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内涵与特征分析

2016-02-13 10:13肖庆顺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知识内涵

肖庆顺



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内涵与特征分析

肖庆顺

[摘要]知识是课程的重要载体,知识选择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环节。从选择学的视角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就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指导下,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社区人士等校外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选择出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知识的活动。它具有校本性、多样性、动态性、建构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知识;知识选择;校本课程开发;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知识又是课程的最重要载体,知识与课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知识既是课程的核心,又是课程的来源之一。知识选择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环节。然而,知识选择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中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尚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就需要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内涵与特征有着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由“校本课程开发”和“知识选择”两个术语组成的,“选择”是动词,“知识”和“校本课程开发”都是选择的限定性词语,知识表明了选择的内容,而校本课程开发明确了知识选择的范围。从选择学的视角来看,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选择是主体在一定的价值引导下,根据需要在存在着的多种事物或情况中挑选出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活动。它是主体在价值引导下的有目的性活动,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选择包含一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有:选择的目的、选择的标准、选择的主体、选择的客体、选择的条件、选择的途径。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包含了这些基本要素。我们从选择学的视角,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就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指导下,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社区人士等校外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选择出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知识的活动。简而言之,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就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对知识进行选择的活动。它既是一个活动,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始终。

我们根据选择的基本要素,从以下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这个定义的基本规定。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知识选择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在不同层级的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教育理念尽管有其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虽说无论哪一层次的知识选择,都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知识发展的现实情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家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需要,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组织、机构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进行的知识选择,它们在知识选择的理念上强调的是公共知识、专家知识和标准知识,体现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共同要求,更倾向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知识进行选择。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进行的知识选择,选择的是反映当地或者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知识,体现的是不同的地域对教育以及培养的人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层级最低,是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是为了体现知识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和差异性进行的知识选择,选择的是校本性、个体性的知识,体现了学校和学生、社区发展知识需求,知识选择更加体现“草根式民主的理念”。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开发选择的是反映学校、社区、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遵循相应的标准进行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所选择的知识具有其特殊性,与国家课程中的知识类型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依据和标准,明确知识选择的范围。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有着一定的标准的,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的。在不同层次的课程开发中,有着不同的知识选择的标准,这也正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重点和独特性,否则就会模糊不同层级的知识选择的界限,影响到知识选择的效果。那么,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应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和尺度呢,主要依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除了和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相同的标准外,还包括以下方面的依据:一是社区的资源环境,要根据社区环境和文化特点进行知识选择。二是学校本身的特点,包括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等,依据学校的特点选择知识。三是教师的知识和专长。在很多学校,有一些教师有一些或某些方面的专长,可以按照教师的专长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四是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知识选择也是对课程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了不同的选择主体的利益诉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等的知识选择权利。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以学校和学校教育人员为主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由一定的选择主体实施的选择活动,从场所来看,是以学校为主体,从人员来看,以校长、教师和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其他如家长代表、社区人士、课程专家也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教师在知识选择的形式上可以是个别教师为主,也可以是教师小组,特别是学科组教师,也可以是全体教师,这在不同的知识选择中的情况是不同的。例如南京师大附中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全体教师都参与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约有一半教师不仅参加了必修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还同时参加了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选择。[1]家长作为主体,可以是某一个班级学生的家长,也可以是全校家长中的代表,因为家长的学历、特长、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性,往往是部分家长参与知识选择,家长委员会应该保障和发挥家长参与的权利。在这方面台湾柑园中学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提倡,该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中,获得了家长积极参与。他们设计了优质校园文化课程方案,包括整治校园环境,营造充满人文环境气息的优美环境,家长义工和全校师生一起美化校园环境,更换老式的教室格局,开展“话我校园”“画我校园”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主体强调基层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参与,让他们亲历知识选择的过程,体现了知识选择的草根化特点。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由于不同的知识选择主体在内在和外在条件上的差异,以及自身的角色和职责的不同,他们在知识选择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每种主体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例如校长在知识选择中要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要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需求和教师实际的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决定选择什么知识,怎样选择知识。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并在教师安排下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知识。家长和社区人士则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对知识选择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以直接参与知识选择。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对知识进行选择和重构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知识选择的对象当然是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所选择的知识在性质、价值、来源、类型上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特别要注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中选择的知识的差异。知识选择过程也是选择主体对知识进行价值判断、重新理解和建构的过程,需要对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例如在知识理念上就应该认识到知识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学术与生活的统一,是境遇化、个人化的知识,知识是建构的知识等。[3]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比较注重的是主体意识与经验的开展与建构,即个人化的知识、未预定的知识、有主体经验的知识、长时期学习的知识、主体可以自由判断的知识及主体可建构的知识等,才是校本课程赞许的知识。其次是对当地的、地方的及社区的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低阶知识(即低地位知识)的重视。[4]还需要注意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之外的其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经选择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调整,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选择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中选择的知识尽管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差异,但并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所选择的知识的排斥,而是互补关系,尽可能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知识选择上重视一元,忽视多元,注重主流文化、公共文化,忽视非主流文化、边缘文化,注重公共知识,忽视本土知识的缺陷,突显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基层学校和基层人员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既了解主流文化知识,又对自身的和当地的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实现多种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受校内外人员及资源等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再加上所选择的知识的特殊性,也必将受到社区资源、学校、参与人员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和影响因素与知识选择的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一致性。例如,可能是受社区资源环境的制约,也可能是受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知识偏好的制约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这里可以以社区资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台湾的云海国小地处山区,附近的山上树林茂密,鸟类繁多,学校就从这种社区环境出发,选择了“云海常见的鸟类”的知识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地的鸟类文化,并以主题统整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实现。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则在分析学校优势和社区环境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环保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选择的是环保教育的知识。这所学校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周边有着众多的高等学府资源,它们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资源,早在70年代就形成了小制作和课外学科小组活动的课外教育传统。[5]这两个案例都说明了社区资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重要影响。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是通过知识选择的程序和策略得以实现的活动

