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曲,肖立红
回顾与展望:园校合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高曲,肖立红
[摘要]园校合作研究自2010年以来才得到逐步发展,相关的园校合作研究探讨了其内涵、价值、模式、内容、形式以及园校合作与实践教学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关系。根据对文献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考,在未来的园校合作研究中需继续重视园校合作的理论研究,加强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和对园校合作中双主体的权益的研究。
[关键词]园校合作;实践教学;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园校合作即幼儿园与大学的合作,指幼儿园和大学在平等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依托各自特有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基于园校合作这个互动平台。笔者梳理了我国园校合作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比较匮乏,多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研究成果,大学与幼儿园合作的研究还需不断发展。
幼儿园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对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当下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不仅是共同的使命,也是共同的需求。因此,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除了互惠共赢,还能够获得以下价值追求:发挥大学专业优势和功能,促进双方人员的持续发展;促进教育知识的不断积累,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促使教育变革的发生等。
(一)园校合作研究的概况
这里主要关注的是学术期刊中“园校合作”一词的使用变化趋势。“园校合作”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能反映出研究变化的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园校合作的发展脉络及被关注的程度。
历年来的文献中,所使用过的词有“大学与幼儿园合作”“校园合作”“院园合作”“园校合作”等。2010年徐宇采用“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一词,通篇都没有以简写的形式出现,也只有《冲突与协调:大学与幼儿园合作的文化关系考察》1篇论文较权威地介绍了大学与幼儿园在合作中产生的冲突,面对冲突应该如何协调。[1]渐渐地,大学与幼儿园合作的替代词就开始出现,其中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探究》(郭红霞,2013)、《园校一体化合作:助推海南学前教育发展——以琼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罗丽丹,2014)、《园校合作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邵华云,2014)[2]和《校企合作升级版:院园融合》(刘沪波、孙静,2015)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2010年以前,关注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很少,甚至没有。这与国家政策导向有着紧密的联系。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并且把学前教育建设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政策的推进使得学前教育得到了足够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渐渐被大众认可,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园校合作的相关研究也渐渐加强和丰富。
(二)园校合作研究的重点
1.对园校合作模式的内涵、基本特点、模式类型、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卢新予论述了幼师学校“园校一体,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对合作模式的内涵与基本特点进行解读,这一模式下的理念应主要呈现“四位一体”的构架,分为教学共同体、教学互动、以学促研、无缝就业等;并且指出了此办学模式的理念的内涵主要是:把幼儿园当课堂的办学理念、把孩子当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把问题当课题的科研理念;此模式的运作,首先体现在专业群——模块式的专业构架,管理项——责权机制运作(卢新予,2012)。[3]此外还有学者对依托“校中园”进行学前教育实用性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展现与总结,可为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杨韵梅,2014)。徐微等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式“园校合作”的办学模式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全程式“园校合作”的含义、特征及意义与价值,并且在办学模式下进行实践,首先园校共同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再次丰富“园校合作”的办学形式,另外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徐微,2015)。[4]
2.园校合作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蔡东霞研究了园校协作互动是学前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蔡东霞,2009)。姜姗姗等探索了“园校协作互动”模式中幼儿园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化,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持续专业成长、终身学习的机会,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能激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精神(姜姗姗,2010)。张楠在分析学前教育师资及其培养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内涵、意义与合作方式(张楠,2012)。邵华云在其硕士论文中运用个案深度剖析了园校合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针对个案的情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邵华云,2014)。李红霞同样在其硕士论文中以个案的形式,从伙伴协作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伙伴协作带来的教师变化、伙伴协作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主要方面研究某师范大学和某企业集团幼教中心下属的某幼儿园的合作实践(李红霞,2011)。[5]
3.园校合作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徐微等指出全程式“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需要构建多元化、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外,还完善课外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徐微, 2015)。陈瑶为深化园校合作,对构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一些思考(陈瑶,2011)。目前关于园校合作促进实践教学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吸收与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国家在大学与幼儿园合作中的成功的经验(谌启标,2009);[6]实践教学的形式多以见习、实习、观摩以及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课为主(彭才根,2014;[7]谢冬平,2012)。
(一)园校合作的新实践
深度的园校合作是学前教育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园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习、见习和观摩等环节,应更加深化。
