懂得一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的。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中介语的研究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扩展到语用能力,从而诞生了中介语语用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它是二语习得的一个分支,“研究非本族语者如何以目标语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另一方面研究学习者如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目的语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姜占好,2013:10)。本文基于中介语语用学的理论,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用错误,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英语语用教学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水平的有效性。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

为了知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以及该能力与学生性别、专业、英语水平、来自地域以及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是否存在相关性,笔者对湖北省某本科层次高校的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测试。这100名学生来自10个不同院系,每个院系随机抽取10名学生。为了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测试卷为匿名形式。测试卷包括问卷和测试题两部分,问卷题为主观问答题,以汉语表达,主要了解学生性别、专业、英语水平、来自地域以及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等方面情况,如“你的高考英语分数是多少?”、“你中学就读的学校在城市还是农村?”“你的高中英语老师有没有讲解过英汉语言的差异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测试题为客观题,共25题,每题4分,以英语表达,主要了解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如:If a foreigner says, “You are beautiful”, you’d better say:

A) “No, I’m not beautiful.”

B) “Really? Nobody has said so.”

C) “Thank you.”

测试卷收回100份,其中有效卷为98份。通过对有效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一,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严重不足,其语用能力远远落后于语言能力。其二,性别与语用能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专业、英语水平、来自地域以及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按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英语水平、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来自地域、专业。

二、验证语用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语用水平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英语语用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语用水平的有效性,笔者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所教授的93名来自同一院系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一)研究问题

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英语语用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水平?(2)学生对英语语用教学的反馈情况如何?

(二)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研究的是湖北省某本科层次高校的城建学院2014级2个自然班93名学生,其中一个班学生45人(男生34人,女生11人),另一个班学生48人(男生36人,女生12人)。2个自然班学生人数、性别比以及高考英语成绩都很接近,适宜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

(四)研究过程

1.前测

在2014年9月第一学期之初,对两个自然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英语语用水平的前测。前测卷为客观题50题,以英语表达,每题2分,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测试时间为30分钟。主要考察学生在英语的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请求、道歉、询问等言语行为理论知识、语言的间接性知识、意义的所指和指示知识、会话的语用研究知识、语篇的结构知识等。测试题大部分选取自姜占好所著《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附录一)。

前测卷收回93份,均为有效卷。2个自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57.5分和59.6分,其中t值为0.59,p值为0.513,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前测测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英语语用能力不足、对英语语用知识陌生和语用能力远远落后于语言能力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没有从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达、生搬硬套汉语中与英语表面意思相似而语用含义不同的词句、不能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不依照具体情况滥用礼貌语、不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按照汉语篇章的特点来组织英语篇章等。

中国学生所学的英语本质上就是一种汉英中介语,其理想的发展状态是不断地向目的语渐进。学生的语用能力差阻碍了其中介语的良性发展,是造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语言综合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重视,这是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直接相关的。但是,语用教学究竟能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来验证。

2.教学实践

随机将平均分为57.5的班设为实验班,另一个设为对比班。在实验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语用教学实验,而在对比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教学方案具体如下:

(1)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的文化内涵结合起来

任何一门语言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脱离了文化背景就不可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在讲授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时,要重视讲解其文化内涵。如讲解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一词时,教师应指出该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指代差异。在中国,“个人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指个人利益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个体的重要性。但是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却是一个褒义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再如汉语中的“猫”和英语中的“cat”虽然都是指的是同一种动物,但是它们所表达的与各自文化内涵相关的含义却不同。在汉语中,“猫”是温顺、乖巧的象征,而在英语中,“cat”却可以指包藏祸心、狠毒的女人。在句子层面,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所犯的语用错误也是比比皆是。如按照汉语的习惯,给一位外国客人送别时说“Please walk slowly”不仅达不到“请慢走”在中国人心中产生的良好的效应,反而会使对方不悦。对方会认为你是在暗示他体质差或年龄大,因而产生气恼的情绪。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与英语有关的文化背景,采用文化导入的方法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