程序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策略就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知识选择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程序和策略才能得以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也是这样。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研究比较少,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策略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才能将校长、教师和学生等主体的选择活动由可能变为现实。

国家课程在知识选择的程序上往往采用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由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大规模的调查,通过颁布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甚至发行教材等形式来进行知识选择。这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或者说是“中心—外围”的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往往采用实践—评估—开发模式,采用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首先在学校组织下成立由校长、教师、学生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组织,确定参加知识选择的具体人员。其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确定知识选择的类型和范围,在对学校和社区实际情况、教师才能和专长、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具体的知识。再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和评价阶段还要对选择的知识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基本特征

(一)校本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的课程开发实践活动,因此在知识选择上必然会体现区域性和校本性的特点。每个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中,必然的要考虑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反映区域文化的不同优势和特点。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传统和优势,每所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在知识选择上也要体现本校的历史发展传统和现实优势。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要紧紧围绕本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这些往往反映的是学生的校本性需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体现了区域性乃至校本性的特点。

例如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以“樱花”为名,以“英华教育”为目标追求,着力打造学生的“英华品质”,开发了英华品质课程。在知识选择上,七年级包括爱国、敬人、任事、悦己四课;八年级包括惕思、敏行、笃学、健体四课;九年级包括循道、博闻、励志、创新四课。这些知识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基本特点。

(二)多样性

一是选择主体的多样性。国家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主体主要是学者专家或教育行政人员,即使有教师和学生参加,他们的数量也是非常少的,是教师和学生中选择的极少数的精英代表。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主体包括了校长、教师、学生、社区人士、家长,甚至学校聘请的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都能从不同的层次和程度上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特别是校长和教师在知识选择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是选择的知识类型的多样性。校本课程开发所选择的知识不是单一僵化的知识,而是具有多样性的知识。例如地方性知识、个体知识、缄默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等。三是知识选择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尽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参考,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并不完全受到模式的制约,不同的学校在具体选择过程中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三)动态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伴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社区资源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具有动态性特点。这也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的不同之处,在这里中层级的课程中,由于知识选择的主体主要不是在学校,对知识选择的调整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中对知识的调整则比较灵活。其重要的表现是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就会有更多学生选修这些知识,学校和老师就需要增加时间和投入,满足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需求,而如果某一些知识学生不太感兴趣,也可以灵活调整,不再做重点选择和开发。例如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利,雾霾天气比较多,很多学校只能在教室内开展活动,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雾霾方面的知识以及研究探讨治理雾霾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兴趣。

(四)建构性

知识的建构性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理解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过程就是对选择的知识进行重新理解的过程,体现了知识选择的建构性的特征。这种建构一是体现在独立的个体对知识选择的建构,例如教师在选择知识时必须对知识进行自己的理解,做到对知识的二次加工。二是不同选择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如教师在和学生、家长、社区人士交流中对知识选择进行建构。例如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的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编写了《竖笛演奏实用教程》《缤纷作坊》校本教材,介绍了丝网花制作(百合、玫瑰和蝴蝶兰)、串珠艺术和布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承担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国家使命和“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国家责任,学校开设了《唱三歌》校本教材,即唱国歌、唱校歌、唱民歌,选取了100首歌曲,包括序曲、童年回忆、家乡韵律、民族之声、青春旋律、亲情倾诉、爱我中华等单元。这些都体现了知识选择中的建构性特点。

(五)实践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活动,这种专业活动涉及开发的各个环节,知识选择也不例外。在校本课程开发知识选择中,不同的选择主体都是依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和需要进行的知识选择,这些不同的条件和需要包括了学校的实际情况、社区的现实环境状况、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生发展需求,也包括了家长的实际参与能力、课程专家等的专业支持情况等。任何的选择主体,具备相应的条件后,只有在实践中真正进行知识选择,才能将知识选择的计划和理想变成知识选择的活动和事实。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作为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性活动,不是停留在理论思辨和反省的阶段,而是要解决选择具有什么价值的知识、谁来选择知识、怎样选择知识等校本课程开发知识选择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对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和选择主体的需求通过具体的程序、策略来实现。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了知识选择主体的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8.

[2]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139-141.

[3]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82.

[4]杨龙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55-165.

[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0,62.

责任编辑:乔健

[作者简介]肖庆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天津300191)。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2-001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应对我国人口变动的教育政策研究”(课题批准号:BGA120039)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知识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