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无美
(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820)
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口语表达的规范问题
林无美
(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沈阳110820)
摘 要:新闻节目是很多人关注新闻事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播音主持们的语言表达并配以一定的视频和图片,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信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尤其需要重视主持的口语表达规范性问题,本文分别从口语表达的简洁、文明以及接近主题和贴近生活几方面来论述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口语表达性规范要求。
关键词: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口语表达;规范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丰富以及传播观念、传播手段、传播样式的更新,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大量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探索性的语言样式不断涌现,丰富了荧屏内涵、增强了传播效果,具有深刻的引领意义。但是也应看到,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在口语化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或者说为了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播音主持们经常使用大众日常生活用语,哪怕这些用语带有一定的偏见和粗鲁,也还是将其摆放在电视节目这个台面上来,并且宣扬说自身的这种做法是为了以一种亲和与亲民的状态为大众播放节目。笔者认为这是对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口语表达规范上的一种曲解,用这样的消极词语使自己放低姿态以便符合大众需求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认清规范性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他们也是公众人物,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播音主持人面对着摄像机与镜头,面对着多数观众,这些都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总之,播音主持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涵养与素质。在国内来说,他们对大众有一种导向作用;在国际上来说,他们则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与国家的文化。无论是对内的新闻信息传达还是对外的形象代表,都不允许主持人有言语和行为上的偏颇。
此外,新闻主持人除需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有人文素养和文化品质,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不仅仅是把社会现实或国家事件向公众们传达完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倾注一定的人文色彩与情感细胞,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受众,并且给受众鼓舞与教育的功用。这样才可以让言说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给人一种亲和感。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早在延安《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中就有明文规定,“用普通话的口语,句子要短,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并要注意音韵优美和响亮”。我国广播电视语言的内容和品位决定了语言的郑重性和引导性,进入大众传播后,更要求语言内容的郑重和语言形式的完整与严谨。字的正确读音、句的合理错落、意的有效传达等都要在追求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口语化加工,如适度调侃、俗语应用、市井说辞等。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单纯追求说起来“带劲儿”、听起来“好笑”,而忽视语句、语态以及内容的合理性、逻辑性。
我们都知道,受众早已习惯把广播电视播出的有声语言,尤其是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语言,当作读音、吐字和运用语法的模范和样板,播音员主持人应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语言规范的重要意义,纯洁汉语、规范语言的工作首先应当从节目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做起。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语言的表达与言说可以展现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文化风俗等,所以说要注意使用本文化下的文明用语。尤其是对新闻主持这样的特殊工作而言,语言的表达更要精确并且文明。它是超脱于主持人个人身份的象征,可以说在公众之下的言辞就已经被界定为意义更广的表达了。站在这个特殊背景的位置之下,播音主持人就要注意自己的措辞,而不应受着经济利益的牵制一味放低自己的态度去迎合某些大众喜好哗众取宠的心理。新闻节目就该保持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它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所以为了求利益而忘记应该坚持的只会在新闻节目的位置上越走越偏。
所以说,我们应该提倡新闻口语表达的文明性,摒弃追求低级的趣味性用语,我们应该给新闻事业留得一份净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集结语言的精华之处,去其语言中的粗俗之词。这样的电视新闻节目才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受到长远关注。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客观性强、节奏感突出等。这就要求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闻节目的特点,在语言的具体功能、风格、呈现样式、节奏、内涵等方面科学地、全面地、系统地、忠实地体现新闻节目特色。这种特色来自于播音员主持人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功力,要用受众能够并愿意接受的语言来“包装”自己,传递信息,建立良性互动,从而使受众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魅力体会到节目的思想魅力,形成受众认可的语言个性,从而受到欢迎。
所谓的人情气息的口语表达,就是要用大众所能理解的语言去言说,按照老百姓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去传达某些信息,如下面一段新闻导语:“就说这水吧,在山里,几十口就指着5公里外的一眼山泉,水刚够人喝,连家畜都不敢多养;您瞧现在,哗啦啦的自来水流进了百姓的家,滋润了百姓的心田……”这是一段关于山区村民用上自来水的新闻报道的导语,原导语是:“通过水务部门和县乡村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某某村终于通上了自来水,请看报道。”不难看出,前者明显较后者更具有贴近性和亲切感,表达效果要更为优质。所以,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在规范的语言、合理的节奏和明确的语义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语言创作,口语化播报更加有效。
口语化,是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有声语言有力、有理、有为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要求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合理规范问题、科学播种芽苗、果断收获成果,使得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刘向辉.浅议新闻播音主持中的情感把握[J].科技资讯,2010(36):34-36.
[2]管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传播符号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67-69.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