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桐 窦钰婷
摘 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受到“母语迁移”作用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母语迁移”作用的概念,并且举例说明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在英语学习中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后笔者提出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加强母语正迁移、削弱负迁移作用的策略及方法,以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参考。
关键词:英语学习;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
一.“母语迁移“概念
“母语迁移”这一概念源自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主要表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习惯,并对语言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其中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被称为母语的正迁移,消极干扰的作用被称为母语的负迁移。
二.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积极作用的被称为母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作用,其效果是正向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方面。就读音而言,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英语音标中的大多数辅音与汉语拼音的声母类似,例如:英语音标中的辅音音素 /b/,/p/,/t/,/d/与汉语拼音中的/b/,/p/,/t/,/d/发音相似。而且元音/a:/, /i:/ ,/u:/与汉语拼音的韵母/a/,/i/,/u/发音相似。在学习英语音标的过程中,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如果能够将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紧密联系,则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词汇方面。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一定的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因此词汇记忆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同样,词汇记忆也有一定的技巧,学习者一旦掌握了这些技巧,便可以事半功倍。例如:英语中的构词法对词汇的记忆帮助很大。以前缀“de-”为例,“de”具有“去掉”,“变坏”,“离开”,“变慢”,“向下”等意义,所以我们把desalt(除去盐分)这个单词分解后就是(de+salt盐→去掉盐分),单词deforest(砍伐森林)可分解为(de+forest森林→去掉森林)。
这种快速增加词汇量的方法也非常适用于中国学生,该方法与汉语的构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汉语的“风”字,加上“讠”是“讽”,意为嘲笑,加上“疒”是“疯”,意为精神失常。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已熟记的词为原型,加上具有固有定义的偏旁或词缀,从而起到扩大词汇量的作用。
此外,英语中有些词例如“model”模特,“coffee”咖啡,“sofa”沙发等。与其汉语读音相近或相同,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这些与已学过的汉语发音相似的英语单词,通常会记得非常快,甚至是过目不忘。这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正迁移现象。
(3)语法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基本句式类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形式:①主谓结构(S+V)。我胳膊(主)受伤了(谓):My arm(S) hurts(V).②主谓宾结构(S+V+O),她(主)去(谓)学校了(宾)。She(S) went(V) to school(O). 这一方面两种语言具有一定共通性。这些基本句型的相似也会对中国的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4)其它方面。除上述三点之外,还有一种现象:多数欧美国家的人可以同时掌握多门语言,这种情况在中国则很少见。原因是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属于该语系中的多个国家的语言都具有共通之处,譬如:英语与德语,法语与西班牙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母语的正迁移作用。然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学习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时会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导致了中国只有极少数人精通多国语言。可见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之巨大。
三.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与正迁移相对应,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干扰作用被称为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其效果是负面的,详述如下。
(1)语音方面。以“th”的发音为例。许多外教在给中国学生上课时会再三纠正这个音节的发音,因为汉语的发音里没有/θ/ 和/?/这两个音素,所以经常可以听到中国学生把这两个音素用/s/来代替,这样读出的单词会被英语国家的人误解甚至不能理解。类似的音素还有/v/和/w/,/e/和/?/,中国学生在读这些音素时都较难区分。
(2)阅读技巧方面。中国学生在拿到一篇阅读理解后,多数同学都是逐字逐句开始翻译,遇到陌生的单词就查字典,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母语阅读习惯的影响。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当学生只需掌握文章主旨或段落大意时,可以使用泛读技巧,对文章整体意思有个大概的了解即可,大部分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这样,阅读者才可以体会到流程阅读的乐趣。反之,如学生需要对某段文章进行反复琢磨时,才需要精读,学习者需要细细品味每个词的用法,而反复复现的生词也需要查明意思与用法,这样精读的效果才可以显现出来。
(3)语法方面。以时间状语的运用为例,在英语的表达习惯中,时间状语习惯被放在句末。比如:I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其中时间状语“yesterday”在句末) 而汉语习惯把时间状语前置:昨天我去学校了。(其中时间状语“昨天”在句首 )这种习惯导致大多学生在英语表达中习惯先说时间状语:Yesterday I went to school.(时间状语在句首) 其实这是不符合英语日常表达习惯的。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时态的变化,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英语中的动词却包涵12个时态。所以中国学生常常会混淆时态或错用时态。例如:当我们到车站的时候火车已经开走了。此句中需要采用过去完成时态,因为“我们”到车站的时间是一个过去的时间,而火车开走的时间又在“我们”到车站之前,这种“过去的过去”在英语中要采用过去完成时。即:The train had left when we got to the station. 然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混淆过去完成时和现在完成时、过去时,使句意发生变化。
(4)其它方面。中国与其它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导致产生了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成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阻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干什么去?”,“吃饭了么?”,而英语国家的人喜欢讨论天气,这是由于英语国家的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再如黄色在中国象征着皇权,尊贵,崇高,是“帝王之色”,而在英语文化中,黄色则代表忧郁,胆小,令人讨厌的涵义。所以才有了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streak“胆小,懦弱”这样的表达。
四.针对母语迁移作用的策略及方法
如今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包括在校生,成人以及在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中学习英语的人)要远超过200,000,000人。因此,中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学习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语言学习者也深受母语迁移作用的影响,因此了解母语迁移作用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意义重大。
(1) 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多看原声的影视资料或多听英语新闻,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设备,从学生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培养他们的英式思维,经过积年累月的沉淀之后,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母语对英语语言表达的负迁移则会减少,母语对英语语言的消极影响也会随之减弱。
(2) 套用固定用法。现在许多的资料书籍中都会有固定搭配,固定句式,甚至也有作文模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妨多背,多记。一些学生觉得这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但经过积累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固定用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都可以被学习者熟练地掌握应用。自然语法错误也会少很多,那些低级错误出现的频率也会降低。
(3)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背景所产生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有着极大不同。所以英语学习者平时应多看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书籍,视频资料,了解并不断对比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才能更好的避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和壁垒。
五.结语
母语迁移作用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学习者应合理对待。一方面,学习者应该积极利用正迁移作用,巧用母语来提高英语,使得母语的正迁移发挥其最大作用。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应深刻意识到母语的负迁移的干扰作用,从而克服第一语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邹琼. 中国式英语及其成因透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06(5).
[2]尹小芳.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中国式英语. 国际安全研究,2001(1).
[3]梁丞雒. 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困境与出路.(克拉根福讲稿),2005年9月.
[4]宁圃玉. 探析母语迁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林区教学,2009(5).
[5]熊丽君.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1).
[6]Xiaoping Yu.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in Non-English Mayors Compos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x September,2009.
[7]袁益山.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中国式英语行成的根本原因.2002年9月.
[8] 宋更宇.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式英语.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