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楚涵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0)
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对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比较
——以微博、人民网对“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
覃楚涵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518000)
摘 要:本文基于网络媒体背景下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研究成果以及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领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研究进展,拟对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分别选取了人民网和微博关于“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报道,主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的角度比较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信息传播的异同。希望为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两个平台之间交互融合的报道创新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天津滨海爆炸”事故
(一)天津滨海爆炸事故回顾
北京时间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物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截至2015年9月11日上午9时,共发现遇难者165人,已确认身份165人。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调查报告认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国内各大网络媒体的聚焦报道。根据2015年微博热门话题榜单,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在微博上产生了35亿阅读量和400万的讨论量,成为2015年社交媒体上关注度最高的社会事件之一。下文将对天津滨海爆炸事故中的新浪微博与人民网的信息传播进行归类和比较分析。
(二)研究样本
1.时间框:鉴于微博和人民网上关于“天津滨海爆炸”的信息主要集中在8月12日~ 8月31日,因此研究的时间范围选取在8月12日~ 8月31日。
2.分析单位:新闻网站方面,选取人民网中8月12日~ 8月31日关于“天津滨海爆炸”报道的所有稿件,共计315篇。经过阅读整理,除去部分内容完全重叠的报道,共192篇。社交媒体方面,在新浪微博8月12日23点30分~8月31日24点时间段内关于“天津滨海爆炸”的微博中抽样选取192条微博为分析单位。
(三)新浪微博与人民网的传播主体比较分析
首先,对选取的192篇人民网报道样本及192篇新浪微博样本中的信息来源进行内容分析,本文将信源分类为六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新浪微博与人民网信源比较分析
人民网对“天津滨海爆炸”事件报道样本的消息来自各级党政机构以及传统媒体及其附属网站;微博的传播主体主要是网络用户,其实有一部分新闻记者、爆炸事件的受灾民众与救援人员也承担着“网络用户”这个角色。
微博的核心在于用户生产内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源。在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报道中,微博第一时间隔空报道了事故现场的情况。8月12日午夜,天津爆炸事件的现场照片、视频等被网友上传到微博,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人民网的信源选择确保了人民网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由于党政机构和传统媒体需要确保消息的真实性才能公开,这样的信息源特质也对人民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造成了影响。
(四)新浪微博与人民网的传播内容比较分析
本研究对新浪微博与人民网中抽样选取的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微博的内容变量分为五个方面,如图2所示:
图2 新浪微博传播内容分析
基于人民网与新浪微博在传播主体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将人民网的内容变量分为七个方面,如图3所示:
图3 人民网传播内容分析
在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报道中,微博充分体现了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碎片化等特征。同时,微博以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对碎片化信息的凝聚和整合,利用头条新闻进行滚动式报道,对天津当地网友的感觉、官方的回应、外地网友感受到的震感、现场的图片视频进行集中的转发和发布。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初期信息传播、事故现场状况还原以及事件后续进展的线索提供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相比,新闻网站在信息的早期发布上所占优势不大。但是新闻网站在权威性发布、深度报道上仍然表现突出。首先,人民网的权威性发布及大力度、多角度的报道仍然为受众了解事件、关注事件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其次,面对“事故安全调查”问题以及“政府职能部门”责任等领域的议题,人民网充分利用其平台,发表新闻舆论,实现对舆情的反映。
(五)新浪微博与人民网的传播渠道比较分析
微博信息发布的独特性在于简短快捷,传播形式丰富多样,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同时,微博作为一个信息纽带,连接着其他论坛、网站,帮助各类信息在不同网站之间传播,加快信息的复制与扩散,可以使即时信息得到迅速传播。
8月12日~到8月31日之间,人民网通过其新浪微博账号,每天都发布大量的信息,组织网友进行讨论,同时,在人民微博的微播报板块进行事故直播。截至8月21日,该直播的阅读量达到了1798万,增强了政府机构与公众的信息互动,也便于公众获取事故信息。
