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探析
——以“深圳12·20滑坡事故”新闻发布会为例

2016-06-12 09:17:5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权威突发事件滑坡

张 迪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探析
——以“深圳12·20滑坡事故”新闻发布会为例

张 迪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024)

摘 要:面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权威信息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引导、政府形象的树立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发布内容、发布时机、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深圳12·20滑坡事故”新闻发布会做了整体分析,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希望能为政府部门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深圳12·20滑坡事故”

突发事件因其突然性、重要性、紧迫性往往能迅速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公式”,即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公众批评力。在公众批评力尚待加强的状况下,将重要事件的信息及时、透明、准确地公开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发布会作为权威信息发布源和传播窗口,是政府信息发布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事态发展、新闻关注点、社会舆论走向的重要因素,在促进事件解决、政府形象塑造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突发事件下的新闻发布会

政府新闻发布会是指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举行的向新闻媒体介绍政府立场、观点、态度和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政府信息的问答式会议。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公众对信息的渴求以及信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突发事件,政府部门作为权威信息源通常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权威信息,实现与社会的沟通互动,这不仅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应急能力的展示,是政府积极作为的表现。大众媒体通过对信息的传播解读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规范成熟的新闻发布会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并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社会舆论。

表1 “深圳12·20滑坡事故”新闻发布会

二、“深圳12·20滑坡事故”新闻发布会的整体分析

2015年12月20日中午11:40分左右,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集团后侧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下午13:03分,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官方微博@深圳消防铁军向社会发出第一条官方信息,称光明长圳洪浪村煤气站旁山体滑坡,消防正在搜救被困人员。随后,14:59分,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博@光明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时间、地点、事件及目前状况,作为权威口径正式对外通报了事故信息。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深圳市政府立刻采取行动,从事发当天20日至25日,在6天内连续召开了10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对质疑问题进行权威解答,满足了社会对信息的强烈需求,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的发布效果。

(一)发布内容

新闻发布会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贯穿于整个事件之中,政府透过这个窗口实现与媒体和民众间的互动沟通,实现告知与反馈,并引导社会关注点的变化。在此次事故的10场新闻发布会上,不同岗位的政府人员作为新闻发言人根据事件的进展向公众及媒体展示最新的数据信息和救援情况,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实现了信息及时有效公开。

通过表1的汇总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依据事件的进展变化,10场新闻发布会内容更有侧重。针对事件突发、信息匮乏等特点,前期的发布内容围绕事故的基本信息及救援工作情况展开,包括事故地点、时间、现场灾情、伤亡情况、救援部署等,第一时间发布了权威消息。随后,根据救援情况的进一步开展情况以及社会的关注热点,召开“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现场救援”等主题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最后,公布灾害调查组权威认定,对事故进行最终定性。10场发布会合理布局,既满足了公众对基本信息的需求,又及时有效地回应了社会的质疑声音,进行了议程设置,引导了社会关注点和舆论走向,积极促进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发布时机

准确把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时机对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发布会的价值与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确保信息的及时公开。滑坡事故发生在2015年12月20日中午11:40左右,下午17:15深圳市公安局和光明区政府就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救援的进展及伤亡情况,并在24小时之内完成了3场对外新闻发布会,政府部门的迅速应急反应保证了权威信息的有效传播,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饥渴。其次,重视关键节点。搜救工作进入第四天,23日凌晨4点左右发现有人员生还迹象,上午7:00左右立刻召开了第六场发布会,介绍最新救援病人情况及救援工作现场情况。这不仅是对救援工作给予肯定,也向社会传递了积极正向的情绪态度,有利于营造平稳的救援氛围。针对社会上质疑的声音以及一些网络名人对该事件的调侃,深圳政府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事实信息,用事实说话,有效遏制了事态走向的偏差。同时,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巧妙引导社会关注点。12月25日召开的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最终认定,定性该事故是安全责任事故,而非之前所说的山体滑坡。这一权威结论拓宽了该事件的关注点,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管理、灾难救援等方面的思考。

(三)传播效果

突发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是针对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应急处置策略及其实施绩效而进行的总体评估,其目标指向应涉及政府议程设置、媒体效果、公众效果三个方面。[1]在议程设置方面,深圳政府通过连续10场新闻发布会将救援信息快速、直接、透明地传递到公众面前,事实详尽,议题突出,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抢占了先机,树立了权威形象,有效把握了舆论走向。在媒体效果方面,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都市报纸都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详细、完整的追踪报道,扩大了信息曝光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新华社还在12月25日发表了评论文章《突发事件考验城市危机应对能力》,称赞深圳此次应急表现可圈可点。从公众角度来看,尽管期间存在一些质疑声音,但随着丰富透明的信息公开,各种谣言随之击破,疑问得到解答,公众态度普遍比较平稳,对深圳表现给予了肯定,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新闻发布会成功传播的启示

(一)把握时机,抢占话语先机

突发事件的急迫性对新闻发布的速度与时机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部门只有快速敏捷地做出反应,才能在话语权和传播力上取得优势,慢半拍就给谣言的产生增加了一份可能。同时,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议程设置,在新闻发布中突出核心事件,引导媒体报道点。

(二)核实信息,实现权威发布

把握速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信息真实性的核实,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统一发言口径。在深圳滑坡事件中,正是因为@深圳消防铁军仓促定性此次事故为“山体滑坡”才增加了舆情的失控风险,使政府处于舆论被动地位。

(三)及时沟通,消极误会间隙

政府部门在对外进行信息发布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舆情的跟踪和分析,通过媒体及时实现与社会的沟通,了解社会关注点、质疑点,把握社会舆情走向及公众情绪,以便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

(四)提高素质,树立政府形象

政府部门要逐渐把新闻发布会纳入到政府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工作常态,不断完善相关流程以及制度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和处事水平,促进政府政务公开,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侯迎忠,赵梦琪,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的多维理论视角[J].现代传播,2012,34(12):56-60.

[2]《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连载之三政府新闻发布的主要形式[J].对外传播,2008(4):6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113-02

猜你喜欢
权威突发事件滑坡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河北地质(2021年1期)2021-07-21 08:16:08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14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人大建设(2017年7期)2017-10-16 01:42:40
权威发布
电影(2017年6期)2017-06-24 11:01:26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9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0
权威的影子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