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仲敏
(宁夏固原六中 756000)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卜仲敏
(宁夏固原六中 756000)
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开发本土美术,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丰富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有弹性的、循序渐进的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本土课程;乡土美术;循序渐进;审美意识;鼓励;校课外活动;创设情境;艺术熏陶;范画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感到容易,快乐。兴趣越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初中美术课是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美术教育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负担,我认为从以下几点着手可逐渐提高学生兴趣:
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美术的基础,也是弥补国家课程资源的不足。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而是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因此,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作品中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审美知识和意识,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在上《描绘我们的校园》一课时,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成角透视、平行透视的原理,这时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教学楼,结合上节课所讲的透视理论知识,描绘出教学楼的透视变化,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作品具有多元性,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学识和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作品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不管作品是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它都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教师注意用鼓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多讲优点,如构图太小时,可说成“这幅作品构图再大些效果会更好”。我鼓励同学们作画时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这样的作品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作业雷同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并留出展示作品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展示自己的成果,体会创作的喜悦。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掌握大量的图片资料,在欣赏课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功能,是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中的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不断的艺术陶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如在欣赏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抽象形式,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内涵,首先利用幻灯片将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然后播放课件德国空军轰炸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学生理解作品中被撕裂的人们,受伤而愤怒的公牛,绝望的眼睛…….,再用Photoshop在将作品的形象移动,让学生理解立体派多角度表现物象的方法,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读懂这幅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兴趣。
在所有活动中,校、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和画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画展中被展出时,他们的兴趣特别高。还可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观看当地优秀的艺术作品,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的距离,感受艺术的熏陶,对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产生积极的作用。
美术课的绘画课要精讲多练,教师在20分钟之内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时间是学生作业。要改变一味的机械临摹,通常在他们作画时,提出两个“不一样”的要求: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切记不要一味的模仿教师和教科书上的范画,第二个不一样就是要敢于否定自己过去的作品,以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自如的运用。辅导中切忌“代庖”,除了语言外,可在学生作业上指点,甚至可在理解力教差的学生作业上作小图示,但事后必须擦掉笔迹,以免学生不动脑筋的摹仿,以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自如的运用。
范画正如一出戏,人们不但要看到剧的结局,还要看到剧的起因、发展、高潮等过程。在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范画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便在多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还是必须通过范画的引领进行创作。但是范画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旦准备了比较详细的范画,学生潜意识就会跟着范画走,画出的作品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作品大同小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和创作的空间。对此,教师可做一些步骤范画,边画边讲,既直观又简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启示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教师应在示范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方法,达到一定的绘画水平,在表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会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化活动,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反思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积极。
[1]《有效教学 有效课堂》赵玲编写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柳斌编写
[3]《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李永正编写
[4]《美术及其教育》尹少淳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