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金(宁夏图书馆)
读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陈广金(宁夏图书馆)
阅读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浏览式网络阅读虽风头正劲,但应加以引导。传统的经典文本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世界,滋养人的精神发育。公共图书馆应引领大众,阅读中外经典佳作,并藉此重构国民之精神高地。关键词:读网时代;网络阅读;文本阅读;经典阅读;公共图书馆
这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使得人们获取知识变得极其便捷,并深刻改变了阅读方式与手段。网络阅读犹如奔腾之水,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为此,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阅读表现出深深的担忧,认为对传统的文本阅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文本阅读之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可能面临路向何处去的严峻现实。那么,网络阅读是否成为今后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文本阅读是否自此走下历史舞台,公共图书馆能否继续担当抚慰人们灵魂世界的精神家园呢?
传统的文本阅读是相对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阅读方式而言的,是一种基于印刷形态的阅读行为。而网络阅读是基于超链接技术的超文本阅读,超文本阅读是将各种不同网络空间的文字等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络文本阅读,其主要形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iPad阅读等,一般也称为“数字化阅读”。对于网络文本阅读方式出现的种种弊端,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分析与批判。
1.1网络阅读概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逐年下降,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较2013年的4.77本减少了0.21本。而同期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网络阅读率在逐年攀升,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经达到了58.1%,比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国民数字阅读首次超过了纸书阅读。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重点关注的是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微信阅读群体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间是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已经达到了40.98分钟,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中,主要是聊天、查看朋友圈。[1]纵观目前我国网络阅读现状不难看出,从阅读手段看,智能手机是我国网民增速的主要推动力;从阅读行为看,多为快速浏览、匆匆一瞥;从阅读目的看,多是娱乐消遣与获取信息;从阅读内容看,多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
1.2网络阅读之弊
(1)网络阅读尚难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照经典之作,网络阅读之物无论是立意命题、取材架构,抑或思想意境、审美韵味苍白无力,显露出其灵魂世界的浅陋荒芜。这种网络文学,“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作‘前文学’。文学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组织形式,不是口语。网络写作并没有经过文学准入程序,多为甚至比口语更随意零乱的杂混语。由于网络阅读是‘浏览’式阅读,因此,那些所谓在阅读网络文学者,仅仅是在浏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网络文学是当下消费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消费形式,而非精神食粮。”[2]
(2)网络阅读消解读者注意力与理解力。事实上,网络阅读对读者注意力与理解力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传统的纸质式文本阅读,需要的是于幽静的环境下,静默中读者手捧一本心仪已久的读物,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书中的剧情人物,与其情节相呼吸,与其人物共命运。此种阅读需要的不仅仅是读者注意力的全身心关注,更需要他们全力调动大脑全景式地感知书中语言的精妙、人物的魅力以及思想境界的高远与审美情趣的愉悦。这不仅仅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也需要具有较准确的理解力。
而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形成的一种阅读方式,它彻底改变了文本阅读的形态,其集文字、声音、图形、动漫于一体,多角度立体式触及读者的感官神经。这种阅读一般不需要读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诚如我国图书馆界学者黄艳梅女士所言:从网络阅读中回来,似乎是逛了一遍“符号和影像的街市”,经受了一系列感官刺激,但缺憾的是很难得到求知欲的满足,阅读越来越在不断的知识和信息的溢出中被浅化。……它不断强化人们的阅读思维惰性,不断地抽离人们的理性和反思能力,消解需要调动智力劳动积极参与创造性的阅读体验,进而导致人们阅读功能退化,使人们成为“无脑人”和“空心人”。[3]
