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师生发展新动向研究

2016-01-28 14:43耿红卫李瑞瑞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新课标

耿红卫++李瑞瑞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师生关系发展历程中主要有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体主导论、双主体论等。首先分别梳理了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然后以2011年新课标为基础,详细论证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并分析师生关系的新动向——师生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师生关系经历了“师道尊严,学生噤若寒蝉”的教师中心论,也经历了“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学生中心论。但随着对师生关系的不断研究,主体主导论、主体间性等师生关系的出现,可以看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必然趋势。下文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及师生关系发展的历史演变分析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并预测未来师生关系的形态。

一、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可以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变化,教师职业地位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下文从历代教师地位和专业的变化角度分析教师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的“学在官府”“官守学业”教育为官方把持,民间无学术。西周时期掌管国学教育事务的人,同时也主持祭祀和国家典礼。在原始社会时期,教育活动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推崇“长者为师、以吏为师”。但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人们逐渐要求教师职业专业化。

清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等人主张学习国外知识,兴办学校。如:南洋公学、北京京师大学堂等师范类学校的设立,是近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端。

近代,全球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烈。当时教育改革有两种取向:(1)学科专业化;(2)教育专业化。这两种价值取向大大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教师专业化,部分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无论在教育理论还是教学实践上都呈现出迅猛势头。

二、学生的发展

不同时期,学生地位发生不同的变化,《钦定蒙学堂章程》提出,教授学生须循循善诱。道尔顿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由、合作”的原则,推崇学生学习不同教材,独立完成作业,尊重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近代,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将“做中学”的理论在中国学校大力推行。这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双基教学的基本原则,即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改为“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这意味着教学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发展都是片面的、单向度的。

新世纪课标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2011年课标不只是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三、师生关系的发展

1.师生关系发展概述

传统的师生关系将两者孤立起来,走向两个对立的极端,教师中心论完全突出教师的地位,将教师的作用夸大,而学生中心论则是片面地贬低教师突出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新的师生关系理论诞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新的师生关系研究体系层出不穷。

(1)教师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是完全地突出教师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对教师必须保持被动服从的一种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受体,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得不到承认和发挥,以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最为典型。

赫尔巴特教育派师生观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学生毫无个性可言”。其个人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指出“儿童来到这个世上,带着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必须通过强有力的、不间断的强制来克服”。他认为,师生关系就是给予和接受,奴隶和主人的上下等级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强制学生服从的主宰,学生没有主体性可言。

20世纪中叶,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他的著作《教育学》中指出:教师对于学生生活、学习上的要求“具有法律的权威”,教师至高无上,学生逆来顺受。教师在教学中是管理者、主体,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服从听话。

(2)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相对立存在,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知识获得的“帮助者”而存在。教材选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设计等均以学生为中心。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典型代表。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教学过程的弊端提出“学生单主体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育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开展,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从属者。

(3)近代师生关系梳理

20世纪80年代,师生关系有如下观点:1986年双主体论由甘

其勋、蔡明提出,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执教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教材等均为客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材、教法等均为客体。双主体论认为,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单单强调教师和学生,还应关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

1983年王策三教授提出主导主体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同样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另一种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则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文化、文本等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中介,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师生互相理解、达成共识。

2.新课标倡导的师生关系

教学改革离不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学生与教师是平等意义的人。较之历史师生关系,新课标的颁布将师生关系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培养教育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作为点拨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存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宰一切教学活动的首席,而是促进师生间双向交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闻道有先后”,不存在上下等级关系。《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指出,教师角色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新课标中频繁出现“引导”一词,预示着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再是具有话语霸权的占有者。

例:师:“门庭若市”和“万人空巷”是一对反义词,前者指门前像市场一样,说明人多,一幅热闹的场面。而后者却是说人少,很冷清。

生:老师,“万人空巷”也是形容人比较多,不是字面的意思。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师:我们共同来查一下词典。……这位同学纠正了老师的错误,老师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以后老师引以为戒,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望文生义式的错误防微杜渐。

这位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指出他的错误,不是去批评学生,而是虚心接受,并以此为例,教导学生防微杜渐,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模范课。

(2)倡导交流分享的师生教学关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全面蓬勃发展的时期,无穷无尽的知识冲击人们的视野,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在专业知识上,教师固然较之学生更加精通,但在知识的广度上,教师不一定胜过学生。教师应以真诚朋友的姿态对待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教师应凭借自己精深的专业和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对时代的新理解和朝气影响老师。师生间不再是僵化刻板的授业,而是平等的双向精神交流、思维的碰撞,共同进步的美好

历程。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开放性的、自动生成的,而不是由教师预设、封闭的。学生不是单向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过程是师生受益、平等交流的过程。教师应组织教学、活跃学习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分析讨论、辨析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淡化权威,允许学生怀疑书本,反驳师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3)提倡和谐温馨、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融洽,心情处于放松状态更易促进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态度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提升学习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的学习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例1:师:积雪融化了,大家说说积雪化成了什么?