1.协同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徐微所在的地方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多次邀请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参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研讨会,最终定下了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保教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儿童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专业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能仅仅只从教育的大方向考虑,尤其是地方院校,还需考虑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在制定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时可结合资深的一线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教师的意见。此外彭才根(2014)指出:“幼儿师范学校在充分利用校、园合作共同体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基于幼儿园工作过程,根据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以及学生的智能发展基础,由幼儿教育专家参与重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呈开放性,与幼儿园教学工作过程形成良性互动,实时接纳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使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与幼儿园协同制定是目前“园校合作”的重要途径。
2.协同设计课程体系
卢新予指出在课程结构上,需根据内外部主体的不同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施“特色培养”,使学生主动建构学习者与实践者双重身份,以完成知识的转化。而陈微所在的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在与幼儿园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职业行业要求、具有科学教育理念和明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四大课程体系模块,即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
3.丰富“园校合作”的办学形式
“园校合作”的办学形式多样,最传统的合作形式一般常见于学生的见习、实习和观摩等,丰富“园校合作”的办学形式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首先,一些院校把高校课堂搬到幼儿园,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课程,授课教师为幼儿园资深教师或是幼儿园园长,学习场所就在幼儿园,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更直观的感受。其次,一些院校在课余时间邀请资深幼儿园教师指导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综合手工、幼儿舞蹈、儿歌弹唱及专业汇报演出等,进而与幼儿园老师一起进行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再次,聘请资深一线教师开设实践课程,开展一系列讲座。另外,高校同样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学习场”,让幼儿园老师在业余时间与辅修双学位的同学一起听课,可以运用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也可与高校合作,一起进行教研工作。
4.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园校合作”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是基本途径。张晗指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互动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8]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走出去”进入幼儿园,进入实践基地,可全方位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和研究,提升自身双师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请进来”,聘请幼儿园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教研骨干和园长进入高校,让他们参与人才方案修订、实践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学习晋升等,在参与这些工作过程中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充分交流、合作,实现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和专业的互惠共赢,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些高校每学期安排至少一名教师利用一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进入幼儿园挂职锻炼,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参与幼儿园的各项实践活动。此外,一些高校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如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书、育婴师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等。
(二)园校合作研究的展望
目前大学与幼儿园纷纷展开合作,这种合作由于在理论上能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而备受推崇。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也将联系得更加紧密,园校合作的研究也将越来越丰富。面对有限的研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一些思考。
1.要继续重视园校合作的理论研究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无助的、不成体系的,理论层面薄弱势必影响到实践环节。园校合作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多集中于园校合作的内涵解读,价值分析及初步的实践构架上。从分析可以看出,园校合作自2010年以后才得以发展,故而理论研究基础十分薄弱。园校合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更需要多种理论的指导。既表现在深度园校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上,也表现在园校合作的实践内容和模式上。同时由于我国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关理论研究还很不系统和完善,所以更有理由要求我们继续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应多出一些原创性、经典性理论成果。
2.需加强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
园校合作研究最终还是需落到实处,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如何合作、在什么理论指导下进行合作都是园校合作中涉及的问题。由于园校合作研究兴起的时间还不长,故园校合作相应的应用性研究也相对匮乏,还需加强园校合作的应用性研究,从众多的个案中寻找共同的理论,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促进园校合作的理论研究;从经典的个案中总结出有效的园校合作办学模式,并且进行实践推广,同样可以促进园校合作的发展。
3.对园校合作中双主体的权益进行研究
园校合作中幼儿园与高校都是合作的主体,缺一不可,但是,可以看到在合作中,往往是一头热的情况。高校为了学生专业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发展,需要与幼儿园进行合作,而幼儿园疲于应付各种表面形式的合作。要使园校合作的价值和效益最大化,就需要深度合作,在合作中需要作为主体的双方彼此认清各自在园校合作中的权益与责任,达到互惠共赢,共同推进园校合作的发展,推动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宇,何明蓉.冲突与协调:大学与幼儿园合作的文化关系考察[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2]邵华云.园校合作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卢新予.论幼师学校“园校一体、学做合一”办学模式[J].教育导刊,2012(5).
[4]徐微,腾建河.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式“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5(9).
[5]李红霞.大学与幼儿园伙伴协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6]谌启标.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7]彭才根,钱丽萍.校、园合作共同体培育幼师学生的策略选择[J].职教论坛,2014.
[8]张晗,李悠.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研究——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2014(2).
责任编辑:金锡萍
[作者简介]高曲,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肖立红,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高级,主要从事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研究(贵州铜仁554300)。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2-0067-03
基金项目: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园校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tryz2015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