(3)网络阅读极易助推读者心情浮躁与人格缺陷。应该说,数字时代的碎片化阅读,不仅仅造成阅读者注意力的分散、记忆力的严重下降、思维的破碎化以及智力的退化,更为严重的是给阅读者带来了思想的懒惰、心情的浮躁、欲念的纷乱与心智的缺憾。大凡智能手机拥有者都可能遭遇过如下一幕:一旦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挂在线上,人们总会被不断到来的信息所惊扰,不由自主地一遍一遍翻阅浏览,有时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烦躁。而短暂的断网或许使我们心绪不宁,进而变得无所适从。加之网络世界的虚拟与隐秘,在此封闭环境中时日持久,极易滋长人们的惰性与慵懒,混淆虚拟与现实的分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对青少年身心成长极为不利。英国一项针对5至13岁少儿的调查显示,会上网、会玩电脑游戏、会使用iPhone或iPad、会使用DVD影碟机以及懂得如何收看卫星电视的孩子比例都不低,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技能较差,65%的不会泡茶,81%的不会看地图,45%的不会系鞋带,72%的不会制作纸模型,59%的不会爬树。[4]
网络世界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仅是生活基本技能的弱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孩子沉迷网络其间不知所终而导致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长此以往,人们束缚于网络间不能自拔,犹如一个人凄零零生活在孤岛中,对于心性的成长十分不利,甚至会出现“人格分裂”现象。由此可见,网络阅读之弊,最大莫过于此种阅读不再沉静、不再深刻、不再触及灵魂,难以对国民的人文素质起到锻造作用,也无法担当对国人的精神营造与人格培养之重任。
2.1图书馆应成为大众寄托精神安放灵魂的理想所在
正如前文所言,网络阅读负面影响不仅是对读者注意力的无情剥夺与吞噬,更为重要的是对大众心灵的冲击与消磨。人们热衷网络,沉迷其间,不知归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环境与文化建设显露出的种种问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曾说,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喧嚣了,……我总觉得现代人太没有诗意了,我们搭乘的是“欲望”号街车,我们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我们吃喝的是“三聚氰胺”,我们身处于“离婚时代”,“潜伏”在办公室,时刻面临着“暗算”。我们太忙了,我们太累了,我们做的梦都沉重如铁,毫无诗意。[5]试想,在一个毫无诗意的居所里,谈何心灵的放飞,社会的和谐。图书馆自诞生之初,就一直遵循着“引领学习、传播知识、积淀文明、提升精神”的宗旨,并一以贯之,它理应引导广大民众前往图书馆沉思阅读找寻失落的精神家园。“公共图书馆正在成为大众及知识分子超越文化生存困境,渴慕追求终极理想,……感受体验心灵澄明,思考感悟生命价值的绿洲与圣殿。通过公共图书馆阅读,建立信仰价值体系,可望达成人们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涤荡,心灵的净化乃至世界的和谐。”[6]这应成为图书馆界诸同仁当努力奋斗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图书馆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破解当下恍恍乎如迷途羔羊的网络众生东奔西突不知所往的灵丹妙药。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为今之计,公共图书馆在担当人们精神寄托之所在的要诀在于:立足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功能,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传播正能量,引领新潮流。①充分发挥公益讲座的平台作用。公益讲座面对的是大众,因此,讲座要围绕当下国家、地方乃至个人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困扰人们生存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准题目,精心谋划。同时,重点遴选讲座人,注重名人效应,注意宣传效果,选准时间节点,真正能够解疑释惑,让图书馆成为人们敞开心扉、纾解心郁、获取精神力量心向往之的理想居所。②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宣传。当前,图书馆要想留得住读者的心,就要在展览宣传上下功夫。诸如设计小巧新颖的折页宣传册、好书新书展板推介以及不定期走出去的宣介活动等。凡此种种,其目的就是让人人知晓图书馆、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大家寻求知识愉悦的温馨港湾。③与社会力量搞好协作联盟,全力推介图书馆、宣传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要凸显自身的存在价值,在目前全媒体时代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要有走出去理念、大协作意识。既要用好用足自身的宣传手段,比如讲坛、展览、门户网站等,又要联手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及各级教育机构、社区网点,通过图书信息发布、馆藏文献介绍、名人好书点评、读者谈阅读体会等,让书香飘溢在每一个家庭,温暖每一位读者心田。
2.2图书馆是文本阅读的最佳场所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曾说,一流的读者不是天生的,他是培养出来的。这种培养需要聚合“阅读场”效应。而图书馆,主要是公共图书馆以其润物细无声的阅读效应是极其显性的。当无论身份贵贱,职务高低,不论黄发与垂髫从四面八方来到图书馆,大家共处一室,身临其境体悟着“宽大的落地窗、古典的书柜、宁静的氛围。坐在那明净宽大的玻璃窗下,阳光柔和地洒落在书桌上,或听着雨点垂落在树叶上的声音。”[7]这种氛围和气息对读者来说微妙而重要。人们静心沉淀,心绪汇聚涌入阅读的仙境中,思接千载,神游万物。在这诸般境界里,没有种种计较利害复杂的动机,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纷纷扰扰的红尘喧闹,只有浑然的沉思,只有物我一如的情感。人在这种境界里,能够免去种种不调和与冲突,人的心明净无纤尘,以大智慧普照世间万物,无论愁乐,皆能成趣。这就是所谓的“忘我”,是文本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图书馆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场阅读浓郁独特的人文氛围绘就的“阅读场”效应。这是任何其他组织与机构无法比拟与超越,也决然不是目睹荧屏、手持阅读器进行着快餐化惊鸿一瞥的览阅所能替代的。此种阅读安有“图书馆消亡”之虞?可见,图书馆应是破解网络阅读之弊与倡导文本阅读之理想场所,是读者放飞思想、安放灵魂、培育精神发育的最佳栖居地。
由此,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在创造读的世界上下一番功夫,做好文章。①要在建筑物内外关键之处标示各种与读书学习相关的警示语,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醒世警句,可以是提示告知语,也可以是温馨问候语。自习区、阅览区甚至是休闲区可以张挂名人画像,书法作品,极尽烘托图书馆是读书的天堂,是学子求学涵养的地方。②各建筑物功能区划要明确,标示醒目规范,色调搭配和谐,灯光柔和典雅。如有可能,也可以刻意修造名人雕塑、假山溪流、绿树青草、小桥亭榭。人处此景中,自能油然而生读书冲动,学习欲望,图书管理者应知此中意味,须高度重视,尽力为之。
