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2016-06-21 02:04杨公安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国际化职业院校

杨公安



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杨公安

[摘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用国际化标准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建构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办学水准和质量。为此,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必须在坚持引导性原则、改进性原则、第三方评价原则、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由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个三级指标按照不同权重组成的立体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时代背景

我国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国、瑞士、芬兰等国家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助推了经济的腾飞与发展。借鉴其先进经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是诸多国家实现强国战略的有效选择。二是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按照国际化先进标准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切实培养能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国际水准的高端制造和创新人才。

(一)职业教育国际比较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瑞士连续6年蝉联最具竞争力国家榜首;芬兰连续4年位居前四;德国连续4年位居前六;中国则位居二十名以外。瑞士、芬兰、德国之所以能够多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关键在于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其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培养了大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瑞士在自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为支撑大力发展制造业,依靠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成为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瑞士,95%的原料和能源以及65%的消费品靠进口,经过加工,70%~90%的产品被增值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1]全球500强公司里有37家总部在德国,与其相对,德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亦独树一帜。他们之中佼佼者虽名不见经传,却在各自的行业内占领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被称为全球“隐形冠军”。对此,有学者认为,“德国企业竞争力建立在双元制培养的专业人才基础上,他们使德国构建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现实”。[2]

2014年,中国人口13.64亿,分别是瑞士、芬兰、德国的179.5倍、257.4倍和16.5倍;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分别是上述国家的234倍、28.4倍和26.8倍;而人均GDP为6747美元,仅为瑞士的1/12、芬兰的1/7、德国的1/6。“十一五”以来,我国培养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共计9495万人,是芬兰全国总人口的18倍、是瑞士全国总人口的12倍、比德国总人口还多1235万人,而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上述国家。这说明我国职业教育还不具备把潜在的人力资源开发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技能优势的实力。如在电信行业,我国现有高端人才占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0.14%;在海洋领域,我国在世界海洋专家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家不足百人,不到全球总量的1%;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3]可见,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国际水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和技能优势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这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升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培养高端制造人才和创新人才,必须推动我国从国际产业分工低端向高端提升。为推动“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由此可见,以全球视角思考问题、努力对接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特色的国际化评价指标、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

随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提升国际化竞争力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任务。什么是国际化?国际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引导职业院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这都是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正是因为当前我国国际化评价指标的缺失,一方面导致职业院校迷失国际化办学方向,核心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导致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建构原则

(一)职业院校国际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职业院校国际化是指职业院校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前提下,围绕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师生互派、学分互认、项目合作等内容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理念与模式培养我国的人才,也可以将我国先进的理念与模式输送至国外,培养符合我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按照《决定》关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部署、结合职业教育国际化原则以及职业教育的特性所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高低的标准。我国制定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科学引导职业院校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提高办学的国际水准,培养数以万计的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高端产业制造和创新人才,进而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二)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建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推动职业院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和质量,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坚持引导性原则。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也可谓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指挥棒,即引导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向国际水准看齐,避免偏离办学方向。

2.改进性原则

评价应以改进而非鉴定为主要目标,不仅是为了发现在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4]所以,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用来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程度的高低并找出与国际水准的差距,进而将外在的标准内化为职业院校改进的动力,最终达到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的目的。

3.第三方评价原则

相对于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价而言,第三方评价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客观性、独立性,能够真实反映现实问题,因此逐渐受到学校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青睐。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活动,基本上由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展开,或者由政府管理部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展开。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也应采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进行。首先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及其与国际水准之间的差距;其次能从专业化角度客观地提出改进的对策与方案,切实提高国际化办学质量。

4.实践性原则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注重实践操作是其显著特性。所以,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即将能体现学校重视实践操作培养的“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实训室比例”、“学生参加的国际技能大赛数”、“与境外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数”、“通过国际资格认证的学生数”、“到境外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并赋予较高权重。以此引导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坚持应用本位而非理论本位,注重实践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构成与权重设计

(一)职业院校国际化指标的组成

评价指标主要指能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国际合作的关键点。根据不同指标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统摄的范围及其发挥的作用,可以将指标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又包括若干具体指标,从而形成立体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一级指标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统领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方向。二级指标是将一级指标宏观的战略规划分解为中观的专项部署。三级指标则是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将中观的专项部署分解为可操作、可衡量、可检测的具体条目。

如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国际化政策作后盾。所以,将A1.国际化政策环境作为一级衡量指标。职业院校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发展规划,是否建构了国际合作机制和制度,则是衡量国际化政策环境是否良好的关键指标。因而将B1.发展规划、B2.机制和制度作为A1.国际化政策环境的二级指标。职业院校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国际化专项发展方案,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则又是衡量B1.发展规划是否良好的关键指标。故将C1.制定国际化专项发展方案、C2.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纳为B1.发展规划的三级指标。以此类推。通过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能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立体式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职业院校国际化指标权重设计

评价指标权重则是依据每一个关键点在职业院校国际化过程中影响力度而赋予一定的分值。影响力度越大,所赋予的分值则越高。如在一级指标中,是否进行了专门的国际化资源配置和国际化项目合作是影响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也是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高低的核心指标,所以,该两项指标所占权重较高,分别为30%和39%。二级指标中,达到国际水准且能利于国际交流的专业课程设置、环境及硬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体现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该几项指标的权重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8%、14%、15%。在三级指标中,制定国际化专项发展方案、国际性课程所占比例、境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个数、与境外学分互认的学分比例、与境外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数、与境外合作开展的研发项目数、通过国际资格认证的学生数、到境外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接收境外来学校实习实训的人数、学校获得的国际专利数等指标是影响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最具信度和效度且能量化的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上述因素如果缺乏,将从根本上制约国际化进程。所以,该类型指标被赋予3%的最高权重。学校外文网页、外文数据库个数、校内生均外文电子图书数等,只是国际化进程的必要补充。故该类型指标被赋予1%的权重。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国际化工作机构和人员、外派出境任教的教师人数、双语授课的专任教师人数等指标虽然没有在国际化办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该因素如果缺乏,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际化发展水平。因而,该类型指标被赋予2%的权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正是职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即通过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引导职业院校着力就创造良好的国际化政策环境、优化国际化资源配置、深化国际化项目合作、强化国际化社会贡献等方面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国际水准、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激发我国人口技能红利、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陈慕迪.教育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势在必行[N].人民日报,2014-5-9.

[2]项兵.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EB/DL].http://www. 21cbh.com/HTML/2012 -12 -29/5ONTQxXzU5NDY5OA. html.

[3]董洪亮.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5-15.(18).

[4]谭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6).

责任编辑:金锡萍

[作者简介]杨公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天津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2-0041-03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国际化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聚焦港口国际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