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 石景章
语文新课标之新理念点滴谈(十一)
□深圳小学 石景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关于阐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目中,写道:“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标力点四种能力,的确高度概括了小学语文课程所肩负的教学重担。只要你是语文老师,就得挑起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这四种能力的重担,且责无旁贷。现在的基层学校对语文教师的工作分配大约是两种状态:一种是按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循环执教,一种是按一、二、三年级和四、五、六年级两个档次分。很少学校能让老师有作1~6年级的大循环教学机会。因此,一线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努力就有可能产生“偏年级段”的倾向。这种分工状态导致老师的教学努力从一个学科缩至这个学科中的一个年级段。有的老师十年甚至几十年只教一个年级段,美其名曰:年段教学专业化,却不考虑语文教学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衔接性。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分工。但是,很多学校却没有整体的考虑,只是维持现状。因而,无论哪个学校的语文教学一经抽考(或调考),得出来的结果是:低段优,中段良,高段再下滑(我不敢说“差”字)。如果按年段分工各走“专业化”的路子,为什么低段的是“专”而优,到了中段却是“专”而良,乃至高段的“专”而滑呢?如此看来,问题还是出在“年段专”上。我认为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是“学科专”的人才,我们才能实现“以人才育人才”的境界啊!不要出现“常年专业教高段的老师,调整到一年级去就张不了嘴;反过来常年教低段的老师,调整到高段去就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教育部对一线教师下达了很具体的继续教育的指令:每年学习业务48学时。如果,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小学一年级当老师,一直跟班到六年级,历经六个年头,每年48学时,乘以六,总课时达二百八十八课时,还学不好小学语文学科的系统教学吗?我们的大学生不至于那么傻吧!只怕是那个“年段分工”给拖累的。
上面这些话,我啰啰嗦嗦地唠叨,无外乎是给每一个语文老师提个醒: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咱们要使自己从一个年段里跳出来,促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科的合格老师,能胜任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下面我将分4次,来为老师们解读这四种语文能力。今天,只讲“识字写字能力”。从这几个字的语法结构上看:识字与写字是并列的,没有孰轻孰重之分,统称为“识字教学”。然而,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明显是重识字轻写字的。对不对,我们暂不论述,姑且把现状当成对的来看。
在我的“识字教学”中,坦白地说,我是有自己的一套经验的。下面分两个层面说。
经几十年的实践,我归纳了一个识字教学的“四字口诀”,分别为:音,形,义,写。我再扩充为四小句:淡化字音,重视字形,突出字义,落实书写。我之所以提出“淡化字音”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我们的孩子是在母语环境中长大的,从胎教开始,接触的就是母语。比方说,学“妈”、“爸”这两个字,其字音还用借助拼音来教吗?不用吧。从他们咿呀学语的第一个发音就是这两个字,都叫了六年了,难道在语文课堂上再花时间“ma”“ba”地教吗?其二,我国的方言之多、之杂,只怕是世界之最。而生活在方言下的孩子一定要咬准普通话的字音,只怕很难。比方说: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在很多方言中是不分的。老师在课堂上下大力气,花很多时间去纠。结果如何?走出校门,回到方言生活中,孩子们又忘了,仍是an、ang不分。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量骤增,不纯正的普通话成了全国的“流通语”,谁都这么说,谁都这么听,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孩子们的成才;咱们“读”就读吧,何必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当然,从理论上说,字音读不准是不可以的,我不再赘言。再讲“重视字形”。字音不准,别人或能听懂,字写错了,别人看不懂,那可不行!因此,我用的动词是“重视”!怎样体现重视呢?要讲结构、讲笔画、讲笔顺,这个环节老师们都把控得很好,我就略写了。第三小句:突出字义。一篇低段课文要写的生字可能超十个,量大字多,字字要讲义,课时肯定不够。所以我用的动词是“突出”。意思是在一组生字,老师只要“突出”那两个左右即可。往“左”至少讲一个,往“右”最多讲3个。怎么讲?用遣词造句的方式最常见,用字的正反对照讲也不少见,用近义词组“字串”也是好办法,用动作表达也很有趣,有水平的讲字理。总之方法很多,大家就各显神通吧。
最后是“落实书写”。如何落实呢?重讲“运笔”。这个很费事,但很有效,为的是让我们的下一代能传承祖国文化。
常教中、高段的老师,对于“识字”教学走了整体“淡化”的路子。有的老师甚至只要求学生自学,老师基本不讲了,这对吗?不对!别忘了我们小学和初中共九个年头总称为“基础教育”,而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如果我们在中、高段“淡化”识字教学,就等于肩负“基础教育”的重任却不教“基础”!我重言相劝: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识字教学”仍是重要教学环节,仍是要祭起“四字口诀”,只是稍有变化——“字义”的突出要加量,变成三个左右;变在书写的指导,从“运笔”变为提速,逐步促使孩子的书写又好又快。
当然,识字教学的“流派”很多,我的阐述不入流不入派,仅仅是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