(六)新浪微博与人民网的传播效果比较分析
1.时间维度下的传播效果分析。在本文选取的时间框内,分析报道量变化趋势我们可看出事故的变化趋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发生阶段为8月12日当晚;中期发展阶段为8月13日~8月18日;后期平息阶段为8月19日~8月31日。
从短期效果看,微博的传播效果比人民网的效果更明显。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网友们对事件的传播频率较高,能在短时间内在微博上形成舆论焦点。从长期效果来说,微博传播话题的更新速度太快,从而降低了其长期的传播效果。
西方学者霍夫兰等人曾提出信源可信度概念,即“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其说服效果越小”。人民网拥有母体《人民日报》及其附属网站的资源支持,掌握了大量官方话语的资源优势,使其在该事件中扮演着沟通政府与民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同时,人民网拥有自身的专业采编团队,通过对政府官员的独家采访和邀请专家进行第三方视角解读等途径,对事件进行深度、精准地报道,和微博的“最迅速”不同,人民网具备“最权威”的特色。
2.空间维度下的传播效果分析。推特的发明者曾经描述微博为“自家墙壁,可以随意书写”。公众在微博上表达的往往是碎片化的、直叙胸臆的个人情感和观点。天津滨海爆炸事故发生后,造成了消防战士的较大伤亡,众多网民纷纷发微博集体为奋战在救援前线的消防官兵祈福。可以说,“互动性、私语性”是微博的最大魅力。它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拉近了交流者的心理距离,也使微博与公众之间的空间紧密度提升。
人民网的信源多为官方媒体,因此话语形式方面依然体现了浓厚的时政性和政府代言的特征。近几年,人民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人民网全方位报道各级政府举措、现场救援进展、受灾群众生活情况,密切跟踪事件进展从多个角度设置公众需要关注的议题。但从对人民网传播内容的立场倾向性分析可以看出,其报道视角依然受到“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政策的影响,与微博相比人民网相对缺乏与公众视角的紧密度,空间上的传播效果约束相对较大。
基于对新浪微博与人民网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鉴于此,本文将对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的区别进行一一说明。
(一)传播主体比较
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在信息来源方面明显不同,新闻网站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及其附属网站,这是由新闻网站的背景资源决定的;社交媒体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广大网友,这与社交媒体自身的开放性、交互性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传播内容比较
新闻网站的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事故救援情况和事故原因分析,其中关于事故原因分析的报道和深度报道分别占总样本数量的26%和8%,充分体现了新闻网站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深度报道和细致分析的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网站深入、细致的报道,能够使公众对事件原因及事件发展的各个层面有更深入的了解。相比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以个人情感释放为主,由于社交媒体用户群体的分散及特点的多样性,导致社交媒体中信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这正体现了社交媒体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特点,碎片化的信息通过微博进行快速聚合,形成了强大的信息场。
(三)传播渠道比较
快速的传播渠道使得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占有时间上的巨大优势,网民的评论和转发使其不仅能快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同时也是衍生地。而新闻网站也积极向社交媒体取经,从微博上汲取更多信源的同时进而建立自身的互动平台,发挥新闻网站的官方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报道。
(四)传播效果比较
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网站依托传统媒体和主流新闻网站的报道,体现其注重信源的权威性的定位,同时在事故的深度报道与细致分析方面新闻网站也表现突出,为其后期的传播效果奠定了基础。而社交媒体建立起来的虚拟网络圈,消解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人均可以参与到新闻的互动与分享当中,同时也加强了人际间的对话交流,使得信息传播的有效到达率与接受率显著提高。
(五)建议
针对以上观点,我们对社交媒体与新闻网站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的融合创新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实现开放的信源,加强深度报道的采写。由于社交媒体内容本身和发布时间的限制,以及社交媒体信息源素质的层参差不齐,使得社交媒体上关于事故的深入报道较少,但新闻网站能够及时发布各级政府的官方权威消息,在突发事件的深度报道与全面解读方面弥补了社交媒体信息深度性的不足。而新闻网站在时效性与接近性方面的缺失,需要其开放信源,吸纳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信息,进而组织专业记者进行即时报道。
2.关注公众的需求,加强融合报道。新闻网站的关注面覆盖全国,对于局部地区的热点有可能关注不够,因此要加大各地方频道的建设,充分利用各地记者站形成联动,而社交媒体上的议程设置更加大众化、草根化,因此网站编辑记者也要加强对社交媒体信息的利用程度,以更快的反应和更多的角度去发掘公众关心的热点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由于缺乏严格的把关机制,分散的信息难以进行整合,因此需要权威性较强的新闻网站为其把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