(2)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按照英语的习惯遣词造句和谋句成篇

在实验班教学中,分析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时向学生讲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如英语句子重形合,讲究语法的严谨,而汉语句子重意合,在语法上有时不那么严谨;英语中重客观,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多用物称作主语和由其产生的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而汉语则并非如此,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多用人称作主语和主动语态的频繁使用;英语习惯开门见山,句子中把重要的部分如事件放在前面,而诸如时间、地点等放在后面,而汉语则相反,习惯把时间、地点等成分放在后面。例如,“今天下午我要去礼堂开会”,该句子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应将“今天下午”和“礼堂”放在句子后部:“I’ll have a meeting this afternoon in the auditorium”;英语中代词通常不能省略而汉语则相反;英语中经常使用省略和替代而在汉语中则并非如此。在篇章结构上,英语和汉语也有很大差异。英语篇章呈直线型,英语的篇章一般是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整个篇章围绕主题展开,这和西方国家人们直截了当的思维方式有关。在汉语篇章中,则往往将次要的部分放在前面,主要的观点放在最后,篇章呈螺旋形发展。这和中国文化中讲究含蓄委婉有关。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一段非常美丽的场景——“十八相送”。在这段场景中,两人的唱词优美浪漫,成为永恒的经典。但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梁山伯无法领会她言语中种种关于男女的比喻,如牛郎织女、金童玉女等,祝英台则变着法儿试图使梁山伯明白她的心意。这正符合了汉语思维中的含蓄美,所以中国人认为这段场景优雅无比、回味无穷。而西方国家的人则理解不了,他们认为这段唱词冗长累赘,还不如干脆来一句“Actually, I’m a girl. I love you”。因此,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写出和说出的英语句子和篇章只会是具有英语的躯壳而缺乏英语的灵魂。长此以往,学生的中介语就难以得到进步,严重的还会出现石化现象。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学生能依照英语的习惯来造句行文。

(3)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人们在从事一项工作或任务时,如果有了兴趣,就有了从事这项工作或任务的动力,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在实验班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教学内容,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英语原版影视作品片段。中介语语用学“着重探讨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实施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和如何理解这些行为”(何自然,1997:15)。因此,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如请求、邀请、拒绝、道歉、赠送礼物以及购物、打电话、乘坐交通工具等生活场景的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欣赏并进行讨论,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和语言在真实的环境下是如何使用的有一个直观、生动的感受。笔者还采用将学生分组,通过角色扮演表演课堂情景剧的方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如设立一个客人去主人家中进行聚会的情景,由一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涉及到邀请、问候、请求、拒绝、道歉、赠送礼物、告别等多种情景,表演完毕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来对表演进行评论和找出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来作总结。

(4)将语用知识测试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促使学生重视语用能力培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有一句老话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项知识或技能,如果和考试完全没有关系,是很难得到学生重视的,作为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在实验班教学中,笔者明确告知学生将在学期末再进行一次英语语用测试,其成绩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则占期末总成绩的20%,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语用知识的动力。后在实践中证实,这样做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不少学生在课下在互联网上主动查询有关西方文化的文字介绍、图片、影视资料等,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大大加深了。

3.后测

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于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后测。后测的形式、分值和时间与前测一致,测试题中大部分也从姜占好所著《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附录一)中选取。

前测卷收回93份,均为有效卷。对比班平均分为62.2分,实验班平均分为78.9分。实验班学生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显著(t值为6.76,p值为0.0045);对比班学生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t值为1.28,p值为0.23)。

(五)研究结论

英语语用教学的教学实践说明英语语用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水平和促进中介语的良性发展。通过运用多种资源和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语用知识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同时,研究也发现考试在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和促使学习者课下自主学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仅仅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是学不好一门语言的。在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的二语学习中,教学就成了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也直接促进了其中介语的动态发展。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用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Kasper, G. & Blum-Kulka, S.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1.

[3] 岑海兵. 中介语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姜占好. 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 吴智浩. 中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 安徽文学, 2009,(11)(下半月).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4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2-0122-03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语用能力
走出“语用教学”认识误区
指向语用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