2.3图书馆应是引导大众阅读经典的积极推动者
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国民素质之低下曾抨击到:“有民族资格而无市民资格,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有琐屑之欲望而无高尚之目的。”[8]百年前先贤的呐喊声至今萦绕耳际,催醒着国民民智的开启该是何等重要。环视当下,“快文化”思潮泛滥,一些作者忘记了自己的创作底线,放纵到色情上乃至粗劣的笑料上,去吸引大众,一味地迎合低级趣味。而读者贪读着这类低级的软性作品,沉溺其中不知疲倦。人们似乎再也没有了闲暇逸致,重温对文本的尊重情怀。故此,公共图书馆自应遵循立馆宗旨,铁肩担义,义不容辞担当起引领大众摒弃那些完全无视小说创作审美规律粗制滥造之作,读传统佳作,读经典作品。因为“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部摄人心魄催人奋进的伟大经典作品足以震撼并改变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在那里可以与伟大的心灵直接对话,可以呼吸到高山之巅的新鲜空气……从而产生霍然愤起的冲动,重建人生进击的信仰,高歌价值认知的理念,激扬崇高伟大的理想——这就是经典作品摄人心魄的恒久力量和催人奋进的永恒魅力!”[9]
那么,何谓经典作品?徐州图书馆研究馆员谭楚子先生解释极为精当,“经典作品的发生与完成,是杰出作家天才的灵感闪现,具有超越人类当下生存焦虑,使其升发崇高意象或情感的精神感召力,是符合人类高级审美准则,经得起最严苛艺术标准检验的”。[10]依照此说,公共图书馆自应成为引导大众阅读经典的积极推动者。
具体讲,①图书馆要加大引导人们阅读经典文本的宣传力度。首先,图书馆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到馆借阅者进行导读服务,正确引导、积极宣讲阅读经典文本的意义所在。要根据读者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趣味之不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服务。其次,要利用讲座、图文讲解、媒体等宣传工具与宣传渠道,向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讲述过度沉迷网络之害,亲近文本阅读之益,积极引导大家认识到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②可以不定期举办读者阅读培训与辅导。读书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读书不得法,就会事倍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培训不仅仅是讲解如何读书,更为重要的是要向大众传导如何规避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选择经典佳作,如何调适阅读心态,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如何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最终是帮助读者增强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能较娴熟地掌握阅读与欣赏作品的基本技能,直至达到对经典作品自如的深度鉴赏水平。
[1]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数字阅读首超纸书阅读[EB/OL].[2016-01-15].http://media.people.com.cn/n/c40606-26877233.html.
[2]谭楚子.一个无法回避的公共话题——关于“全民阅读”价值引领操作层面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2):39-43.
[3]黄艳梅.网络阅读的困境、特点与走向[J].当代图书馆,2013(1):53-56.
[4]英4岁女童iPad成瘾接受治疗“触屏一代”引发担忧[EB/OL].[2016-01-15].http://news. xinhuanet.com/abroad/c_124620979_2.htm.
[5]麦家.我憧憬诗意的晚年生活[N].重庆晚报,2010-10-12(3).
[6]谭楚子.关于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4):3-6.
[7]王余光,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7:44.
[8]梁启超.新大陆旅游[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2.
[9]谭楚子.医治网络语境下信息焦虑综合症的一剂良药——谈图书馆经典作品深度的阅读[J].图书馆,2008(5):79-84.
[10]谭楚子.当阅读成为生命灵性的滋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38-45.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Reading Net Age
Chen Guang-jin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ading activities.Web browse reading,though popular at present,is superficial to some extent and needs instruction.Traditional paper book reading can not only enrich people's inner world,but also nourish people's spiritual development.Public libraries should guide the mass reading classical materials of both Chinese and abroad to enhance their powers of the mind and thereby achieve a new high spirits state of the mass.
Reading Net Age;Web Reading;Text Reading;Classical Reading;Public Library
G252.8
B
1005-8214(2016)08-0073-04
陈广金(1967-),男,宁夏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信息,已发表论文10余篇。
2015-12-28[责任编辑]张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