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娥
(河北省乐亭县第三初级中学)
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韩玉娥
(河北省乐亭县第三初级中学)
现行的《生物学》新教材内容丰富,如“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生物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做”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教学 探究性活动 创新
在新一轮课改中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新教材中添加这些生物探究性活动旨在于增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获取知识。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着手于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实现生物学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关键之一。
生物探究性活动形式多样,仅利用课堂的40分钟是很难上好生物探究性活动的内容,更不用说学生是否掌握和深入理解该知识点的本质。因此,教师应针对自己目前所任上生物教科书(如七年级上册)里所有的生物探究性活动,耐心地把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挑选出来改成生物探究性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探究性活动,在开展探究性活动时,先指导学生做好探究计划,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分组(全班的同学分为四大组,各大组选不同题进行研究,各大组内又以2人或3人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同一选题的研究。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草履虫”“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萌发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形式完成相关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这样做出来的活动结果,既有小组内的横向比较,又有大组内各小组的纵向比较,使学生所得的结论更科学、更切合实际。
在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通过设计疑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问题,探讨原理,并围绕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参考书本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从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进,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准确把握实验原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最主要是想让学生懂得更多关于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于是在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应提前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培养、观察草履虫。尤其是通过设计改进草履虫的饲养方法。学生们在设计草履虫培养液时,根据草履虫生活在营养丰富的有机物液体中的原理:有的学生用开水泡稻草,将其浸出液冷却和过滤后作培养液;有的学生把稻草煮熟后再熬一段时间,冷却后作培养液;有的学生在开水中加入葡萄糖作培养液;有的学生直接用臭水沟中的水作培养液等。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草履虫生活习性的和实际应用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困难”。体现创新首先是问题要创新。在实施教材的实验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尤其是方法。因此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本中原有的实验方案认真研究分析,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使其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更加科学、可行、简约。如在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学生就对实验材料产生了质疑,他们会想除了萌发的种子,植物的其他部分会不会呼吸呢?学生就可以发挥想象,并找到各种材料回来做实验(如茉莉花的茎、叶、花、土豆、草等)。结果发现取回来的材料只要还鲜活,没有枯萎,这些材料就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活材料的保温瓶的温度比灭火材料的保温瓶的温度高,从而推导出活的材料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实验,自主选择对比实验组,得出结论。让学生勇于参与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案,学习的兴趣高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交流方式,它体现出在不同的思想撞击中下必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深入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必然会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欲和热情,这样更显示出学生对其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也得到鼓励,有了主动交流对比与体会的欲望。如“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个实验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碳这个环节里,有很多学生一次就成功,但有些同学经过反复多次实验才成功。学生在实验后谈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时,很多学生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并总结出该实验的要领。与此同时,学生除观察到实验目的直接相关的现象外,可能还发现其他一些奇异现象。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率”实验中,学生发现萌发后的豆苗会出现紫色的部分,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这些奇异现象的发现正是学生敏锐观察力的体现,也是再次探究的起点和契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及时抓住学生的一闪之念,加以指导,就可能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灵感,延伸研究兴趣;培养敏锐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及独立探究的能力。
学生做活动的实效如何,往往与评价是否有效密切相关。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有效的评价方式,意味着活动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应符合科学,从而可以评价。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个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环节里,让一些实验做得不好的或实验失败的学生,可谈谈失败原因,指出失败的教训,由学生谈论后总结作出评价:换盖子时要快,同时不能让瓶子晃动;倒水速度要快,以免气体泄露;导管要插到澄清石灰水的底部;石灰水不能太多,不然效果不明显等。因此,在每次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都要认真地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慎密的科学探究态度,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1]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生态经济,2007,(5).
[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有效学习,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