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 林其锋
直观、提示、操作和持续
——班级有效管理策略摭谈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 林其锋
时下,一些班级管理条例少有直观性和操作性,更无持续性,致使班级管理流于形式。本文试从目标管理直观化、行规管理提示化、标语暗示操作化、管理执行持续化等方面摭谈班级事务管理,以期突出行动目标,细化行动步骤,降低行动难度,增强学习的韧度,提高管理效度。
直观 操作 持续 管理有效
笔者曾听一位学生感慨:“当年,我也是一个不自信的人,因为我的学习基础薄弱,总是感觉低人一等。但是,老师你当时说了一句‘英雄不问出处’,使我找到了自信。现在,和朋友聊天时,经常会提起你,会提起你的这句话。”说真的,笔者想不起当时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就算有,那也是无心之言,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事毕,笔者不禁扪心自问:我到底说了多少对学生有正面影响的话?作为班主任,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对班级管理产生更加有效的正面的作用?
毋庸讳言,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与科学的班级管理不无关系。而这种持续有效的班级管理必须依靠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来实现。
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中国,第3条)和“先举手,后提问”(美国,第3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中国,第7条)和“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如‘(姓)老师/主任/校长’”(美国,第3条)。
不难发现:从教育目标而言,前者的教育范围更广,教育要求更高,侧重宏观;从实施途径来说,后者则侧重微观,具有直观性、提示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后者相对而言,明确了行动步骤,降低了行动难度,提高了行为效率。
因此,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断有效地指引着莘莘学子,引导着他们不断挖掘自身所看不到的潜能,笔者试从直观化、提示化、操作化和持续化等角度切入,对班级事务管理进行摭谈。
每当接手一个班集体时,笔者都会扪心自问,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准备引导学生到哪里去,也就是我准备把他们培养成怎么样的人才,我又准备怎样引导他们到达那个目标。
首先,向学生展示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对象是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3%”几乎都成了各界顶尖成功人士,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大都是社会的中上层,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60%”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安稳地生活与工作。“27%”几乎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常常失业,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成功开始于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其次,向学生展示近三年一些高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我校的大致排名的表格材料。这样就会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本校考多少名次,大概能上什么院校。目标成就未来,一个人的目标清楚了,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法具体地讲是利用模型、图表、实物、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直观法同样适用于班级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直观化会使不自觉活动转而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
不言而喻,确定目标是一回事,实现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确定目标是明确做什么的方向,而实现目标是清楚如何做的方法、途径。因此,在制定目标以后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行动机制与之相匹配,这样才能形成更有效的动力机制。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狠抓常规工作,且常抓不懈。此处的常规工作大致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行为常规,二是学习常规。笔者依据学校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静文化”管理和“勤文化”教育为管理载体,且把这两个管理载体分别转化为黑板上方的班级标语:“宁静致远,天道酬勤。”使之具有了抬头可见的直观性和标明要点的提示性。提示化的做法原本是一种常用的记忆研究方法,即通过一遍一遍地反复呈现,直至对象的整个刺激系列被完全记住。
常规管理对学生成长的直观的提示性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自然而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抓好常规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这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如果说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那么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第二环境。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状况等确定的班级标语具有提示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的功效。然而班级标语一般侧重宏观,虽然具有直观性与提示性,学生却不易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班级标语熟视无睹,而使之失去了应有的管理效果。
如何科学处理班级标语,使之成为学习宗旨和实现目标的指挥棒呢?这就需要把班级标语细节化,使之具有易操作性。如把“宁静致远”细化为“入室即静,静坐即学”,把“天道酬勤”细化为“勤练习、勤记忆、勤整理、勤反思、勤复习”。如此一来,班级标语既具有直观性与提示性,又具有易操作性。操作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行为,具有目的性、步骤性和实践性。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可以通过上述提示,按照相关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获得经验、达到目标。
汪中求曾说:“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措施易定,执行却难。“静文化”管理也好,“勤文化”教育也罢,如果缺少科学的执行力,都极有可能流于形式或难以坚持。因此,笔者决定狠抓“两大文化”时,要求自己特别关注措施的执行力与持续力。
一是定时检查。安排相关班团干部每天三次检查练习、笔记、错题集、反思,早、中、晚各一次。笔者认为,通过早中晚的检查,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一种长期的思想强化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激励、自我挖掘潜能、提升思想意识。
二是每日反思。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笔者要求学生每日写反思一则,可写学习心得,可写学习困惑,可写偶然性的启发,还可以写观后感以及考试后的试卷分析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指导,没有正确的指导,再好的方法也许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每天都要对各种反思进行批改,整理出一些优秀的反思,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学生共享。通过反思,能了解学生生活与学习上的一些困惑,能共享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及时发现班级里的一些不良现象,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并且,通过评语这个师生桥梁,与学生进行笔谈交流,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获得了学生的信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每月交流。一个班级,学生“势众”而班主任“人单”,班主任不可能同时管住每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首先树立典型是关键。每月选举学习标兵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向同学们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共享好经验,目的是“以优带劣,以帮代教”。其次要树立后进生的转变典型,肯定其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逐步消灭后进生。
总之,可行的直观性、提示性、操作性和持续性的班级管理策略突出了行动的目标,细化了行动的步骤,降低了行动的难度,增强了学习的韧度,有利于老师对班级的有效管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
[1]张新晖、冯世杰.班主任手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周达章、方海东.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宁波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张万详.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