学生一起喊起来:水!

老师笑了。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说:春天!

老师寻求发声源,很生气地说:雪化了之后是水,记住了。

全班同学笑了……

例2:师:积雪融化了,大家说说积雪化成了什么?

学生一起喊起来:水!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说:春天!

老师寻求发生源说:这位同学跟我们观点不一样,他的观点很有创意,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瞬间教室里不同的声音四起:绿色、生命、温暖……

在例1和例2中,同样的问题,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的班级环境,既能促进师生间的依赖和信任,又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知识的传递与获取应在民主与平等、和谐融洽、充满师生浓郁感情色彩的环境下进行。“教书育人”是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上把握时机,进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完善和发展。

3.未来师生关系展望——师生学习共同体

基于上述种种师生关系的变化,教育家预言:未来几十年,师生关系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的威信建立在坦率、开明,积极帮助学生成长的基础之上,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谈论、辨析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有效互动完成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的成员,在彼此尊重、理解、接纳的基础上,就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目标计划,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实现师生双赢。“师生共同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强调学习主体间的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共为主体,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作为教师,要调配可用的教学资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快速生成提速。一个班级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的成功依赖于班级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付出。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相互促进中达到共赢。例如:

师:世界由万物构成,那么为什么会有生物入侵者的说法呢?

学生一:因为环境的适宜,一种生物大量的繁殖,破坏了当地本来的生态链,所以叫做生物入侵者。

师:那你说一说,都有哪些生物入侵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说法。

学生一:(想了很久)……,这个我不知道。

学生二:举手并抢答:1988年,由从欧洲大陆带到北美大陆的斑贝,过度繁殖,堵塞五大湖输水管道,耗费了北美数十亿美金却还没得到完全治理。

学生三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答:还有亚洲的天牛,他们在芝加哥疯狂地破坏树木。还有落户于关岛的棕树蛇,已将关岛11种鸟类中的9种鸟类赶尽杀绝……

同学们的思路逐渐被打开了,一个个在抢答……

师:同学们,今天同学们的回答也让老师大开眼界。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生物入侵者》,通过课文再看一看有没有其他的生物入侵者……

学生积极互动,课堂焕发活力。一个人的智慧,分享后就是两 个人的智慧,何况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呢?

(2)凸显学习目标为指向的“学习活动”技巧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是促进学生和教师资源配置、整体进步,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有所有成员都朝向一个学习目标奋进的时候,才能实现师生个体及班级共同体的成长。例如:在一次随堂优质课中,老师运用了前后小组研讨法、同桌质疑法、提问“连坐”法、组长责任连带法等参与学习活动。当老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运用前后小组讨论和同桌质疑的机会,获取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以防“连坐”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心理,巧妙地将一些小小的方法加入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促进了学习目标的完成。

(3)重视师生共识、资源共享、人际沟通等中介作用

每个个体都有选择的自由,在多向选择中,大大小小的共同体因为“共识”得以建立,并因为“共识”而得以在一定时间内牢固地存在。在“共识”的作用下,各成员会围绕同一个课题或问题,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实施措施,并在其中达成新的“共识”。

课堂也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各成员共享组织建立的兴奋,共享资源开发的有无,共享过程实施的付出,共享问题解决的喜悦。在“共享”的情境中,价值观、思维方式、言语表达逐渐趋于同一特点,使得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得到熏陶。

师生共识和资源共享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生成的重要元素。只有三者相互作用,才能营造出共同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学习动态课堂的生成。

总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感。它的实质在于师生间思想的交流,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康伟.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C],2010.

[2]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3-4.

[3]潘华云.主体间性: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66-67.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5:135-136.

[5]林荣凑.语文学习共同体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71-73.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培”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YZD-016)。

作者简介:耿红卫,1971年出生,男,河南宁陵人,教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语文教育史、海外华文教育研究。

李瑞瑞,1988年出生,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